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北形意拳发展概况
形意拳术自李飞羽先生革故鼎新,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将心意六合拳易名为形意拳,并带往河北一带广为传授。其较
为著名的弟子有山西车毅斋、宋世英、河北刘青兰、郭云深。 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刘奇兰先生的著名弟子有其长子刘文华、 次子刘锦堂、三子刘荣堂和王福元、李存义、张占魁、耿继 善、周明泰、刘凤春、田静杰等多人。李存义先生的主要传人 有:尚云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跃亭(号称定兴 三李)、黄柏年、马玉堂等人。尚云祥传艺于其女尚艺蓉、弟 子陈子江、许笑羽、王凤章、高秀亭、李文彬;郝恩光传艺于 李玉琳、郝家骏、骆兴武、李文事传艺于唐风亭、唐凤台、李 敦东、李春博、李春防;马玉堂传艺于朱国福、朱国债等人。 耿继善先生主要传人有弟子耿霞光,弟子刘彩臣、邓云峰、赵 德祥等人。刘彩臣传艺于其子刘清泉;耿霞光传艺于其于耿德 福;邓云峰传艺于其子邓文英、邓文顺,弟子吴子珍、李纲、 张文元等人。王福元先生传人主要有王继武、彭映玺、彭喜泰 等。河北形意拳主要传人郭云深先生的著名弟子有李魁元、许 占螯、钱视堂、王芗斋。李魁元先生的主要传人有:孙禄堂、 田慎泽、李汉章等人。孙禄堂传艺于其女孙剑云,其子孙存 周、弟子齐公博、郑怀贤、李玉林等人。河北形意拳代代名师 颇有建树,事迹昭著,当为后人棺模。其中,李存义先生加入 了义和团单刀拒敌,.抗击八国联军,使敌人闻风丧胆,人称 “单刀李”。孙禄堂先生扬威奉天击败俄国大力士彼得洛夫, 享誉北京以半步崩拳战胜日本天皇钦命武士道高手坂坦一雄。 先辈事迹举不胜举。办社传艺光大中华武术,发展形意拳术, 为强国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1年,由国会议员叶云表、马凤图等人在天津三条石 成立“中华武士会”。后派形意拳郝恩光赴日本建立分会,扬 名海外^ 1949年,由郝恩光先生之高徒骆兴武在宣武区延寿 寺街100号成立“兴武国术研究社”,传授八卦、形意、培养 众多弟子,较为著名的有其子骆大成,弟子王世祥、相桐、刘敬儒、李克仁、傅其枯、付伟忠、许世田等
1928年,李存义先生之再传弟子唐凤亭、唐凤台二人在 崇文区珠营火神庙,后迁至花市火神庙成立“北平大兴县第 一国术馆”,培养众多弟子,其中著名的有陈庆友、马凤鸣、 艾玉山、田永福及再传人其孙唐振荣等。
1900年。耿继善先生在西城区地安门西火神庙成立“北 京四民武术研究社”,荟萃各派武术各家,传授形意、八卦、 太极诸拳及各种器械、后由邓云峰先生及其弟子吴子珍先生先 后接办。前后七十余年,培养弟子众多,影响颇大。吴子珍先 生较为著名的弟子有李清泉、李子盛、戴玉斌、松德奎、王世 勋、牛宝贵、臧玉和等。
在众多武术家及传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意拳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弟子遍及全国各省市及海内外,不断扩大影响。形意拳 在理论上和技法上日臻完善,使这一民族瑰宝更加弘扬光大。
第十一节少林五形八法拳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昇有拳禅一体,
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 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 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 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 这对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良好作用。虎形拳法,腰 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节体形,锻炼腰、
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正确姿 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 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质。蛇形拳法 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
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 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 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 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 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 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正身拱立
起势(正身拱立势)。
直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 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下分 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 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 肩平,拳心向下,_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移动,保
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 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
顺达。
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 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 (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 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跨侧时左 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 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 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圆满。
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 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 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可同时发 “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直,右肘要“沉垂”。意 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收于腹 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 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步,右脚步同跟进,身 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充至丹田。眼看左腕。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的同时发 挥整体的劲力。
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脚右后侧,重心落 i于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 :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 ©气,眼看金前方。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大腿与 ^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米,腹部内收。 ©要注意力腰(命门)发。 f 7.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心随 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两腕相交架于 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同时 呼气,眼看前方。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心向 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沉、垂。意 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拳距离,高与肩 平。要注意力从腰(命门)发。
浏览3,0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