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直觉反应无点不落
什么是“直觉反应、无点不落”?
这指的便是运用长期的双人训练获得的肢体本能反应去格斗,在第一 时间、第一距离内,身体哪个部位离对手最近,就发挥此部位的攻击力, 快速克敌制胜。
事实上,真1E意义上的格斗,需要发挥技击手四肢八体之效能,指、 掌、肩、胯、拳、腿、肘、膝无所不用其极,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作 为攻击对手的最佳武器。这也正是截拳道所倡导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 限为有限”的武学理念。实战中只要能击败对手,牙齿也可以作为攻击武 器来使用,这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运用周身各个部位的直觉反应御敌 的技战术原理。
诚如李小龙所言:“截拳道没有所谓准备好的动作,而且也无此必要。”每 个人都有一种直觉,可以发现自己天赋以内最有效与最有力的条件,去获得实 际的平衡。人们最大的谬误就是预先对结果妄加臆测。其实,不应对成败得失 有所在意。让一切自然发展下去,你的身体四肢会在适当的时机自动反击。
本章详细讲述了 “直觉反应”的各种实战模拟打法,期待习练者能通 过多种技法的规范训练,将人为刻意的后天拳脚发力转为本能,从刻意转 为自然(注:截拳道“直觉反应、无点不落”的技术脱胎于咏春拳“黐手 听劲”的训练,习练者应强化“黐手听劲”的练习,然后尝试将各种技法 本能地运用于截拳道“运动战”的打法中,则易于理解李小龙所倡导的拳 学理念。“黐手听劲”的训练请读者参照《咏春发力秘笈》前,〔部B所讲述 的内容)。
截拳道“直觉反应、无点不落”的实战模拟训练如下:
一、拍手化拳以打为消(下图示范者中白衣服为我方,灰衣服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N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01)。
对手突然进步出后手直拳,攻我方头部;我方亦同时向前进步,右 拳变掌向前拍出,以拍手之法将对手攻来之手臂拍落(图002、图003)。
对手迅速后退半步,收回左拳,并攻出右拳,直击我方面门;我 方迅速跟进半步,同时,左掌拍出,将对手右臂拍落(图004、图005)。
与此同时,对手左拳连环攻上,再次冲我方面门;我方右拳亦肉 中线处攻出,抢人对手内门之中,将对手左臂弹出中线,右拳击中其面门 (图 006)。
习练者须注意,本节动作锻炼的是“步法近身”、“连环拍手封拳”与 “中线发拳抢攻”的技术,须双方配合练习方有效果。练习之初,应放松肢 体以柔和的力度慢练,待熟练掌握动作后可以发猛劲对练,以强化彼此本 能的反应习惯。
二、滑步拍打封手标喉(下图示范者中白衣服为我方,灰衣服为对手)
我方右p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同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07)。
对手突然进步出前手直拳,攻我方下巴;我方亦同时向前滑步, 左拳变掌向前拍出,以拍手之法将对手攻来之右臂拍离中线;同时,我方 右拳变标指向前方标出,标刺对手眼睛(图008)。
对手迅速向后退一大步闪避,左手拍出,将我方标指攻击封住, 与此同时,我方也向前滑步跟进,双臂与对手双臂向黏连(图〇〇9)。
进而,我方左臂贴对手右臂,横向向右拍出,将其拍手击落,同 时,我方以“一伏二”手法,左臂向下封住对手双臂,右手继续标出,标 中对手咽喉要害(图〇1〇、图011)。
三、连环格挡中线出掌(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以左 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12)。
对手突然后脚上步,以右手直拳攻我方面门;我方即时反应向后 略撤步闪避,同时,右拳变摊手向内挥出几寸,将对手右拳格挡在中线之 外(图013)。
对手左拳急攻而至,自我方手臂内侧破人中线,继续猛击我方面 门;我方右摊手自中线向内横向发力,将其左拳拳劲卸开(图014)。
与此同时,对手右直拳连环攻上,仍冲击我方面门;我方左手横 向向外拍出格挡,将其右臂拍离头侧,封制住其右臂,同时,我方迅速滑 步近身,右摊手变掌直线向前拍出,沉肘封住对手左臂,进而以掌根部位 击中对手下巴及咽喉要害(图015、图016)。
四、拍手阻腿别腿封喉(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同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17)。
