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李俊九对李小龙的评价
李俊九也是美国武坛的顶尖人物,被尊称为“跆拳道之父”,他为跆拳道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功绩卓著,因此在1979年荣获了“杰出武术家特别奖”,成了美囯武 术界的风云人物。他曾与李小龙共同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中做过示范表演。从那以后,他们才 真正成了好朋友,并常常互相拜访以交流技艺。
李小龙曾经从李俊九那里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因为李俊九是一位威震世界武坛的腿击好手,但 他却很谦虚,也很有涵养,是一位学者型的功夫大师。他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我无法再遇到一 个象李小龙那样的对武术如此狂热的人了。他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一半是天赋,其余则是他 肯去努力、肯去拼搏的结果。尤其是他对民族歧视的反抗精神及他平日训练时的那股狠劲,足以令 他雄视武坛。他在武学上的造诣,也是使很多人望而兴叹的,他不仅有一副好口才,其超前的武学 理论也是当时的一枝奇葩。此外,他对各种武器的认识及纯熟程度,可以称得上是专家,他经常运 用的武器有:长棍、短棍、单二节棍、双二节棍及西洋剑等,就是这些已是没有人能及得上他。”
李俊九与李小龙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一方面是李俊九能容忍他的一切过失;另一方面是他们都 是有色人种,都来自贫穷落后的国度,而且都是代表各自的国度来美国宣传本民族的国术的,所以 他们可能是“同病相怜”;第三方面可能是李小龙欠李俊九的情太多,不好发作,加之李俊九颇有绅
士风度,因此李小龙也不好意思轻意造次。但不管怎么说,李俊九对李小龙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李 小龙是个充满欢乐而又爱说大话的人。他谈话时会显得非常直率,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象他那 样坦诚的人,当然由于李小龙太坦诚的缘故,有些人会很不喜欢他,甚至从此以后再也不想理他。 其时,有些事做过去后,他也很后悔,只是死要面子,不肯当面向人致谦罢了。当有些朋友了解了他 的个性后,也就不会再责怪他了,因为他的本质并不坏。”
当谈到李小龙所做出的贡献时,李俊九是这样说的:“李小龙以他亲身的体验证明了武术家亦 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是一个艺术家。他是第一个东方人在美国领导功夫片走向自然化,并替其 他武术人士铺了 一条从事电影的道路,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第三十四节曰本武师对李小龙的评价
尽管李小龙曾多次在影片中痛打日本武师,尽管李小龙的影片带有强烈的反日情绪,但是日本 武师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因为影片反映的是过去的历史。那些日本武师们很崇拜李小龙,很佩服 他的武功。在事隔20多年后,李小龙仍然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富士山下至今仍矗立着的李小龙 塑像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李小龙的日籍朋友中,关系最密切的有木村、织田及荷里积三人。其中以木村跟李小龙认识 最早,虽然木村只是个普通武术爱好者,但对李小龙的帮助较大;而荷里积的功夫最好,是日本武道 中的高手。木村对李小龙的评价是:“李小龙当时(指刚到美国时)那么年轻,却已是一个首领人物, 因为他有领袖欲,颇具领导才能。他有一种特殊气质,或者说是一种凝聚力,他常常成为人群中的 核心。”荷里积对李小龙的评价是:“他的武学理论具有超前意识,他的动作敏捷而强劲,让人看了后 心里感觉很痛快,那时我才知道李小龙的确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我开始对他产生了敬意。”
“李小龙对我也很佩服和尊敬,他喜欢听我讲一些有关日本古武道和打斗的技巧,他曾经帮我 搞过几次义演而没有收酬金。”当荷里积谈起李小龙时,可以说是无不得意。最后他又补充道:“李 小龙是我的挚友,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博学、真诚、具有勇气及富于挑战的个性。他是超凡 脱俗的,他是一颗永远不灭的星
李小龙以武会友,结交了不少著名的功夫大师,在交流切磋之中不断地丰富了自己,也更加完
善了自己的截拳道。
第三十五节李小龙在世界武术史上的地位
当李小龙去世后,香港曾有报纸报道说:“当巨人的脚步走过历史的大地时,我们总能听到隆隆 的脚步声。”
李小龙,这一武术史上的巨人,以其全部的智慧和胆识,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并 竖起了一座功夫与功夫片的丰碑。
李小龙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强壮的人”,他的功夫出神入化,打遍天下无敌手,并造就了西方的 中国功夫热,同时亦影响了世界技击运动的发展。李小龙的一生虽然是极短暂的,但他却给世人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李小龙的挚友依诺山度曾唏嘘道:“世间再难找到这样伟大的武术家,他的去世 将是世界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同时,他又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其心灵深处有一道门,从来不对 任何人开放。”另一位美国泰德艾斯利(华纳公司总裁)则说:“在李小龙的面前仿佛放着一本只有他 自己才能辨认的、看懂的,用神秘的符号写成的武道书。”根据这本书,他教育周围的人,为他们指明
成功之道,阐明他们将如何达到目的。没有人反对他的意见,他的思想具有神学般的威力。尤其是 他的武学思想,已灌输给了全球上的功夫爱好者。
第三十六节李小龙的挑战观
伟大的人物往往被神秘化,伟人都是神秘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赋予了他神秘,还是因为他 自身就神秘——具有深不可测的气质。这完全取决于他的博学多才和超越常人的智慧,使他给以 人们这样的印象:他象大海一样广博深厚,既咆哮难近,却又平静如镜。他这种恢弘磅礴的矛盾统 一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个性,不能不令常人感到神秘。
