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截拳道攻击距离分析
在截拳道中,灵巧的踢腿和准确的攻击技术,均涉及到正确判断距离的能力。攻击目标的位置 不是眼前对方所站立的地方,而是对方可能躲闪的地方。因此,攻击前的瞬间,必须先正确判断我 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唯有正确判断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才能准确掌握住对方可能挪移的地方。
在实战搏击中,如果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判断正确,那么,在对方攻击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方就 能轻易地抓住瞬间的虚隙,予以致命地攻击。而两位技术熟练的拳手相遇,双方都力图夺取有利的 位置,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着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直处于对手一拳打不着自己,而己方又前 进一小步便可击中对手的位置上。这个距离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取决于对手 的速度和灵敏性。
众所周知,截拳道讲求的是灵巧,所以必须练习步法的灵活移动和距离的不断调整变化。在对 抗中,李小龙认为不仅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需不时的在自己的界线上绕动,以此扰乱对手的距 离感。当对手被我方的动作困惑后,且无意间踏前时,可乘隙予以致命地攻击。也就是说,与对手 之间的距离准确与否,取决于灵活移步和步法技巧的熟练掌握程度。
象李小龙这样的擅于掌握距离的技击高手,从来都不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一点上。拳王阿里的 那套敏捷的步伐移动对李小龙帮了大忙,使得李小龙能以不断地运动来迷惑对手,使对手错判距 离。一个移动着的目标不仅较难被击中,而且在运动中发起进攻要比从固定位置上发起进攻来得 快。你可以不断地变换距离和打斗的节奏来迷惑对手,扰乱他对进攻或防卫的准备,并使其始终处 于失去平衡的不利状态。
李小龙在有效运用距离时,看上去动作总是那样轻松自如,而又巧妙准确。当他奋起冲向对手 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能自由自在的离去,他似乎总能巧妙而又机智地攻击对手。还因李小 龙对时机掌握得好,其动作均准确无误,协调一致,从而控制了对手的距离感,并打乱了对手的节奏 与战斗计划。
根据实际的运用,截拳道分为远、中、近三种不同的技击距离。一般来说,当李小龙不知对手的 技艺高低或攻击意图时,就采用远距离,以图能试探和摸清对手的意图。聪明的拳手也总是远离对 手,不让对手贴近攻击。因为,即使你的反应和动作都很快,倘若距离对手太近,就是挡开一拳也是 困难的。因此先下手攻击的一方,通常占有近身攻击的优势。
在搏斗中,一旦你认为已摸清了对手的虚实,就可以出其不意的接近他,达到中等距离,在此距 离上你既处于对手的攻击范围之内,又能贴近他或出招攻击他。如果能把握好时机,这也是一个较 为安全的距离。象李小龙这样的技法娴熟的高手,常会用虚招来缩短间隔距离,直至对手难以自解 其围。
在中等战距上,还能做迅速后退或疾步侧撤,以躲闪任何来拳。不过,李小龙并不推崇此战法, 因为连续使用此策略,将会丧失进行反击和主动发起进攻的机会。故在自己独创的技击术中,李小 龙常常刚好退却到足以免遭反击,而又能进行迅猛反攻的位置上。较优秀的拳手总是在不断地运 动,以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合适的距离上,而且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而耐心地等 待良机逼近对手,或在对手变换步子及距离中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总之,聪明的拳手通常不是做前后的直线运动,而是力求成为一个变幻莫测、难以对付的目标。
在截拳道中,近距离打斗,通常是做一次攻击或进行反击。这个距离,防卫是较困难的,而且除 非是你夹住对方的手臂。确切点说,优势在先下手的一方。也可以这么说:当处于近距离时,拳手 如果擅长手法,那就能够战胜用脚踢击的对手。在近身搏斗中,你还必须用自己紧靠对手的那只脚 去抵住对手的前脚,使它无法移动或起脚攻击。而且,这一步应自动地完成,因为处在近距离上,你 的注意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放在手法上,而非下盘。
在实战搏击中,如果对付一个具有良好距离感与判断能力的防御性拳手时,可以一连向前出几 步,而且第一步应平稳、省力。聪明的拳手能在前进一、两步后就退回,以引诱对手迫近,如果他追 击,就让他追一、两步好了,然后可在他提步向前迈动的一刹那,出其不意的猛然前出,截断其退路 并施以强劲的准确重击。
下面是运用距离的原则:
采用有效的技法去攻击最近的目标,其中包括需使用最长距离的攻击方法去重创对手,如
侧踢腿与直拳等。
不断地变化和移位,以便取得适当的攻防距离,并利用不规则的节奏来破坏对手的节奏,保 持自己的距离感,进而混淆对手的距离判断能力,连续施以重大打击。
适时抓住对方在肉体上或精神上暴露弱点时的瞬间,把握住正确的距离,伺机予以致命地 一击。攻击后迅速恢复到戒备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搏斗。
勇气和果断力与速度是攻击时不可缺少的要素,如能在确保正确的距离之际,再附加上瞬 间性的体能爆发力,必能如愿达成攻击,这要靠平时的苦练所得。
防守时的姿势需正确,并能随时应付对手的突发袭击和发起猛烈反击,也就是使攻防成为 一个整体,而不能脱节,以免因疏漏而反为对手所利用。