对手突然后脚上步,以垫步右侧踢攻我方心窝;我方即时反应以侧 步闪避,同时,右拳变拍手向下拍弧线出,将对手右腿攻势拍开(图018)。
进而,我方右手自对方右腿之下穿出,捧住其右腿,与此同时,我方左手如刀般向前挥出,斩向对手咽喉,我方左腿一同时向前上步,插 人对手支撑腿内侧(图019、图020)。
随即,我方右手上捧对手右腿,左手下斩对手咽喉,左腿别住对 手支撑腿向前进身,上、中、下三路同时攻人,令其失去重心,摔倒在地 (图021至图023)。
五、身法防御抱腿反击(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同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24)。
对手突然后脚上步,以垫步右蹬腿踢我方腹部;我方即时反应向 后滑步,以后仰闪躲避(图025)。
对手右腿迅速向前落步,顺势攻出右手直拳,击打我方头部;我 方立刻向下潜身闪避,躲开对手拳攻的同时,双手贴身抱住其右腿,迅速 起身上捧发力,将对手掀倒在地(图026至图028)。
六、拍手阻腿身劈肘(下图示范者中黑衣服为我方,白衣服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同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29)。
对手突然后脚上步,以垫步右侧踢攻我方心窝;我方即时反应侧 身闪避,同时,右拳变拍手向下拍弧线出,将对手右腿攻势拍开(图030)。
对手右腿迅速向前落步,顺势攻出右手直拳,击打我方头部;我 方右手自下而上,横向向右挥出,将其拳劲格挡在身侧,令其拳劲落空, 向前冲身;与此同时,我方迅速侧身进步,踏人对手身后,右肘斜向下挥 出,击中其后背(图031、图032)。
七、提膝封腿攀颈冲膝(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左脚在前,以左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以右 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33)。
对手突然后脚上步,欲以垫步右蹬腿攻我方心窝;我方迅速向前 垫步提膝,以左腿封住对方右腿,制其于半势之中,此时,双方均提膝而 立,战机均等(图034)。
双方迅速落步抢攻,对手右拳攻我方面门,被我方左拍手击落, 同时,我方右手直拳攻对手面门,被其侧身避过,此时,双方仍战机均等(图 035)。
瞬间,我方右拳击出击空之际,迅速变拳为勾手,反手勾住对手 脖颈向下回带,与此同时,我方右膝冲上,击中对手面门(图036、图 037)。
八、腾空飞膝强攻直取(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以左 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38)。
对手突然上步,以后脚扫踢弧线击我方腰部;我方即时反应,向 前腾空而起,避开对手脚腕及胫骨发力点,同时,左腿提膝封住对手右腿膝盖(图039)。
瞬间,我方自空中飞出右膝,整个身体向前猛烈撞出,击中对手 胸腹要害,将其击倒在地(图040、图041)。
九、取法咏春封手制敌(下图示范者中白衣服为我方,黑衣服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皆左脚在前,以二字钳羊马正身前进马姿势站立,左问 手迎敌;对手以同样姿势站立,右问手迎敌,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42)。
对手突然向前进马一步,右拳冲我方面门;我方即时反应,左问 手变膀手,以圆化直,接住对手拳劲(图043);随即,我方右护手向前拍 出,以捋手手法将对手右臂带下,同时,我方左膀手变拳,向前冲出,直 击对手面门,对手左护手严守中线,挡住我方拳劲(图044至图046)。
瞬间,我方左拳变捋手,擒住对手左臂向下回带,右手变标指手 向前标出,标刺对手咽喉(图047)。
进而,我方右手向下斩对手咽喉,同时,右膝冲出,击中对手左 侧腰肋(图048至图050)。
习练者须注意,本动作由咏春“阵地战”打法为起势,过程中纯以 咏春手法封制对手上盘,下盘则配合现代搏击中的膝法攻击制胜。习练 者在配合练习中,应体会咏春“阵地战”与截拳道“运动战”的技术衔 接之处。
十、阵地战法破桥封马(下图示范者中白衣服为我方,黑衣服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皆右脚在前,以二字钳羊马正身前进马姿势站立,右 手问手迎敌,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51)。
