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作

勾撞拳: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上前一步,右臂内翻朝上屈肘成勾撞拳进攻乙方中上 路,左手握拳置于 左胸侧腋下不变。

随即向后退一步, 左手变掌向下成枕 手消解甲方攻势, 右手握拳置于右胸 侧腋下不变。(图 81、图 82)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准备变化动作。

勾撞拳与上步上下协调一致。

扰手时,以腕外侧为力点屈臂向前成枕手消解动作。

勾撞拳与枕手相黐,掌握好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变化。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勾撞拳与枕手练习时,除了是增加不同形式的銷手练习内容外,还要注意时刻提醒自己认真 思考,努力改进自己在练习上出现的不足,尽量消除训练与实践间的差距,进行髙效的黐手训 练。

无论是定步或移步黐手练习,均要做到身体上下协调地做动作,精神与肉体协调合一地感 觉相黐攻守的变化反应。

具体安排练习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训练难度与强度。

(四)作用

锻炼勾撞拳、枕手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图片29 图片30

十二、护手一冲拳

(一)动作

冲拳:接上式,动作不停,乙方右脚上前一步,左手握拳向甲方中路进攻,右手握拳置 于右胸侧腋下不变。

护手:甲方随即后退一步,右手上抬成护手同时向右上方挺出消解乙方攻势,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图83、图84)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进退或变式。

冲拳时,拳成“日”字形置于胸前,以肘中发力沿着中线(子午线)全速向前打出,拳眼 朝上。

护手,即变成护手以腕背为力点向一侧弹挺成消解动作。

冲拳与护手相黐注意攻守动作的路线、角度变化。

进退马与黐手动作上下协调,呼吸自然,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桩马进退黐手练习,可由桩马姿势先进行稍慢节奏的黐手动作,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和强 度,直至本能的黐手动作。

练习不同的黐手动作,要注意攻击动作的距离、时机、角度,相黐防守要随势而动,在黐 手中感觉攻守的变化。

(四) 作用

锻炼护手、冲拳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图片31

十三、沖拳一拨肘

(一)动作

冲拳: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手握拳直接向

乙方中路进攻,

同时左脚上前一 步,左手握拳置 于左胸侧腋下不 变。

拨肘:乙方随即后退一步,左手成拨肘向左拨挡消解甲方攻势, 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85、图86)

练习2~3分钟为一组。

(二)要领

保持二字钳阳马随时进退或变式。

冲拳时,拳成“日”字形置于胸前,以肘中发力沿 着中线(子午线)直接向前打出,拳眼朝上。

拨肘,是以上下梗手中动作的变式运用,以肘拨挡形成消解的动作。

冲拳与拨肘形成黐手,注意拳法与拨肘攻守路线、角度的变化。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冲拳与拨肘黐手练习,与所有的黐手练习一样,需要集中精神,保持警觉心,身体放松, 不可有斗狠斗勇的心理。

练习时,先要明确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以便更好地进行黐手攻守招式的变化。

具体练习应由慢到快进行,并力求在掌握正确的黐手技术基础上逐步提高练习要求。

当练习者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黐手动作时,特别是能够做到黐手动作的攻守恰到好 处,此时则可更好地体悟感觉到黐手的妙用了。

(四)作用

锻炼冲拳、拨肘的移位相黐攻守运用技巧。

图片33 图片32

十四、摊手一伏手(二)

(一)动作

摊手一伏手:接上式,动作不停,甲方右脚上前一步,右臂外旋、归肘,用右腕内转成摊 手,左手握拳置于左胸侧腋下不变;乙方左脚后退一步,左臂沉肘转伏手,成开始的预备式, 右手握拳置于右胸侧腋下不变。(图87、图88)