正确判断对手攻击的有效距离,从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次变换距离,借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觉。
三、截拳道攻防思考
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性的“第六感官”,使他能够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思想,这种能力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洞察力。据李小龙自己说,他之所以能快速反应的秘诀,就在于他那练就的“高度的洞察 力
李小龙曾多次说过,敏锐的洞察力在截拳道以至任何技击性武技中都相当重要,因为它能使你 在对手行动之前或动作的初始阶段,通过察言观色和对对手攻击部位的监察,事先得知对手将要攻 击的路线和对手疏于防范的部位,从而为及时采取防御或攻击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在实际的搏击中,我们若单凭手脚的加速以达到后发先至的效果是很困难的。因为即使你的 打击较对方快,但由于对方动作在先,占有时间上的优势,对方亦常可借此弥补其速度上的缺陷。 如果你在对手动作过半时才做出反应,那么你就逃脱不了被对手击打的命运。截拳道中的洞察力 训练,就是通过李小龙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长期的对神经系统的集中训练,从而锻炼拳手的感觉, 随时对身体周围的变化产生快速的反应。同时,还要把视觉、动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分析和判断器 官调动起来,以提高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对于对手的表情变化,乃至身体的微小动作都 形成习惯反应,迅速察知其意图,根据对手的动作迅即做出相应的反应性动作,给敌方以迎头痛击, 制其于瞬间。
李小龙认为,真实搏击与套路演练的不同,就在于格斗要根据对方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相应的变 化。而且对方的打斗姿势不同,出招习惯也就不一样,要在瞬间做出准确判断,必须对对方总体状 况有所认识。
实战中,对方的各种基本因素通过组合,表现出的方式是多样的,而相应的对策也是多样的。 在截拳道中,洞察对方的方法与途径如下:
(一) 洞察对方开始时的姿势
前面已经说过,如你在对手动作过半时才做出反应,那就逃脱不了被对手击中的厄运。所以, 最好在对手做动作前或做动作的最初瞬间便抢先做出反应,以便于制敌于先。
在搏斗中,由于对方开始的姿势各异,因此应预先洞察对手是左架还是右架,重心是高还是低, 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宽还是窄,重心是在前还是在后,前脚是内扣还是惯于向外撇,两手的防护姿势 是高还是低,下颏是否惯于内收,其空当在哪里,对手是攻击型的还是防御反击型的,以及对手的斗 志是否充满激情,对手是否已集中注意力等等。
(二) 洞察对方怎样进攻
在实战搏击中,当己方未能在对方做动作前洞察到对方的虚实时,可在其做动作的过程中进行 判断和预测。而且对于对放方的肌肉紧张度、重心的移动、眼光的注意点,以及动作的虚实等都要 细致观察,不要漏过。李小龙洞察对方有15个方面的内容:
对方是擅长腿法,还是拳法,或是拳腿组合?
对方的动作具体象哪一种功夫流派,有何特点?
对方具体用什么拳法,有何破绽?
对方具体用什么腿法,有何破绽?
对方的重型武器是左手和左脚还是右手和右脚?
对方的攻击路线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来?
对方的距离感是否把握良好?
对方是善于攻击上盘、中盘,还是下盘?
对方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
对方的动作是以直线为主,还是以弧线为主?
对方的动作幅度大,还是动作比较严谨?
对方是擅长由正面攻击,还是由侧面攻击?
对方是否善用假动作和虚招?
对方的这一动作是单击,还是一连串的连击?
对方的动作是连续流畅的,还是有空当的?
(三) 己方防御时的思考要素
防守是用来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而绝非消极的防御,防守应当积极的主动的为后来的攻击创 造有利的条件。
关于防守技巧的运用,李小龙作了如下思考:
对于对方的攻击,是阻截、格挡,还是闪避?
对于对方的攻击,是及时防御,还是诱敌深人?
己方防御时是两脚同时后滑,还是先前脚后滑?
己方在闪躲时,是进行侧闪,还是向后方闪避?
己方在移步防御时,是用大步,还是用小而快的碎步?
是防守后反击,还是还击或迎击?
(四)己方进攻时的思考要素
如果能洞察到对手要干什么,那就等于你已经先胜了一半,所以当你把握住时机后,就应迅速 发起进攻。
关于攻击技巧运用,李小龙作了如下思考。
应该注意是出拳,还是起脚?
应该是直接发起攻击,还是先运用虚招诱敌?
是运用简捷攻击,还是复合攻击?
怎样去抢占有利的位置和角度?
怎样去把握并运用有效的距离感?
是否先发动心理攻势?
是从正面攻击,还是绕到对手背后再发起进攻?
是用幅度大的动作,还是要用幅度小的动作,或是用擒摔法?
以上是四个方面的思考。在打斗中当然无法进行分类细致的分析,但在平时如能从以上的几 个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就会逐渐养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念,从而在对抗中一见对方做动作就能 做出综合性的准确分析和反应,接下来的就是去如何有效的创击对方。
浏览8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