双方几乎同时向前进马一步,攻出右拳,击对手面门;我方左护 手变摊手,横向发力将对手右拳卸离中线,对手左护手挡住我方右拳攻势(图 052)。
随即,我方右手迅速向下回拍,将对手左臂拍落,同时,我方左 手变铲手击打对手右侧头颈(图053);进而,我方左手铲手变捋手,擒住 对手右臂回带,带动对手向前冲身,同时,我方右脚低位斜撑腿撑中其右 腿膝关节(图054)。
动作不停,我方右斜撑腿向前蹬踏对手右腿,同时,右手铲手击 中对手左侧颈部(图055)。
习练者须注意,本动作纯属于咏春“破桥封马”的追形发力技法,以 此训练令习练者体察“阵地战”与“运动战”的互通之处。
十一、运动战法立体击打(下图示范者中黑衣服为我方,灰衣服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对手同样 以右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远距离对峙状态(图056)。
对手突然滑步前冲,以右手直拳击我方面部;我方左手向前拍出,将其右拳劲力封住,同时侧身攻出右拳,反击对手右肋要害(图057)。
对手见机甚快,略向后闪身避开我方下击拳;我方左手将对手右 臂拍落,并迅速向右前方侧进步,右铲手击向对手左侧颈部,对手左手向 外格挡,卸开我方炉手劲力(图〇58、图059)。
随即,我方右手迅速向下回拍,将对手左臂拍落,同时,我方左 手变标指手自对手右臂之上穿出,标刺其咽喉要害(图〇60);进而,我方 左标指手变杀颈手斩入对手颈部,顺势向后滑动,滑入其脖颈后方,攀住 对手脖颈下拉,同时,我方左膝冲出,撞中对手面门(图〇61、图062)。
动作不停,我方左膝击中对手后迅速下落,同时右肘抛起,自上 而下劈落,击中对手后脑要害(图063、图064)。
习练者须注意,本动作是以截拳道“运动战”的打法,来融合咏春手 法实施上下左右反差较大的立体攻击的,此为截拳道所倡导的“流动战法” 的特色。
十二、后滑避腿勾踢打颈(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为对手)
我方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P敌;对手以左 侧身警戒势握拳站立,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65)。
对手突然后脚向前蹬出,以右蹬腿攻我方心窝;我方迅速向后滑 步,闪开其腿击(图066)。
对手右腿向前落步之际,我方趁着间隙攻其左腿,以左脚高位勾 踢击中对手左侧头颈要害(图067)。
十三、拦门踢截击腾空踢扫颈(下图示范者中白衣服为我方,黑衣 服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皆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 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68)。
对手后脚迅速上步,以垫步侧踢攻我方下盘;我方后脚拦门踢即 时踢出,截住对¥右腿膝盖,阻住其攻势(图〇69)。
对手右腿被阻截之际,我方迅速腾空而起,以腾空右扫踢弧线扫 中对手左侧头颈要害(图070、图071)。
十四、蹬腿截腿腾空猛蹬腿踹腹(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 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皆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 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72)。
对手后脚迅速上步,以左脚扫踢攻我方下盘;我方以垫步低位蹬 踢阻截住其攻势(图073)。
对手右腿被阻截,下意识向后退避,我方趁机腾空而起,空中交 替换腿,趁势借力攻出右蹬腿,击中对手胸腹要害,将其踢倒在地(图 074 至图 076)。
十五、里合腿截腿腾空侧踢踹胸(下图示范者中长发为我方,短发 为对手)
我方与对手皆右脚在前,以右侧身警戒势站立,双手握拳迎敌; 双方处于对峙状态(图077)。
对手后脚迅速上步,以左脚蹬踢攻我方腹部;我方迅速以后脚里 合腿弧线向前向内摆动,阻住其蹬腿攻势(图078)。
对手右腿被阻截,迅速落步,我方亦落步;对手抢先攻出右扫踢, 攻我左腿膝关节(图079);我方即刻腾空而起,空中转身攻出右侧踢,击 中对手上盘胸膛要害,将其踹倒在地(图080至图082)。
第九章
兵器技法搏命之术
兵衮搏命
