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峰回路转重返美国好莱坞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成功,李小龙又惊又喜,他对香港的新闻媒介说:“打开始我就知道这部戏会 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如此的成功。”这是一贯狂妄自大的李小龙在巨大的成功面前, 道出的难能可贵的心底话。但他同时又认为,这部影片并不全然代表他从影的理想。他说,我只是 希望这部电影“能在国语片中代表一种新的趋向”。

功成名就的李小龙,不断收到了来自美国好莱坞的电报及信函,有华纳公司的,也有派拉蒙公 司及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的。以前,李小龙曾在派拉蒙公司的《盲探神犬》里饰配角,在这一集 中,李小龙的风头压过了饰主角的詹姆斯•弗兰西斯,而且在这一多集的电视系列剧中,又数这一集 的风头最足。当初,编剧拟定为李小龙在《盲探神犬》里争取演四集,但派拉蒙公司最终只为他制作 了一集,另三集以种种理由给否定了。现在,派拉蒙公司根据港台传来的消息,决定再为李小龙加 拍三集,使《盲探神犬》重放异彩。

华纳公司的心态跟派拉蒙公司差不多,他们决定再为李小龙上一套《功夫》。李小龙感到兴奋, 他初衷未改,和他离美回港时一样,仍希望在好莱坞发展。作为嘉禾公司,他们不以为派拉蒙、华纳 态度的改观会对他们构成威胁,他们倒希望李小龙回去借好莱坞再把名气扩大一些,然后回港为其 拍另一部影片,因为合约签的是李小龙为嘉禾拍两部影片。

在洛杉矶机场,莲达见到了消瘦却精神十足的李小龙。李小龙这一次返美,使很多跟邹文怀要 好的人认为,家在洛杉矶的李小龙大概会黄鹤一去不复返了。《盲探神犬》的另三集不是由原来的 施里芬写的,由于剧作者根本不懂截拳道或中国功夫,故李小龙见了脚本颇不满意,可是时间紧,已 不可能再让施里芬重新创作,李小龙只得将就着力图演好。当然,这三集比第一集大为逊色。另 外,华纳公司急于网住李小龙,因此出的条件也很优越。但无论是派拉蒙还是华纳,都还没有跟李 小龙正式洽谈让他主演电影。但较过去好莱坞对他的生硬态度,无疑是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个阶段,李小龙处在犹豫、彷徨之中:是在好莱坞长期发展,还是回港获取短期功效。最后, 他还是决定先回香港,因为他已深深感觉到上一次回港“镀金”对他在好莱坞及国际影坛上所起的 作用,或者说是在好莱坞长期发展的时机还未到。尽管,李小龙对混迹香港影坛有一种掉价的无奈 感O

李小龙直到他生命的终止,都顽固地认为好莱坞是个真正发展电影事业的地方。

第二十五节精武门前李小龙再创辉煌

《唐山大兄》公映后不久,李小龙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精武门》(FIST OF GURY)的拍摄,而且成 为他又一成功代表作,这部影片被看作是李小龙生平表演最勇猛、最逼真的一部影片。他在银幕上 简直象发疯一样,观众看时,竟紧张得连气也喘不上来。到结束时,却禁不住狂热地欢呼起来。《精 武门》一下子使扮演主角的李小龙,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精武门》一片是在香港拍摄的。背景是1908年的上海,李小龙在片中饰演大侠霍元甲的高足 陈真。故事以霍元甲之死拉开序幕,陈真得知师父死于日本武师下的毒药之后,只身闯人武馆,打 碎了“东亚病夫”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随之以无所畏惧的勇猛气概,分别击败日本空手道 武师和俄国大力士。血战之后,为保存精武馆,不惜以身怀绝技之躯与日本暴徒拼搏到流尽最后一

滴血。影片在枪声与李小龙飞身跃起后的怪啸声中落幕。

这样的结局遭到众多影迷的抗议,他们为英雄之死扼腕叹息,并无比愤怒。李小龙一贯主张以 功夫表现武道哲学,而不是宣扬暴力,这也是为什么他所演的两个角色最后还是死掉了的原因所 在,他说:“因为我杀了很多人,所以必须偿命。”为了拍《精武门》,李小龙一家又搬到了香港暂住。 《精武门》的拍摄,基本兑现了李小龙最初提的一些条件,尤其他还把他的武道朋友美国空手道冠军 罗勃毕尔请来香港,饰片中的俄国拳师。

影片是1972年3月16日公映的。《精武门》又一次震动了香港,李小龙在片中展现的凛凛英 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惊人的打斗技巧,都表明了他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也就是说,他把中华民族那种勇武善战、爱憎分明的特征塑造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他表演的“二节 棍”和“李三脚”,更是神勇无比,精彩绝伦,令人不能忘怀。由于李小龙的不懈努力,再次把功夫电 影带人了全新的境界,并突破了四百万港元的票房纪录。