注意:以上黐手动作练习结束后,改为由甲方左手作外帘摊手,乙方右手作内帘伏手,依 此做黐手练习。

(二) 要领

练习准备结束时的收势姿势。此时,两方均可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三) 说明

以上所述各个互换单黐手动作,是以一方为攻,一方为防的相黐互换的练习。当做完这些 练习之后,可以做下一节的双人攻守黐手练习。

(四) 作用

此为单黐手练习结束时,注意还原到开始的预备式中,准备收势结束练习。

图片34

第四章双黐手

单黐手掌握熟练后,即可进人双黐手的训练过程中。双黐手,是组合了身形腰马及双手的〗 配合,是咏春拳整体格斗的雏形,是以进退配合手臂的力度、腰马的支撑来进行攻防实战。

双黐手也是将咏春拳的要求及拳理配合每一个动作不断循环的锻炼。这种方式主要锻炼身 体条件反射,同时也使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得到锻炼,令每一动作及反作用力尽量利用出来,以 求达到最佳效果。咏春拳认为搏斗时敌我之间迅速打斗攻防的变化,是无暇思考如何出招或变 式,纯粹基于反应,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都经由练习黐手提高咏春拳者向身条件反射。

第一节双黐手概念

黐手,作为咏春拳独特的练习方式。是以温文的方式,让练习者经常面对模拟的对打场面, 令练习者们在安全的情况下累积格斗经验,由被打到足以自保,由笨拙练到机灵,达到本能的 反射动作。实际上黐手不等同于拳套,因为拳套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无论练习多少次,形式都 是一样的。黐手则不管练习多少次,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黐手也不等于自由搏击,因为后者 —定会分出胜负,而黐手是同门之间的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彼此双方技术上的提高。

一、双黐手概念

前面单黐手一节内容叙述了关于单黐手相关的概念,在这里主要叙述双黐手有关的概念。

咏春拳黐手均为双人配合对练项目。对练的时候,双方的桥手自始至终都黏縝在一起,并 没有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分离开来,也正因为这一缘故,黐手之所以取名为黐手,其意义也正是 如此。咏春拳黐手不只是纯粹的手臂黏合,亦有黐脚的练习。黐手时从始到终绝不离开对方手' 臂皮肤,双方抱着的是你欲离,我偏黐;或者不敢离桥的念头(即意识)。

另外,黐手形式上均具备单黐手(单搭手)、双黐手(双搭手〉两种,突出了上盘手部,重 在训练两扇门,练功过程将腿法置于次位,强调身法端正,从中锻炼腰部正确的消解外来力量,重视了腰轴的主导作用。咏春拳黐手的全部手法在于日字冲拳、桥手、膀手等上,并无身靠肩 撞、肘击的表现,纯以锻炼桥手感觉为主旨;对于马步要求,两人正面对立二字钳阳马,绝不 移动脚板寸步(除非是活步黐手),以此来强铸身正和下盘的稳固。因此,咏春拳黐手的表现形 式可以说是:手法第一,马法第二,神形合一。

黐手的练习实际上极具技击心理内容,又非为技击的绝对致用法,实际是通过备战训练达、 到一种目的一本能反射动作,以此来指导,贯彻在实践技击中。只有达到本能的反射动作,方 能领悟对手攻守的线路方向、角度、力量、意图等,从而及时准确地应变。这也是每一个学武。

第二部分发柃叶系咏I冬黐

者极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咏春拳正是要求练习者在黐手这种重要的功夫上达到这一境界,咏春 拳的双黐手(黐双手)的锻炼,一是训练双手的感觉,二是锻炼肘底力,三是由黐双手的锻炼 课程中使练习者进人搏击的阶段,可以说这种练习实在是一学多得的训练。因此,有咏春黐手 一说:“凭它锻炼领悟能力及正确的手势,训练触觉上的感受。”在李小龙的截拳道拳术理念中 曾把黐手列为一种心理与生理的训练,称之为活的劲力,实在是心得的升华。如果能掌握这种 本能反射的(懂劲)功夫,便能将日常习惯姿势变成心、意、肌的本能,以肌肤表面的感觉信 息,迅速掌握外来的劲力和流向,灵敏指导各部反射之机能,可谓无异两眼之外,另生两眼, 进而使练习者达到神明的精神修养和外控能力。

