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唐山大兄初试泰国察尔王

李小龙在好莱坞的发展,电视小有成就,而电影前景暗淡。他虽参加了一些影片的拍摄,但对 李小龙来说是痛苦的,因为他喜欢饰英雄,即便是反面角色,也应是骠悍骁勇的硬汉。可他被指派 扮演的只是些小角色,而且只准打败,不准打贏,这对他这位功夫高手来说,无疑是种压抑。

他已意识到,以他特有的形象,拍片的唯一机会只有在香港,那里才意味着他艺术创作的自由 及财富的获得。因此他说:“让好莱坞和他们的垃圾合约见鬼去吧! ”他希望拍出高质量的电影,而 香港的电影界则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他理想的机会。

刘亮华赴美的行踪,不久便公之于众。李小龙逐渐成了港台众片商追逐的目标。邹文怀担心 他人把李小龙挖去,便对公众媒介这样说:“我丝毫不担心李小龙会接受其它片商的邀请,因为李小 龙不会那样做,他是个守信用的人。”的确,李小龙不会出尔反尔,同时也不会放过不守合约的人。 其实,部文怀最担心的是邵逸夫从中插一杠子,因凭着邵氏公司的实力和威望,只要稍稍放宽条件, 是可以“逮”住李小龙的。结果邵逸夫并没这样做,他大概不屑加人这场“逐李”的游戏,把这个心傲 气高,在好莱坞又混得不怎么样的李小龙抬到天上去。

刘亮华一回到香港,邹文怀便倾力于剧本一事,因为李小龙能否回港拍片,关键得看剧本能否 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他们请了名作家伊匡操笔。结果剧本是令李小龙满意的,于是李小龙痛 快地在合约上签了字。在李小龙签约到《唐山大兄》正式开拍,其间“逐李”的游戏并没有结束。据 李小龙后来说:“一家台湾公司要让我跟嘉禾毁约,然后加盟他们,并已为我毁约后的官司问题都做 好了准备,但我当然不会这样做。”

《唐山大兄》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唐山大兄的真名叫郑潮安,为反抗当地恶势力压迫华人 而业绩非凡,在泰国曼谷至今还供有他的铜像。1971年7月,早已按耐不住的李小龙接到开镜的 长途电话后,他简单安排了妻小们的生活,急匆匆地由洛杉肌直飞外景点曼谷。他一下飞机,便急 不可待地乘车直奔摄影地。经过长途跋涉,加上时差和天气炎热,李小龙感到十分疲惫,但他没有 停下来,而是抖擞精神,边熟悉剧本提纲,边考虑下一步的动作框架,他很快就进人了扮演的角色。 他比谁都清楚,《唐山大兄》能不能打响,主要看自己的本事了,而且他也知道这部片子对他来说有 多么重要,为了理想,只有豁出去了。

邹文怀与李小龙虽彼此熟悉,但却是第一次见面。事实上,部文怀对李小龙有着一种精明者的 宽容,他能容忍李小龙的一切缺点,当然包括李小龙那后来的最令人无法忍受的狂妄和喜怒无常。 自我意识强烈的李小龙,至死都没有脱离与邹文怀的合作关系,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小龙 一住下,就发现这里的条件,比他所想象的不知要糟糕多少倍。首先是没有现代通信设施,而李小 龙最不满意的,还是X作条件极差,许多该有的摄制器材,嘉禾都没准备。最要命的是剧本得时时 改动,这不是剧本写得不好,而是没有剧情所需的场景、道具,嘉禾没有足够的财力造出这一切。毕 竟是他成年以后演的第一部主打戏,李小龙怨言归怨言,工作起来却十分投人,仿佛有使不尽的精 力和力气,令其它疲惫不堪的演职员们十分佩服。

在拍摄过程中,李小龙又犯了跟导演搞不好关系的老毛病。首先是到了开拍的那天,身兼编 剧、导演的罗维,因事返回了香港,结果使按期赶到外景地的李小龙无法与导演会合。由此可想而 知,当时李小龙的心情是怎样的了。大家还是先行开机,直到罗维回来,一切拍摄工作才理顺。从 此,李小龙与罗维的矛盾产生了。但当时他俩在工作上还是勇力合作。况且罗维颇有才干,虽脾气 暴躁,却不记仇。而李小龙则不然,他对罗维的专横态度地一直耿耿于怀,成见越来越深。其次,在 拍片中李小龙十分固执,他拒绝表演他认为不妥的镜头,他甚至对导演为其他演员设计的情节、动 作横加干涉,这使得在香港影坛享有盛誉的名导演罗维感到难堪,这亦为日后的争执与冲突种下了 不良的种子。

李小龙与罗维是邹文怀的左右臂,郎不肯失去任何一只。他的做法是:表面上偏袒李小龙,使 李小龙觉得受宠,而竭力为他效劳;而背后,部却大大地安抚罗维一番。因此,部文怀也颇不容易。 尽管当时条件艰苦,工作繁忙,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的李小龙仍坚持练功,而且他还有个习惯,在紧 张的的拍片日子里,喜欢主动寻找各国武林高手切磋较量,以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检验他的截拳 道的实力。他在曼谷拍片时,曾力挫泰国前拳王。

