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是武术中徒手对抗性项目之一,它是以运动员的体重为标 准来划分等级的,无门派之分。

根据《武术散手擂台赛竞赛规则》规定:散手比赛分9个级别 进行,它们是48公斤(包括48公斤以下)级;52公斤级;56公 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和 80公斤以上级。每场比赛为三局,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 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同一级别的两名运动员在高为0.6米、长 8米、宽8米的木台上可使用任何武术流派的技术动作,进攻或防守对方。但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如严禁攻击对方后脑、颈部、咽 部、裆部;不许使用头、肘、膝和反关节动作;不许连击头部;不 许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以及有意砸、压对方等动作。

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演练套路;二是运用各种方 法进行对抗性的比赛。它们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绝大部分动作都 来自于攻防实战,这是共性。武术套路是为了便于记忆、训练和传 授而衍生的,其动作保留了武术的攻防方法。

对抗性的比赛则是在套路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实战特点,将套 路方法揉合于训练和比赛之中。套路演练和对抗性比赛两者之间既 有区别,又互相联系。

套路练习是在非对抗性的情况下进行的,它的动作不具有直接 攻防的价值。这些动作在套路中出现时,往往动作幅度较大,动作 速度相对较慢,而相同的动作出现在散打中时,则更具有实效性, 而且动作更为快速。所以在对抗性的比赛中我们很难看到大量拳术 的动作出现。例如套路中的弓步冲拳步幅较大,而对抗性的比赛中 的弓步冲拳的弓步就较小,但这两个弓步的基本结构和要求却是基 本相同的。所以说套路技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演练,而对抗性比赛 是技术效果的直接体现。但是通过套路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运动员 的身体素质,熟悉拳术的技巧和劲力。一个受过严格套路训练的运 动员,如转人对抗性训练,能较快地掌握实战的方法和要领。许多 著名的武术家,不仅有演练套路的高超技艺,同时又是技击的高 手。

自学散手应该注意什么?

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技术形式,练习时可以单人练习或 双人练习。单人自学是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双人自学则是互为对 手,以实战演练为主。

单人自学,首先要扎扎实实地练习踢、打、摔、拿等不同击法。拳法以冲拳、摆拳(或称横拳)、勾拳、劈拳以及进攻性肘法 为主,讲究快速、有力、准确。腿法则以弹腿、勾踢、蹬腿、踹腿 等为主,要求发腿迅猛、有力、准确,摔法和拿法则以摔、拿的基 本功为主。其次,学习中要参看有关书籍,如《散手拳法》、《中国 政术》、《擒拿法》等,严格依照教科书中的动作要领练习。再则, 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质量,为提高动作质量,可以进行必要的辅助练 习,如打沙袋、拍击重物、靠臂、拧棒子、抓罐子、跳绳、踢磁踹 沙包、踢杆子等等,以增加打击力和承受力。

双人自学时,切忌乱打。一般来说,选择身高、体重、技术相 当的人为对手进行双方配合的实战练习较为合适。练习中,双方的 击打动作不要过猛,以点到为好。可以先练进退步,如甲方向前滑 步,乙方则向后滑步;乙方向前滑步时,甲方向后滑步,要不断换 势,以培养实战中的距离感。然后有意识地练习一攻一防,如甲方 向前清步左冲拳,乙方则要向后滑步右手拍击或上架;甲方向前滑 步左踹腿,乙方则要向后滑步向下格挡。总之,在一攻一防的定势 练习中,要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和动 作质量。为下一步实战练习做好准备。

进行实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受伤。实战时, 要由慢到快,由不用力逐渐过渡到用力,切不可斗气、顶撞,避免 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因人而异,初练应少打 几个回合,总结经验,然后逐渐增加次数和练习时间。练习后,要 适当做放松活动,以消除疲劳。

武术中的“对练”和“散手”是一回事吗?

“散手”与“拳击”有哪些区別?