黐手,在咏春拳法拳系里强调练习者的手脚摆在十分正确和恰当的位置上。黐手虽按着规 定的动作演练,却非属拳术套路的范畴;虽然双人配合对练,有攻有防,又非完全是下意识的 对打,甚至不能与通常的对练、对拆等同起来比较的。黐手,是一种咏春拳到一定阶段的(中 级)重要的辅助形式训练.是用来连接另一种(或下一种)特别技术(高级)的桥梁D既然是 对练,不容置疑,对练者必须具有咏春拳的初级功夫;如规范的手眼身法步型,熟练顺达的拳 套等,方能允许进入双人对练,并最终过渡到学习咏春搏击(散手)的阶梯。

黐手,是一种定步、活步功夫(活步黐手)。咏春拳要求练习者打好二字钳阳马型以及=套 爭法等套路的基础,从中将摊、伏、膀三种常用的桥型和日字冲拳以及其他基本技术抽出来在 对黐过程中反复地加倍训练,使之在进人更高层次的训练(如器械、手法、木人粧法、盲拳黐 打及器械)或自由搏击前具有从容的心理状态。

如果练习者没有打好基础.是不应过早地进入黐手阶段的教授和训练的,防止其心急反而 误导练习,导致练习有形无意,徒劳返工,也不应允许进人高级阶段训练的门槛。更应注意的 是,只练咏春拳套不与同门一起黐手,咏春拳的摊、伏、膀、勾、漏、割等手法便只知来留守, 不懂去送反攻,不能掌握正确的中线原理和四门原理等概念。更谈不上借力、消力与乘隙反击 了。因此,将黐手项目训练放置于基本功之后和对抗搏击(散打)之前的观点和做法是值得提 倡和重视的。

至于黐手的中线、四门、内帘手原理,以及运动速度、运用力量等方面,练习者在开始黐 手训练时,就要在主观思想上弄清创拳者强调的意旨——其为何与一般的套路对练不同的特点。 这样,既让练习者保持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兴趣,又让练习者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细心揣 摸,不致胡乱蛮干,或者掌握架子后,不知其意,不明其用,影响咏春拳技术的实际发挥。练 习者若能从中悟到个中道理,其拳术研修,定会悟到妙处,取得所长,增长技艺。

二、双賴手内容

双黐手,在咏春拳中也称为攻防练习。它是以单黐手练习之后,进行的训练内容。

双黐手的动作是以两人正面相对站立,各成二字钳阳马,一方以右手搭对方左手,而对方则以右手搭一方的左手,在四条手臂相搭的过程中,两人皆以膀手、摊手、伏手、冲拳等动作 进行相黐攻防的练习。

实际上几乎咏春拳套路中的攻守招式均可由双黐手的训练过程中逐渐灌输进去,使练习者 将这些攻守动作练至两手兼顾(亦有黐脚),出手成招,彼攻此守的境界。

当然,要做到两手兼顾(或黐脚)的水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换言之,练习者能够做到 双手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做着一组不同目的的动作,以配合起来进行攻守,其即可做到两手兼顾了。

也正是如此,练习者能够做到两手兼顾的境界,是不太容易的事,因此,在双黐手之前, 便要将只有几个简单动作的单黐手训练得熟练之后,才可以训练双黐手,如此才能较好地进入 双黐手训练之中。

双黐手内容大致由盘手、过手构成。

盘手,是双黐手的第一个阶段,亦称为辘手、碌手,其意是取翻滚盘旋之意,以形容双黐 手动作中两人四手相搭,上下翻滚,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圈之中来回的碌动或盘旋。

过手,是经由盘手之后的训练,即经过盘手的简单反应动作以后,接着便是过手训练内容。 过手的意思,是由一方开始以咏春拳中的招式攻击对方,而对方按着攻势用适当的咏春拳手法 予以消解并反攻。

