第二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的精神修炼法

在目前的截拳道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对技术的研习与训练,而忽略了一种隐藏在灵魂 深处的克敌制胜的法宝,那就是李小龙的精神修炼法,是修习平常心与不动智的求知大道。

(一)精神修炼法的意义

对于每一个研习者来说,如果自身不具备一些李小龙生前所特有的内在武器与精神武器,则武

技根本不可能达到高深的境界。

研习者进行截拳道修炼之前,应首先认识到精神修炼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修炼过程 中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若情绪起伏过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精神修炼的。

精神修炼法实际上是一种实战心法,待修炼成功或具有一定的水平后,练习者在实战中便能 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量,即便大敌当前,也会沉着冷静,无所畏惧,甚而视死如归,从而使自身所拥 有的技击技能能够有条不紊地发挥出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因为在修炼者的心目中,进行实战搏 击是自己的职能,自己可由此而获得满足感。在打斗中自会全力以赴,身心俱发,给对手以肉体与 精神上的双重打击。

精神修炼法的特征

在精神修炼中,李小龙不仅要求研习者从意识上要勇往直前和无所畏惧,而且从内在精神上亦 须做到浩气放纵,气血鼓荡,周身毛发如戟。

截拳道中的精神修炼法主要以意念活动为主。从截拳道刚刚创立之初,李小龙在进行技法练 习时,即每一个动作便都有相应的意念相配合,而对于动作的形式则不要求如何相似,他提倡的是 “但求心神意足,何须形体骸似”,这种观点可能与自然门略有相同之处。由于人体各器官系统都在 中枢神经的控制之下,而人的精神意念活动又对大脑皮层及诸神经中枢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通 过这种意念上的精神训练,可使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活动更加协调。这样一来,人体所发放出的 力量就会更为强大,人体的能力与潜能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发挥。

精神修炼的基本要求

李小龙曾经说过,有些人练功夫练了十几年,由于悟性差和不得法而始终平平;而有些人由于 悟性极好以及善于用“心”去练,因此他只二、三年的功夫,造诣即至上乘。这种悟性与“心”包括对 拳掌理论的纵观认识,其中对精神修炼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搞不清精神修炼的功用,甚 至弄不清进行精神修炼和不进行精神修炼的区别,则终不能于武功中有所精进。

进行精神修炼时,除了自己的勤练和深究外,还要多设疑问,多向名师与前辈请教,并注意观察 别人进行精神修炼的功效和特点,并常与有一定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和实际练习,多加体验和体认, 从而经常不断地在大脑里留下感性认识。如果缺乏这种具体的体验、交流和观察的机会,虽苦练而 费时多,反而会僵化自己而难于有所大成。因此,进行精神修炼时,要注意修习的质量,只有在合适 的意感配合下进行切合实际的修习,才能有效地挖掘和恢复人体内在的潜能与先天之本能,以科学 性与超前性的无形武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 精神修炼的具体方法

截拳道中的精神修炼法,根据李小龙生前的修炼实际,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去进行,即初 级阶段、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但无论如何练习,均需循序渐进。

精神修炼的初级阶段

精神修炼刚开始训练时,重点在于体会自身的感觉如何,而并非体会与外界的联系。目的在于 蓄养自身的精力,使自己在搏击时能做到杂念不生,妄心不起,排除外界干扰,做到对外界事物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且精神内收。在这里,呼吸的配合甚为重要。

具体训练时,采取坐、卧、站各种姿势均可,呼吸时通常采用深长式呼吸、短促式呼吸和变换式 三种呼吸方法,即通过各种呼吸方法使人体达到人静的状态,同时用以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改进大脑的调节支配机能,进而提高练习者的内部感觉敏锐性,为进一步进行精神修炼 打好基础。