兵器(指冷兵器)的产生早于拳术,自古至今习武者多先习拳术而后 操兵刃。皆因兵戈之术危险性较大,拳术基础不稳固者,实难掌握兵器运 行之道。
众所周知,兵器搏击的威力大于拳脚。兵器搏杀不同于徒手搏击,兵 器的练习与应甫难度在拳术之上,看似简单的一击,轻则筋断骨折,重则 伤残致死,危险性远在徒手搏击之上。
因此,凡习兵器搏斗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拳术基础、心理素质与大无 畏的勇气。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不管来 犯之敌多么凶猛强焊,我处之泰然、凝重如山。凭气势摄敌,借地形疲敌, 出快招攻敌,发勇猛克敌,则战必胜、攻必取,攻守兼备,所向披靡。
在实战搏击中,一名武者心灵要始终保持高度沉静,不为外界所扰, 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发挥高水平的技艺。事实上,高水平的格斗与其说是 较力,倒不如说是斗智。其实,每个人都具备保护自己和攻击敌人的本能。 人们之所以渴望学习武术,其原因是想要战胜比自己更为强壮的对手。人 并非完美无缺,再高明的技艺也不可能无懈可击,面对一名强手,要善于 权衡敌我,运用智慧,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使对方的优势无从发挥。
对于兵器搏击者而言,成败往往取决于搏斗中步法运用的正确与否。 一名训练有素的武者,往往善于运用各种步法的多角度变化来运使兵器, 既可令对手之兵刃难以加于己身,同时又可以令己方之兵刃,适时切入敌手因攻击而暴露的空当部位,瞬息之间爆发简单一击,立分胜败与生死。
总之,拳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兵器的运用,而兵器操习水平的进步又 能促使拳术技击产生飞跃。兵器是手臂的延长,如肩使臂,如臂使指,从 心所欲,自由无羁。
本章专门讲述截拳道“双节棍”与咏春拳“六点半棍”、“八斩刀”等 兵器的操习运用之法,以求习练者能明了截拳道“现代运动战”技法与咏 春拳“古典阵地战”打法的异同之处,令古典兵器技法与现代棍搏之术有 机地融为一体。
第一节双节棍法以小搏大
根庳理
双节棍原称“盘龙棍”,由宋太祖赵匡胤始创,一端较长,一端较短, 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束手就擒。 此后这种兵器南传至菲律宾,东传至日本。后经李小龙先生改良带上银幕, 并广为流传。
由于历史沿革,现今的双节棍全长不过72厘米,棍身直径约2. 5〜 3.0厘米,每节约30厘米,中间以一条铁链或尼龙绳连接,长约12厘米。 双节棍集“棍的刚猛”与“鞭的阴柔”于一身,轻灵威猛,刚柔相济,运 用之际仅需轻轻转动手腕一击,即可发出速度与力量完美结合的一击,瞬 息之间便可以将人的骨头击碎。
双节棍的运行速度和击打力量如此惊人,且棍体运行轨迹多变,较难 抵抗防御,主要是因为游离棍所走的离心弧线运动。双节棍运棍之时主要 依靠人体的前臂挥动,腕部发力产生,其发力秘诀在于“松握紧发”。
习练者运棍时应轻松握棍,灵活转动手腕,遵循欲力先蓄、欲发先收 的原则,若即若离,不离不弃,腰马合一,快速爆发劲力于棍端。此时, 即使是最轻微的腕部抖动,也足以增加双节棍棍体运行的速度,然后在击 中目标前的瞬间,用力握住加速劈打,使之依靠惯性完成击打动作。其外
在动作表现虽大开大合,狂劲迅猛,张扬有度,实则手臂挥动幅度并不很 大。动作紧凑,精简直接,出棍快准隐蔽,收棍自然流畅,攻防严密,高
效实用。
习练者运用双节棍攻防之际,以劈、扫、弹、抽、戳、挑、撩、拦、 盖、架等法诀运棍,实战中不仅可先发制人,亦可用于反击、诱攻、破解 和群战,或避实击虚、强攻直取,或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各具威力。双 节棍攻击范围遍及全身,凡被双节棍击中者疼痛难忍,终至倒地不起,丧 失抵抗能力。此外,它还可用于绞夺敌人之兵器。与敌人近身搏斗时,以 连接双节棍的绳索或铁链绕住对方的脖子,只需用轻轻一夹,便可将对方 绞杀。
习练者熟练掌握双节棍法后,应用之际犹如两臂暴长,如虎添翼;使 用起来更是奔腾如飞,犹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所向披靡。
梦技与实战雎寫
李小龙说‘双节棍是截拳道武技的延长与发展。”如果具备截拳道或 其他拳术的根義,则成效甚速。事实上,运用双节棍搏斗与徒手技击的差 异十分巨大,首先表现在实战的距离上。
实战距离是指在出手攻击前,与对手对峙的距离。例如在同等兵器下, 当一个身高臂长的人和一个身材矮小之人对决时,相信两个人的攻击距离 会大不相同,身材矮小者须尽力接近对方,在较近距离下才能发挥自身作 战优势,而身高者的有效发力距离明显远于矮小者。.