三、双黐手作用

双黐手的训练,正如前面所述,可以锻炼双手的感觉;锻炼肘底力,由双黐手的锻炼中使 练习者过渡到搏击的阶段。

特别是在搏击实战方面,黐手的距离正是实战真正距离的开始,因此它训练了与敌桥手接 触,以第一时间积极反击的能力。

另一方面,即强身健体方面,因黐手是需要用精神控制身体的内在关节、呼吸和肌肉神经, 再配合咏春拳手法、身法、步法和心法,由内而外地发力,阴阳、刚柔并济(意念控制肌肉神 经放松与突发人类潜能爆发力,手法正与负、虚与实的运用),因而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第二节盘手

盘手,是双黐手训练的基本阶段,为正式的双黐手训练做好准备。

一、盘手的概念

盘手,在咏舂拳中被称为辘手、碌手,其喻义是双黐手动作时,两方的四只手相黐在一起, 以摊、伏、膀等基本的手法相黐进行上下翻滚的动作,这种形式的动作就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圈之中来回的“碌动”,而这一个无形的圆圈,刚好是处于两者的中间,双黐手的桥手动作就如 同被套在这个圆圈里一样,使练习的两方在碌动桥手时,不使四肢超过这个圆周的范围,来锻 炼双黐手的各种攻守技巧。

进行盘手训练时,实际上和单黐手的训练要求是差不多的,无非是运用了练习者两方的两 双手来进行动作。

盘手作为双黐手训练的初级内容,和单黐手训练的效果基本是相同的,即通过盘手的基本 训练,来锻炼双手手部的感觉和肘底力,获得这种经由训练出来的手部的感觉,再配合训练出 将咏春拳招式用于本能(反射)动作,使咏春拳各攻守动作更好地将其发挥在搏击中。

盘手,相对单黐手来说,其动作相黐形式要复杂些,因为,是两方四只手配合的黐手动作, 并且要想做到正确到位的练习,以及把握位置、角度、力度的恰当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具体 练习时要注意各个动作配合的要领、方法等要求。

实际上,在经过前面的单黐手练习以及单黐手互换练习,已将练习者双手得到较好的反射 锻炼,而在这双黐手中,则更重视双手与身体的配合技巧。因此,在双黐手的盘手训练中,也 就是在两方四只手的运动中间歇性地或不经意地加进单式拳或掌法(手法)的攻击动作,使一 _方在不经意之间,因为感觉到不规则的动作效果,而相对反射出下意识的机械反应动作来应付 ^方突如其来的攻击,当然此时,仍需要一方留意对方的来势,一方面要兼顾到自己的另一只 桥手的活动情形,使另一桥手也能自顾自地防守着对方的另一面随时可能发生的突袭,此就是 盘手训练的过程和目的。

咏春拳的盘手,就是把几个基本的摊、伏、膀 等动作,通过一系列的盘手反应锻炼以便进人正式 复杂些的黐手训练中,有助于更好地做到双手的自 然反射。

二、盘手训练形式

这里介绍最基本的盘手训练形式,为对以后的 复杂的双黐手训练打好基础。

膀手一伏手和伏手一摊手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 立(图1);然后,甲方以右手前伸成膀手,左手前 伸成伏手;乙方以左手前伸成伏手,右手前伸成摊 手,甲方与乙方四只手相黐(图2);接着,乙方同时将右手摊手化为膀手,而甲方则将右手膀手化为摊手,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交替变化摊手、膀手动作 (图3)。

左右手如此交替变换动作练习。

或两方练习数次后,按此动作方法两方互换进行 练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图片36 图片35图片37

 

二、盘手训练形式

这里介绍最基本的盘手训练形式,为对以后的 复杂的双黐手训练打好基础。

膀手一伏手和伏手一摊手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 立(图1);然后,甲方以右手前伸成膀手,左手前 伸成伏手;乙方以左手前伸成伏手,右手前伸成摊 手,甲方与乙方四只手相黐(图2);接着,乙方同时将右手摊手化为膀手,而甲方则将右手膀手化为摊手,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交替变化摊手、膀手动作 (图3)。

