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截拳道发力漫谈
李小龙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在搏击训练中,我们可常常体会到,打出去的拳或踢出去的脚,在 用力过程中,作用的时间和距离均不应太长。例如:对手距己方有一米远,当己方的拳头从腰间或 额头前打出去时,如果始终都是力量的最大值,则很容易让对方借力或化掉。此外,当你一开始就 以很大的力量打出时,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惯性,其结果往往会失去重心的稳定。此种动不动就用大 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再一点,由于施力过程的距离和时间长,往往拳头或脚在 到达对手前就会被对方看出其意图,也就给了对手充分的分析、判断时间。
从生理角度来看,一出手力量就以最大值出现,也就是说用力的肌肉其肌纤维全部收缩了,这 时即使出手后你再想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都已来不及了。因为要想改变运动的轨迹,必须要施加 另外的力,那么这个另外的力来自哪儿呢?其实,这个问题前边已捎带着说过了,即肌肉在进行下 一次收缩前,必须先舒张。这一点,对于我们的肌肉与劲道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你与一个 高手进行对抗时,会经常感到,挨打与打人全是在瞬间的事。而且有时明明看见对手的手是打向自 己的头部的,可挨打的部位确是身体。这也许就是李小龙所说的“以快取胜”或“拳打不知”。因为它是在瞬间范围内的突然变化,以致于我们无法反应就挨打了。
根据物理学力学公式:力量=质量加速度,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力效应的大小,取 决于质量和加速度这两个变量。对于截拳道来说,质量一般是恒定的,如肌体的重量与护具重量 等。而要想增大力的效应,只有改变加速度,而加速度的增大,只有加快肌肉的收缩。这里要明确 指出的是,上述力学公式运用到技击中所需要的力效应,其加速度值加大的过程所作用的时间和距 离不能长。就象前边提到的那样,若在较长的时间里加大加速度的值,便较容易让对方看出己方的 意图和找出破绽。所以,加速度值的加大,只有在拳头或脚快要接触到目标时,再爆发式的用力,给 对方以具有穿透性的致命重击。
关于肌肉的运用质量问题,李小龙的见解是,肌肉收缩的过程,即是肌纤维收缩的过程。肌纤 维收缩要有神经支配,一块肌肉里虽有无数条肌纤维,但它们却不一定是同时收缩,因为这要看神 经支配的情况如何。一条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肌纤维数叫一个运动单位,不过运动单位有大有小, 但肌纤维的收缩都是以运动单位为单位进行的。也就是说,当一个运动神经元兴奋时,只有一个运 动单位的肌纤维收缩。所以对于一块肌肉来说,从外表看是收缩了,但这却并意味着所有运动单位 被动用。在截拳道中,爆发性的寸劲,要求攻击开始时并不是动用全部的运动单位,而恰恰是在击 中目标前的刹那间才完成。当然,也只有在运动单位没有全部动用的情况下,在最后刹那间才能全 部动用起来参与收缩,同时这又表现在动作速度的加快和最后发力的增大上。不过,上述过程是在 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在截拳道中,对“爆发力”或“寸劲”的理解,不能只理解为瞬间范围的肌肉收缩。李小龙在这里 所讲的“寸劲”,就其本质来说,是最后的力效应,这个力效应并非是来自身体的个别环节,而是来自 全身的整体劲。如果仅仅是用前臂或拳头打出一个寸劲来,则其力效果肯定不会有那么大。
当我们仔细观察、分析一位功夫高手的击拳或一位拳击家的打击动作时,会很快、很自然的发 现,打在拳头上的力由脚蹬地开始,再通过腰、肩、臂、肘等环节传递到拳上。所在,它是来自全身的 力,是一种整体的合力,其力效应自然是很大的。对于初学者或想战胜高手的拳手来说,以这一用 力的顺序,打出寸劲效果来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是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上谈了训练肌肉如何用 力的问题,当然现代技击运动中的劲力表现方式,还不止一个寸劲与爆发力问题,在肌肉用力前或 两次用力之间的肌肉放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肌肉用力过程中,如果不会使肌肉放松,就 等于肌肉不会用力一样。
五、截拳道动作的敏捷反应