真正有效的攻击距离,因各人的身高、体重、姿势、状态、速度、力 量而异,且双节棍的长短也有所差异。故而,不同人的实战距离感也不尽 相同。习练者应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有效攻击距离,并在此距离内认真 练习。
在截拳道双节棍技法体系中,将实战距离分为“远距离”、“中等距离” 和“近距离”三种形式。
一、远距离
远距离指大于一足一棍的距离(图〇〇1)。在这个范围不容易被对方打 到,但自己也难以击中对方。自远距离审时度势进人中等距离是较难掌握
的。但在与对手搏斗时,由远距离开始较为安全有利。
二、 中等距离
中等距离即一足一棍的距离,同时也是双节棍攻击的基本距离(图002)。 踏进一步就能劈击对方,而退后一步即能闪避对方的攻击。有效的进攻多 从此距离产生。然而此距离亦是对手便于攻守的距离,双方攻防机会均等。
三、 近距离
近距离指接近对手后,双节棍难以大幅度挥动施展的距离(图003)。 此距离只能用棍端戳击劈点或以棍链绞杀,但实际上是不容易打出有效攻 击的。初学者在技术未有突破前,不宜在此等距离内练习。
作为当代截拳道研修人,应积极探讨研究在任意时间、任意情况下, 使自身处于有利距离内进行攻击的方法。远距离仔细观察对手的步法移动, 是准确测定距离是否合适自己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双节棍实战距离的判断与实战技术运用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武者步法的灵动性与迅捷性。双节棍的实战步法有九种,分别是“滑步”、“碎步”、 “侧步”、“钟摆步”“后圈步”、“环绕步”、“三角步”、“跳步”和“潜身斜 进步”(参照本书第二章“近身发力、蝴蝶步法”中所讲述的内容),在实 战中可综合运用,亦可单一施展。 ,
总之,双节棍技法丰富多变,四面八方皆可出击,上可攻头颈,中可 扫腰肋,低可劈膝胫,前后左右,变化无方,轻灵威猛,无孔不入,是习 武者强身自卫、突破重围的绝佳兵器。
移劫疾力
移动发力指习练者以警戒势为起始动作,随着身形步法的瞬间挪移变 化,做前、后、左、右、上、下的水平移动挥棍发力和变角度、变节奏挥 棍发力练习。
在整个发力训练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身体自然与放松的姿态,同时挥 棍做劈、扫、弹、抽、戳、挑、撩、拦、盖、架、绞等攻击动作,而后立 即返回自然舒适的警戒势。
初学者运禮发力训练之初,应采用上段握棍法(图004),即握住棍体 靠近棍链的部位,这样便于控棍,提高速度。待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后,逐 渐过渡到中段握棍法(图〇〇5)与下段握棍法(图006),充分发挥双节棍 放长击远的优势。
移动发力练习初期,习练者可采用挥棍空击的方式寻找“臂腕运棍、 腰马合一”的感觉,也可在同伴手持拳靶的配合下,发力击打橡皮靶,在 击打硬物时不宜发力过猛,以免控棍不当,击中物体后反弹,误伤自身。
待准确掌握双节棍各种挥棍动作后,方可逐渐放开挥棍击打的力道, 由击打静态物体(如拳靶、树桩、悬吊沙袋、模拟人等)转向击打动态物 体——如飘动的树叶、拋出的打火机、乒乓球(图〇〇7至图009),如不断 移动的对手等。
因为移动的目标是较难击中的,应加强对移动目标的发力击打训练 (图010、图011为条件反射弹击配手左拳靶;图012、图013为条件反射 斜劈配手右拳靶;图014、图015为潜身斜进步劈击配手左膝盖;图016至图019为条件反射连续弹击配手左右拳靶;图020、图021为潜身斜进步劈击配手右膝盖;图022至图026为以一敌二配合攻守训练)。以此动态 发力训练,来强化习练者动中发力的准确度与速度感,体会发力时棍端产 生的瞬间爆发力与穿透力。
练者熟练完成移动发力后,当使用分较重的钢制双节棍,并配合 各种实战步法进行发力击打训练,随着力与技艺的不断加深,逐渐过渡 到飞腾翻跃出击。
移动发力训练是双节棍基础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 技术定型和实战反应,因此须反复强化练习,务求做到动作的准确度与严 谨性,保证动态平衡下的准确挥棍,然后方能去讲求劲道与速度。
浏览1,5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