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白雪”指气功练习者在练功时感觉到眼中出现黄色光 (黄芽)和白色光(白雪)。明代彭好古在《悟真篇注》中说:“黄芽 白雪非二物也。初炼则感土气而成黄芽,久炼则感金气而成白 雪,而《金丹四百字》说:“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虽说法不 一,但均指练功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黄芽白雪”之光感。
道可受兮不可传
“道可受兮不可传”是指气功中的高深道理、神奇效应、体内 的阴阳变化、精气运行、意识作用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古人教气功,针对习练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传授方法,即“上 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对于下士(即悟性差、接受能力 差、身体素质差的人)采用形传,也就是摆姿势,教动作。对于中士 采用口传,就是讲功理,注重理论的讲解和灌输。对于上士采用心 传,所谓心传,就是老师不借助姿势和讲解,只暗示一下,徒弟就可 以领会,这是一种高级的传授方法。
道家气功的六个阶段
道家气功把练功的层次分为六个阶段。
丹田似火烧:练功到一定程度后,小腹丹田处似火烧一样发热发烫。
两肾如烫煎:“丹田火至”出现后,再继续练功,腰部两肾乃 会阴处,就会出现如开水烫的感觉。命门穴出现像火烧一样的 感觉。
两眼吐金光:两肾如烫煎的反应后,再继续练功,就可达到 “两眼吐金光”的阶段,此时两眼可发出高质量物质。
脑后似鸠鸣:再继续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脑后会出现“咕、 咕、咕”或“鸠、鸠、鸠”的响声。有时全身还会出现轰雷一样的 响声。
耳边呼呼声:再向上一个层次,就会出现“耳边呼呼声”,如 同风呼一样的现象。
身涌鼻嘘气:练功到“身涌鼻嘘气”的阶段,道家大丹功已 成。此时练功时,全身如潮水在涌动一样,鼻子也不由自主地向外嘘气。
道家倡导的十三字养生要点
这十三字是: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云笈七签》九十一引《七部名数要记》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 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 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 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 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九 曰憎恶尊荣,安贫乐辱,谓之卑。十曰遁盈逃满,衣食粗疏,谓之 损。十一曰静诈随阳,应变祛邪,谓之时。十二曰不饥不渴,不寒 不暑,不喜不怒,不哀不乐,不疾不迟,谓之和。十三曰爱视爱听, 爱言爱虑,坚固不费,精神内守,谓之嗇。”
禅定
指专注一境,思想集中,“安静而止息杂虑”。佛家练功者认 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而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 态,即成禅定。禅定时,只许静坐,不许卧床睡眠,因此,禅定也叫 坐禅。中国禅宗以“禅”命宗,进一步扩大了禅定的概念,重在“修 心”、“见性”,而不在静坐凝心,专注观境的形式。
鹊桥
人在出生后,任督二脉已经中断,而两脉之间原先衔接的地 方,称之为“鹊桥”。“鹊桥”又分为上鹊桥和下鹊桥。上鹊桥在印 堂处、鼻窍处,一虚一实;下鹊桥在尾闾、谷道处,亦一虚一实。另 有一说,上鹊桥在舌,下鹊桥在阴跷穴。两桥系任督二脉接通的 道路。
超“三界”
“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 忘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见”,即超无色界。也就是说,练功 时,要抛弃一切欲望和杂念,忘掉周围环境一切事物,没有各种幻 想,才能做到高度入静,使精神进入高级境界。超三界是道家练功 术语。
集体组场