现在,也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他,当然历史亦不得不接受他的挑战,他的血一直是火热的,他注 定了要向一切挑战。其最大的个性与特点也就是:挑战,迎接挑战。
创业初期,他盼望挑战,想借此证实自己,他的一生不曾停止过挑战。李小龙一旦把什么认作 了对手,他是永远不会服输的,那是必须决一雌雄的。要求生存,就得与人斗争。他的好斗表现了 他君临一切的气度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李小龙的这一切都是站在民 族的根基上的,而且一个民族的伟人永远属于他的民族自身。同样,也只有他的民族的一切精神才 铸造了他自己,不然他就不属于这个民族。作为一个功夫超人,不遇挑战是难以充分显示他的英雄 本色的。李小龙那与生俱来,又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锤炼而成的个性、气质、决心和意志,在历 史上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和影响。
第三十七节截拳道的武道释义
李小龙是个典型的学者化的武术家,他的武学、哲学造诣都很深,但他的气质毫无书卷之气,这 往往会使人忽视他的知识内涵。他那深奥的武学理论已被人们捧若致宝,而纷纷效仿与研习。现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与爱好者的要求,将有关在国内尚没有介绍过的一些拳理披露如下,供参考、研
究、借鉴、学习之用。
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味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同时,并能发展无限的自我, 无限的扩展自我。
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敞开出现,且移动之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 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单凭自己的偏好与欲求而能一无色彩地观察事情,可谓能以其纯朴单纯的本性来仔细观察事 物。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键,则必可发现 “自由”为何。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挑又选的人,方是困难重重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证明,一 发之差犹如天地之别。
抛却一切暧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为大师。
技击家即使具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味着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止的进步与心灵的反应,及发 展中的中间阶段罢了。因为完美是无法以外貌、形式来求的,而系由人类内心心灵深处散发而出。
欲于截拳道中有所精进,必先对意志有控制锻炼的意念,并忘却成败与胜负,忘却骄傲与痛苦。 让对方因挑战而遭受更严厉地反击。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系直接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处。
真正实战的功夫并不虚张声势,它也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的。因为简捷的一 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抛弃思想教条之偏颇,在思想中不为思想所左右,不为外物所诱。
将心灵专注于焦点使之警觉着,使之能瞬间即知觉真理,而真理是各处无所不在的。心灵需可 由旧传统习惯、偏见、限制的思想过程中解脱出来。
很多“功夫大师”并不是真正面对实际的搏击,他们均与真正的功夫相去甚远,而实际的搏击是 简捷且直接的,他们不是曲解了它,便是空想。他们并不会直接直入真正的核心、关键,妄凭花巧的 招式与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实际的搏击情况是不可能的。
固定的形式,非将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与变化,那只不过是在制造障碍与槛笼罢了。而真理是在 牢笼之外的。
传统的武术家只可谓之是传统的观念,照不变的例行工作去做者,他的动作均是承习旧有的而 无创新。
在功夫的锻炼中,须抱有自由之意识。因为一限定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所以习武者应勿为任 何门派传统所限,武术该是自由的。
欲深信自由的可贵,心灵必须学习正视生命,而且是不受时空所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于知觉 意识内的,注视中切勿停止悟解,欲深悟与生活于现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抛却。
了解的产生是经由感觉的,在某一瞬间由关系的明镜前映出。
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无活动的,而道是需无思以行的。
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惟有肉体与心灵能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 达自我。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者,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
欲求身体的不实的夸大与强己所难,自会偏离正道,救求心智的虚幻的理想,当会无法见到实 际之真象。
中国的武术系经过五千多年的演变、流传与进化的武术。
浏览2,5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