左右手如此交替变换动作练习。

或两方练习数次后,按此动作方法两方互换进行 练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要 领

练习的两方各要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势。

相对站立距离要适合互相盘手。

膀手时,手臂自然落膊内旋,以腕臂内侧为力点, 将手肘臂翻上并同时将前臂推出,屈臂、前臂向外倾 斜,屈腕、掌背向侧,前臂正对胸前中线形成膀手动 3 作。

伏手,屈腕同时配合稍微的肘底力以直线向前逼

迫着,以达相黐效果。

摊手,手臂稍下落同时变掌(落膊),手掌心朝上,手腕微有外旋之意,腕外侧向上挺起, 紧贴胸侧出至胸前、归肘,向前推出。

从桩马开始,到盘手动作时,均要精神集中,头颈自然竖直,面部要自然,口自然合闭, 全身放松。

按照膀手、伏手、摊手要领要求正确地做动作。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说明

膀手、伏手和伏手、摊手相黐形成盘手,主要是以膀手、伏手、摊手相黐时的上下翻滚变 化形成的盘手动作。

因此,将膀手、伏手、摊手变化相黐动作时,要严格按照这些动作要领、要求来进行盘手, 以培养用正确的动作习惯,这对于练习者是非常重要的,也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基础。

两方练习时,必须保持正确的桩马姿势和间距,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进行具体练习时,要注意先明确盘手的动作路线、步骤、着力部位。

并先由放松、缓慢地进行,再由慢到快进行练习,力求先掌握正确的动作为前提,在练习 过程中细心体会各盘手动作的感觉。

在这里这是膀手、伏手、摊手的定步练习,有基础 者可以进行移步盘手练习。

具体的练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最好在 精神状态较好的情况下进行这类精细动作的练习,此也 是为更好地收到练习的效果。

(四)作用

锻炼膀手、伏手和伏手、摊手相黐的盘手能力。

摊手一膀手和伏手一伏手

(一) 动作

甲方与乙方各以二字钳阳马相对约一臂间距站立 (图4);甲方以左手膀手,右手摊手;乙方左右手则均 以伏手与甲方两手相黐(图5),动作不停,甲方左手由 膀手变摊手,同时右手由摊手变膀手,如此循环变化不 断,乙方则两手伏手随势保持不变(图6)。

左右手如此交替变换动作练习。

或两方练习数次后,按此动作方法两方互换进行练 习。

练习时间2~3分钟为一组。

(二) 要领

练习的两方各要保持正确的二字钳阳马势随时准备 盘手动作。

相对站立距离要适合互相盘手动作。

摊手、伏手、膀手动作要领参见前面膀手一伏手和 伏手一摊手中的内容。

精神与技法融合为一地做动作。

(三) 说明

摊手、膀手和伏手形成的相黐盘手动作,练习时, 主要是一方以摊手和膀手变化,另一方则伏手相黐随势 配合动作。

严格按照各个盘手动作要领、方法进行练习,同时 细心体会盘手中手法上下翻滚的感觉反应。

其他诸如练习中的做法可参阅前面膀手一伏手和伏手一摊手中的内容,自行安排练习。

(四)作用

锻炼摊手、膀手和伏手相黐的盘手能力。

三、盘手的作用

练习者除了经由上述两种基本的盘手训练,为了增加盘手训练内容,练习者也可以将咏春 拳三套拳中的其他手法搭配起来进行盘手练习,例如,两方均用摊手、膀手进行互黐盘手练习 等,在佛山咏春拳流传中可以经常看到此类的练习内容。

有兴趣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练习经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形式组合的盘手训 练,以提高练习兴趣。