泰国拳(muay THAI)是一种很厉害的拳术,香港曾有太极门、蔡李佛拳等武林高手赴泰国较量, 均未获胜利。李小龙到达曼谷后,想到别的拳种斗不过泰国拳,并不说明我的截拳道不行。他自己 曾以截拳道多次与空手道、跆拳道(TAE KUNE DO)、西洋拳击、柔道等拳术高手较量过,均未逢敌 手,就差与泰拳高手没有交过手了。实际上,在李小龙未赴泰国之前,他的大名已为旅泰华人界所 知,当他到泰国后,不少武迷便慕名前来拜会,其中有一位华裔泰拳师陈阿金,但李小龙轻而易举就 打败了他。不过,陈阿金却说,我虽输了,并非说泰国拳不行。随之,他又给李小龙介绍了一位刚退 出拳坛的泰国前拳王察尔。在察尔的威名面前,李小龙的表情很自然,尽管察尔在国际拳坛上赫赫 有名。

比武开始后,由于对手也略知李小龙的腿功很出名,便集中精力挡开了李小龙的几次重踢,但 却由此暴露出了胸部空当,被李小龙连击了几记重拳,不过铁铸般的察尔只是略略摇晃了几下。接 下来李小龙又连攻三脚,分别踢中了对手的腹、胸、面等要害处,将其于瞬间击翻在地。比武的结局 是陈阿金所没预料到的,至少也不可能会这么快,而李小龙则赢在战术灵活上。察尔与李小龙后来 成了朋友,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李小龙获益匪浅。这更增强了李小龙推广截拳道与进军 香港影坛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十三节威震香江港岛上空升巨星

《唐山大兄》公映了。李小龙的凌厉拳脚和逼真、火爆的动作令观众耳目一新,观众无不如疾如 醉,喝彩与掌声接连不断。上映后大受欢迎,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高达三百 万港元。李小龙的名声并从香港传遍了东南亚各地,只要一提到《唐山大兄》,人们都会竖起拇指赞 道:“李小龙的功夫堪称一流!”

1971年10月,李小龙携莲达飞赴香港,出席《唐山大兄》的首映式,老板邹文怀就坐在他身边。 那一夜是李小龙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夜。从开映到放映完毕,整个戏院都沉浸在潮水般的热烈氛围 中,观众时而屏住呼吸,鸦雀无声,时而高声叫喊,掌声雷动。李小龙更是激动不已,数次站起来向 影迷们招手致意。这一夜,彻底改变了李小龙的一生,他的长达十多年的努力和艰辛,都在这一夜 得到了回报。香港的各家报纸,均报道了这一夜的盛况。李小龙在一夜之间成为红得发紫的明星。

可是,谁又知道这部戏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和艰难呢?由于嘉禾公司经济条件有限,财力严重不 足,他们是在生活条件差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下工作的。《唐山大兄》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只 是由于李小龙的出色表演,才使影片大放异彩。李小龙所饰的唐山(指中国)大兄郑潮安,为生计所 迫,到曼谷投靠亲友,并到一家制冰厂当工人,工厂的老板是毒品贩卖组织的幕后主持人,工厂里知 道这个秘密的工人均一一被杀害。郑潮安目睹恶势力如此嚣张,最后忍无可忍,勇敢地挺身而出, 打击恶党,彻底予以消灭,为社会除去一大害。总之,在戏中的李小龙是正义的化身,勇敢的无名英 雄。影片以“忍”作为不可再忍的铺垫,将情绪推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这时候,有些电影观众几乎 要跑到李小龙跟前乞求他还手,或冲向银幕欲为受辱同胞狠揍恶徒一顿。诸多影评家在观后亦作 出如下结论:“所发生的事情很难让人用笔墨来形容。”

李小龙在片中,不仅功夫出众,演技亦堪称一流,为影评家叫好。而且他的表情、动作皆很真 实,连很多外籍人士都大为赞赏,说这是“李小龙从影以来最好的一部动作片,也是人类出现在胶卷 上最卓越的一次”。李小龙在《唐山大兄》一片中,第一次恢复使用他童年时的艺名“李小龙”。以至 于当时和以后的华语片商,在发行李小龙饰演过的影片时,一律将原来的英文名字改为“李小龙”。 《唐山大兄》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嘉禾这只雏鸟,骤然间羽翼丰满,成为国语片市场中的大鹏, 连邵氏公司这样的影业巨头也不敢小觑他了。

李小龙所拍的电影,故事情节颇为简单,但深具劝善惩恶的意义,而且将武术电影提升到了更 高的层次,如果同样剧情的影片改由其他人演出,就难有如此丰硕的收获。徒手与恶党搏斗,快准 狠的招式及飞踢,这些绝技只有李小龙所独具。而且片中的任何动作均为真实,绝无替身代为演出的情况。

浏览3,5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