气功师将几人、十几人、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几万人集中 在一起,并使之进人气功状态,从而自然产生组合气场。然后气功 师运用意念,使这种集体组合气场与大自然的“宇宙场”相融合, 并形成一种特定的群体效应,以达到集体治疗疾病和提高功力的 目的。这种集体组场法,往往人越多,气场越强,治疗效果越好,对 功力的提高也越快。由于这种集体组场法,能使气功师的气机通 过组场和大自然的混元气相连接,因此,这种组场法对提高气功师 本人的功力(长功)是有好处的。
搅海咽津
就是以舌头在上下、左右搅动,促进唾液分泌和恢复其内分泌 功能,叫搅海咽津。《医心方》说:“ 口为华池,中有醴泉,嗽而咽 之,溉润全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练气功时的搅海咽津,能滋阴 降火,润泽肢体,祛病延年。
提缩谷道
人有任督二脉,前面是任脉,背后是督脉。任督二脉有两个开 口,上面是嘴,下面是肛门。肛门又称为谷道。为使任督二脉相通 (通小周天),则要求舌顶上腭和提缩谷道,把这两个断点连接起 来。提缩谷道还能帮助小腹内收,肾脏上提,增强丹田的气感。此 外,提缩谷道,能增强直肠肌和括约肌的收缩力,可防治痔疮和 便秘。
超觉静坐
“超觉静坐”,源于印度学术界倡导的所谓“创智科学”,中文 的意思是“超越一切、凝神静坐”。其方法是按一定要求闭目凝神 静坐,逐步达到入静,使人由兴奋的思维活动状态转为平静并逐步 达到超觉状态,sr入定”或“忘我”状态。凡练超觉静坐的人,均 感到头脑清晰,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心平气和,记忆力增强。
“超觉静坐”是印度科学家玛哈礼师研究了喜马拉雅山山民 的“以坐代睡”健身法后提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推行这项健脑术,有几百万人在实践这种方法,还有数目可 观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从事这项研究。它涉及物理、化学、 数学、生物学、信息学及心理学等,科学家们分别从各自学科领域 中验证它对人体的健康、智力开发、心理平衡、推迟衰老、提高创造 力等有促进作用。它已逐渐引起国际科学界和人们的重视与 瞩目。
瑜伽术
“瑜伽”一词是梵文的译音,本意是枷、轭,即“将马拴在车辕 上”,引申出控制自己情欲的意思。中国旧译转义为物物相应身心 结合之意。瑜伽术在印度有几千年的历史,以后经由恒河流域延 传到喜马拉雅山一带,瑜伽术是印度瑜伽学派的一种锻炼身心的 方法,也称印度式气功D瑜伽是一种内修功夫,其基本原理是通过 减少意识活动而增强机体调节功能。练习瑜伽术要求注意力集中 于某一具体形象、声音或动作,通过冥思最后达到放松、忘我的境 界。瑜伽术分为静、动两大类。其特点是从控制呼吸人手,通过意 念诱导,使身体放松,并处于一种近似冬眠的状态,能显著降低人 体的耗氧量,练功有素者可以多日不进食,并长时间闭息,有很高 的医疗效果,目前在世界各地盛为流传。
辟谷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或绝谷。它是古代修炼方法的一种, 意即不食五谷或不食人间烟火食物。《圣济总录•神仙服饵门》 就是专门谈服气绝谷功法的。《华伦神医秘传》、《备急千金要 方》、《千金翼方》、《东医宝鉴》也都有彳己载。1973年在长沙马王 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辟谷食气》一书,介绍道家练的辟谷 之术。
辟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练辟谷时,什么东西也不吃,不 进饭食,不喝水,只呼吸;第二类型是断谷,即不食五谷杂粮,只限 于喝水,吃点水果或药物之类,并以导引行气练功。各种实验结果 表明,只要练功有素者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辟谷,不仅对人的机能 无损害,还能加强练功效果,提高人体的某些机能。
意守
意守,是指练气功时,意念集中于某一事物或身体某一部位而 言。意念锻炼,可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从而达到练功人静,以一 念代万念状态。
意守内容很多,通常包括为内守和外守两大类。所谓内守是 指思想集中于自身某一部位,如意守丹田,意守百会,意守涌泉等; 外守则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以外的事物,如意守高山、流水、鲜花等。 外守内容要以令人愉悦,又不致引起高度兴奋为适宜。
浏览8,87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