精神修炼的中级阶段

中乘心法的修炼,主要是将意念放在自身以外的物体上,体会自身与这些物体的呼应和联系。 例如自己在站式练功时,可想象面前有一棵大树,意想双手向外推出时可将大树拦腰斩断,向回一 拉时则大树随之而动,这样不仅可使精神意念真切,而且易于增长自身的功力。

接下来,意念活动不可集中于自身,也不可完全集中于外界的物体上,然而又很自然地将意念 放于自身及有关的物体上,这种意念与意识是在有意无意之中完成的,而不是执着的集中。经过该 训练后,可使自身的功夫笃实沉厚,虽大敌当前,己方仍可谈笑自若,意念并不专注于对手身上,也 不受对方动作的干扰,然而己方在无意无念之中举手投足时,却可给予对手以重力创击,令敌防不 胜防而中招落败。

精神修炼的高级阶段

到了此阶段时,研习者基本上便已达到了可以使自我精神放大的阶段,因为只有精神放大与放 纵,自己思想上才没有负担,在打斗时才不畏惧对手。这样,不仅在实战中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 而且还可以以自己的精神威慑对方,使敌处于进退维谷之境。真正以拳脚去打击对手时,会势如大 火烧身之状,发力如火药爆炸一般,使中招者无不飞跌出去。

目前的科技水平对精神修炼的过程、机制和规律还无法进行更深层的解释,但却知道它是在极 短的瞬间内来完成的,目前只能从脑神经活动能量的测试中来明确证实它的存在。当研习者的武 功修炼到能在潜意识活跃的状态下进行时,人的内在精神将会不断被激发。在内在精神的催动和 支配下,就出现过人的武功,这就是功夫的上乘阶段,也就是练截拳道者到了出神人化之境。

第三节截拳道特质训练中气质的培养

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是不可被替代的,即使在他死后的20多年里,他仍被认为是当代最 杰出的武功大师。虽然今天仍有无以数计的追随者在模仿他,但在这些模仿者中,李小龙生前所原 有的气质却已经荡然无存了。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李小龙”,终究只是他的一个影子,一个替身。本 节就李小龙的气质进行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1)气质的概述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是一个习武者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 征。这种心理活动的动力反映了一个习武者心理过程中全部心理活动动作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 性以及指向性等特点。

心理活动的强度是指习武者情绪体验的强弱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表 现为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则表现在如有的 习武者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习武者倾向于内心世界,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情 感,并分析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当然,气质仅仅指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而不是指个人精神生活的 内容。气质又是指一个习武者全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而不是指某一个心理现象的动力 特征。

根据资料表明,气质受遗传的影响比较大,每个人在出生时就表露出一定的气质特点,随着年 龄的增加,这些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继续保持,并且在成年之后成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习武者,在各项运动中都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而且无论这种活动的内 容、目的和动机如何不同,都是如此。例如,一个易于冲动、脾气急躁的习武者,在训练或搏击中总 会表现出他的气质特点。当然,承认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不是说气质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 一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改变,特别是在教育的影响下,人的气质也会发生某些变化,但 是李小龙认为这种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二) 气质的学说与生理机制

体液说

气质这个概念最早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和古罗马医生盖 仑(公元2世纪)提出。他们观察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他们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 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不同的人身上比例各不相同,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 占优势,把人的气质相应地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体液中血液占优势的是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是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是胆汁质,黑胆汁占 优势的是抑郁质。他们还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他们所提出的四种气质 类型的名称和典型描述沿用至今。

在近代训练学与心理学中,研究气质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体型说、血液说、激素说 和活动特性说等,但这些学说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气质的理论问题,都没有解答气质的生理心 理机制问题。从本世纪20年代末,即从巴甫洛夫开始,他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规律的研究, 从神经动力学水平上解决了有关人的气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揭示了气质的生理机制。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这三种特 性的不同结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

强度

即神经过程经受刺激的大小,它反映了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如何。

均衡性

即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的力量对比。

灵活性

即神经过程相互转化的速度和难易程度。

浏览1,0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