“对练”和“散手”都是以攻防格斗的形式出现在运动场上 的,但他们还是有原则区别的。

“对练”,是运用各种手、身、步、腿法,按照进攻、防守、反击的规律编成固定的套路来练习。练时,双方要循规蹈矩,相互配合。

“散手”,是运用拳术中的零散招数,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徒手 格斗。练时,双方要临机应变,出奇制胜。

此外,对练作为一种套路运动形式,在竞赛中是以套路编排是 否合理,技法运用是否正确、演练是否熟练逼真来评定得分。散手 则是一项对抗性的技击项目,在竞赛中是以击中对方的程度和次数 来判定胜负的。

武术散手与拳击虽然同属实战搏击运动,但深究其质,是有明 显区别的。

技法有别:散手可手足并用,其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踢、 打、摔、拿、地躺术等凡战之有效的搏击动作均可应用。而拳击只 有手的动作,技法也只有直、摆、勾、刺4种拳法及其组合拳。

攻击部位有别:规则规定,散手可攻击人体除后脑和裆部外 的所有部位。而拳击则只能击打人体正面脐部以上的部位。

护具有别:散手有护头、护身、护裆、护腿、散手手套等护 具护身,周身上下保护严密,安全系数较高。拳击则只有护头、护 齿和拳击手套3种护具,职业拳击比赛甚至不用护头,拳击手套的 重量也相应减少,因而,危险性较大。

健身效果有别:任何体育运动都有强身壮体,修身养性的功 效。同为“勇敢者的运动”,散手由于技术多样化,保护措施周全, 所以健身效果较好,伤害事故少。拳击则由于动作单一,护具单 薄,攻击部位太集中(以头部为最),因而健身效果较散手差。

散手中的“远蹋、近打、靠身摔”是武术基本功吗?

为什么电影中的“武打招法”在散手中用不上呢?

散手中的“踢”、“打”、“摔”当属武术基本技法无疑,但 “远”、“近”、“靠身”是针对搏击双方的相间距离而言的。“远踢、近打、靠身摔”意即距对手稍远时多用腿法踢踹,较近时多以拳法 掌法相击,靠身相贴时则以摔法拼搏。所以,散手中的“远踢、近 打、靠身摔”是武术基本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法则和规律,它不属 于武术基本功的范畴。

“远踢、近打、靠身摔”的技击法则,是武林人士千百年技击 实践的结晶。显而易见,相距对手稍远时,摔法根本无法施用,用 拳掌攻击也因臂膀长度所限而枉自徒劳,因而用腿踢踹最为有效。 再如与对手贴身相靠时,拳脚无法展开,纵然拳法脚技绝好也于事 无助,而此时若用摔法便可得心应手,大功告成。凡此种种,足见 掌握这个法则之重要。

武打影片和武侠小说中的打斗招法,是作为艺术作品,采用超 脱现实的夸张手法表述各种武打动作的,其目的是吸引观众和读者而散手在比赛中,作为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其性质就完全 不同了,它不同于以打死、打残对手为目的的古时打擂台。现在开 展散手比赛,必须符合竞技项目的规律,要安全,要利于增进身体 健康,并且参赛双方是在均等条件下进行。散手运动员平素要选最 简单、最实用的技术进行训练。

其实,解放前武馆间的擂台比武,也并非像影片中的打斗夸张 了的特技镜头。据健在的老武术家说,打擂也只是简单的几招过手 而已。

武术中“探手”、“喂手”、“补手”各指的是什么?

武术实践中与人较技,先虚晃一招,探试对方的虚实,称为 “探手”。对此,《少林拳术秘诀》有较详细的阐述,该书云,“大凡 技击家之逢敌手,总以先用探手,观其宗派家法与其功力深浅,而 后可以变化应敌,随机进取”。

“喂手”亦称“喂招”,是在实战训练中,根据对方所习招术的攻防需要而施以相应手法,藉以帮助对方熟练地掌握这一招术的实际用法。

“补手”亦称“续手”、“补招”。与人相较,如发出之招未中, 跟着补势续劲,或立即再补一招,连续攻击,克敌致胜称为“补 手”。“补手”是后继力量。与人相较如果后继无力,不但会坐失获 胜良机,而且在对方反攻时也会措手不及,无力周旋。

浏览1,49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