李小龙所说的反应,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感觉的内容,又包括大脑判断后指挥肌肉完 成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反射的过程。对于截拳道中所要求的反应,可从两 方面去理解。首先,意识上反应要快,这主要表现在大脑对传人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强。其次,是 动作反应要快,这主要表现在大脑指挥肌肉完成动作的能力强。
李小龙认为,在搏斗中的反应与速度必须超过对手,以便牵着他的鼻子走。李小龙总是比对方 领先一步,并总是在苦练这种意识和能力,以增强对周围事物反应的敏捷性。反应快慢的生理因 素,主要是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性的高低,即兴奋与抑制之间相互转移的快慢。因此,反应素质 的训练,决不能用事先固定好的死招式或对练套路去进行,因为这样练习提高的不是反应素质,这 一点研习者需明确。
下面将李小龙生前总结出的有关反应素质训练的一些论述,整理如下。
(一)反应时间
李小龙对反应时间的解释是:这是外界刺激与拳手自身反应动作间的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
在实战搏击中,反应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区分为下述两种:
由感受到外界刺激的发生或对方做动作时的征兆,到自己肌肉开始做收缩动作的反应时 值。
由感受到外界刺激发生,到肌肉完全完成收缩动作的反应时值。
上述两种时值都包含了视觉辨识的时间。视觉准确无误的辨识十分重要,因为它将会增加己 方准备动作的技巧性,即可使反应时间缩短。再者,一个人注意力的方向正确与否,亦可影响反应 的时间。
(二) 完全反应包含的要素
象李小龙这样具有快速反应与高速度的拳手,自会给别人留下技法简而易行的印象。李小龙 的反应之所以超众,还与下述诸要素有关:
信息刺激大脑所需的时间。
由神经细胞传递适当的信号至正确的肌肉纤维所需要的时间。
肌肉在接收到信号后做出动作时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三项时值短,则反应就快,动作速度就快。
反应时间减慢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李小龙具有极快的反应与速度,并由于他善于运用攻击与周旋的结合,从而使反 应与动作迟缓的对手在他面前必显得笨拙无能。所有跟李小龙交过手的武术家,都会对李小龙迅 速的手脚反应感到吃惊。因为李小龙总是在对手恰恰要起脚或出拳时截击对手,而且对于初次见 到他的人来说,李小龙似乎有一种天性的“第六感觉”,使他能够事先觉察到别人的思想。事实上, 李小龙的反应与速度并不比平常人能快多少,关键是他巧妙地利用了对手的缺点与弱点,从而使自 己变得更加完美与战无不胜。
在搏斗中,敌方反应时间加长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条:
外界刺激较为复杂时;
在动作完成的瞬间;
在动作变化的瞬间;
在有气时;
在收手时;
注意力与眼神、精神分散时;
身体失去平衡时;
心理状态失却平衡时;
受不利环境影响时;
受情绪影响时;
此外,热身活动与生理的适应练习程度及动作的大小等,均可影响到反应的时间,故切不可轻 视。
如何使对方减慢做动作的时间,也是李小龙在技击中战胜对手的方法之一。
在截拳道中,使对方减慢做动作的时间的方法有:
阻碍对方;
控制对方;
使对方先破势再攻击;
在攻击的开始,先诱使对方做无谓的反应,再攻击。
综上所述,一个动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美的,亦可能会受对方的攻击而失效。因此,务必练好 把握最正确的时机与时间去完成攻击动作的本领。
(四)动作的时间
李小龙认为,动作的时间也可以以防御动作时间做比较,如果防御时使用的时间短,则防御的 成功率就高,反之成功率就低。此外,即使做一简单动作所需的时间,每个人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当我向对方发动攻击,对方正欲防御自己的攻击时,我又快速的收手换势,均系及时反应的例子。
动作倘能及时并不过猛,就能柔畅而无迟延地进行,并可使对方始料不及,在对方警觉之前即 已得手。在实战中,把握时间包含了两点:其一是正确辨识动作的时间;其二是发现并把握住时机。 时机需及时把握,否则稍纵即逝。一个优秀的搏击者与其说是看见攻击时机,不若说是及时感觉出 正确的攻击时间。
浏览9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