《精武门》的编剧仍由伊匡、罗维合作。先由伊匡搞出文学剧本,罗维再处理成电影脚本。但李 小龙对脚本大为不满,认为罗维构想的一切根本不行。李小龙与罗维进一步加深了矛盾,好在邹文 怀尽力调停,才未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可以这样说,《精武门》是一部体现李小龙个人风格的影片, 导演所起的作用不大。《精武门》的武打场面比《唐山大兄》更加精彩,李小龙首次在片中表演了二 节棍,而且表演得相当成功。据当时的影评家说,光看李小龙表演的二节棍,便已够票值,可见其棍 技之威猛。

《精武门》的公映盛况空前。有的记者称:“这些武迷与影迷们简直就是疯了”。更有影评家专 门分析了这部戏为何造成这样轰动的原因,说影片适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因中国在历史上倍受 日人的欺辱,而李小龙则为中国的观众渲泄了压抑已久的怨愤,替中国人出了气。

据当时的《技击明星》杂志报道:在新加坡,门票时时告罄。每张2元的《精武门》电影票,在黑 市上竟卖到40多元。首映式的当晚,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了电影院,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致使 上影不得不暂停一个星期,直到当局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才重新公映。在新加坡的历史上,由一 部电影引起交通阻塞,还是首次。在菲律宾,《精武门》在影院也连续上映了几个月,打破了当地所 有影片的纪录,掀起了香港电影热,致使发行商竞相购买港产影片的版权。结果,菲律宾政府不得 不颁布了限制进口影片的政策,以保护本国的民族电影。

即使在排外性极强的美国,该片也引起了轰动,为以后港产影片输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令 人难以置信的是,带有强烈反日情绪的《精武门》,竟在日本大受欢迎。据调查,在日本放映的几部 李小龙影片中,最受欢迎的竟是《精武门》。由此可见,李小龙影片的魅力,已不是政治和民族的因 素所能禁锢住的,它已成为沟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桥梁。

事业上的辉煌成功,更强化了李小龙那狂妄自大的性格。尤其是许多非正式的场合,李小龙会 把香港功夫片及那些武打影星大肆贬低,言语轻慢且狂妄。因此,在香港的演艺圈,除了他幼时的 旧友和少数嘉禾的同事外,李小龙几乎没有朋友。这一方面是李小龙对他们嗤之以鼻,另一方面这 些持有自尊的演员或明星们也不屑去结识目中无人的他。

第二十六节功成名就身在高处不胜寒

李小龙在武术和电影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后,享受到了一切巨星可能拥有的荣誉,但苦恼与 纷扰也随之袭来。

李小龙渴望出名。在美国,默默无闻的他常会做出一些出风头的事,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他已经功成名就,尽管还未达到他的最高目标,却足以让他狂喜了好一阵子。

起初,他乐意接受记者的采访,对报刊上赞美他的文章也爱不释手。他也乐意走到街上去,让 人们象潮水般地朝他涌来,将他团团围住,争睹他的容颜,或向他问好,或请他签名。这时,李小龙 会显得异常兴奋和愉悦。但他很快就厌烦了,他发现自己不再有自由,甚至连他妻子孩子的自由也 给“剥夺”了。他再也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去干他所愿干的事了,无休止的拍照、签名,重复回答同样 的问题,并强作笑脸,已成了一件令他头痛的事。

另外,也总有数不清的三流武师向李小龙发出挑战,想借打败他来成名,以至他上街走路也不 得不时刻留神来自身后的脚步声。再者,私生活被报界大肆报道、渲染,甚至臆造,如此种种莫名其 妙的纷扰接连不断,再加上终日艰苦拼命的拍片的社交应酬,使小龙的内心深感痛苦,但又无法解 脱。因此,他常常说:“成为明星后也并不会象鲜花一样美好,我现在是多么渴望往日的一切安宁和 自由

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家的电话号码不知怎么给影迷们知道了,因此一天到晚铃声不断,吵得全 家均不得安宁。如果是莲达接的话,还能应付几句;要是李小龙,他会接过电话吧嗒”挂上。莲达 虽去申请了新的电话号码,可没多久,百屈不挠的追随者又纷纷把电话打到李小龙家里来。李小龙 也闹不清是如何泄的密,之后他便不轻易将号码告诉同事、亲戚和朋友。但这却使不少人由此产生 了误解,认为李小龙出名后越来越傲。

李小龙一直不喜欢消耗时间和精力的社交活动,现在更令他难堪,他觉得自己简直成了 “供观 赏的猫”。但是,有些他虽不愿去的社交活动却又不得不去,因此尽管去了也是情绪糟极,况且他又 是个从不知如何掩饰自己的人,有时甚至会拂袖而去。这往往又使主人很失面子,觉得他难以侍 候。后来,李小龙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现在,我才明白一些大明星、大人物为什么会回避社交场合”

浏览7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