盘手训练也主要以摊、膀、伏手法构成圆形旋转滚动,达到卸力、逼力的效果,并包括寻 求化解对方压逼力的方法,感受令对方腰马浮动的技巧,培养肩膀关节在承受重力压逼时仍能 保持完全松弛的状态。而肩关节越松弛,滑动力则越强,才能达到快速旋转、滚动,达到产生 牵引力及冲击力的最佳效果。

盘手以及过手等均是双黐手练习的初级内容,锻炼练习的双方桥手相接后,感觉对方空隙 与失误或予以主动制造,感觉对方动力方向与变化,以利做出相应的正确反应。而且,这些基 本的训练能锻炼练习者改变视觉反应为触觉反应,这些反应能力的获得都是极利于实战的。实 际上,黐手锻炼的感觉反应是走捷径,即黐手神经反应则是由背骨神经而发出,反应较快。

在近体的实战中,视觉的作用较难发挥,近体的搏斗全凭肢体触觉的条件反射。因此, 咏春拳可通过黐手设计的训练内容,来锻炼两手的灵敏触觉反应,来按照运动基本规律固定 几种黐手基本变化方法反复练习。当练习者经由一定的训练,练习者的中枢神经建立复杂的 条件反射时,其两手自然可达到反应敏捷与机动灵活,以便更好地应付各种搏击中不同情况 的发生。

黐手包括盘手或过手训练,练习的两方的四只手臂在范围内,使几种动作循环反复进行相 互黏黐滚翻,这种四肢形成的运动就如同在一个无形的圆弧和直线之中,形成活的劲力流动和 前进的劲力,并同时锻炼双手左右兼顾的能力,且可以锻炼练习者用最快速度进行圆弧运动消 解对方之势,也可以锻炼练习者迅速由圆形转为直线的攻击动作。

总之,盘手训练就是双黐手练习的开始,也是双黐手简单的动作练习,同样也是简单的反 应(反射)练习。

图片39 图片38

第三节过手

进行了前面的盘手训练,获得了盘手训练中的简单反应动作之后,即可进行过手训练了。

一、过手的概念

过手,其意就是由一方开始咏春拳(包括三套拳)中的攻击动作攻击对方,而对方是按着 一方的攻势用适当的咏春拳中的动作(主要是手法)予以消解并实施反击。

因此,过手内容训练如同拳术中的对拆练习一般。由此,来进一步锻炼练习者练习过手招 式时,从中获得靠反应、思想来控制相黐中的彼攻此守动作,甚至经由一定的练习去获得本能 (自然)的反应能力。

过手训练在内容安排上,具体相黐攻守动作并不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而是一方可以 用咏春拳中的任意招式攻击对方,而对方则同样可以用咏春拳中的任何形式的招式予另一方以 消解,运用的方法只要得当即可。

在前面章节中讲的单黐手、盘手训练内容,主要是安排好的固定形式,在这里进行过手训 练时,则要抛弃固定的形式进行训练了。从咏春拳这种过手训练中,通过不断的正确练习,使 自己一步步达到在双方动作的流动攻守变化中,自己渐渐于每刹那中皆能内外合一地凭借本能 (自然)的动作去对付对方的动作。

二、过手的训练形式

过手的训练形式,主要是由盘手动作开始,接着配合过手的动作训练。

过手训练内容安排在双黐手的开始部分,其内容具体安排上,主要以两方用独立的一个攻 守动作进行训练,例如,由盘手开始,以小念头中的最基本的正掌手法攻击,配合基本的扰手 消解,形成过手训练形式。在能够掌握单个的攻守之过手动作后,练习的两方再用多个不同的 攻守动作进行循环训练。

过手以及双黐手训练内容均是由小念头、寻桥、标指中的攻守动作组成。

三、过手的作用

咏春拳的这种过手训练,也是锻炼练习者面对瞬息万变的搏斗各种情形,达到不拘泥于人 为的机械的招式,而是去如影随形本能地适应对手的招式的能力。

—般初学咏春拳者,只需通过一年的咏春拳训练,即可达到一定的水平,但要掌握黐手所 获得的习惯性本能反应动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锻炼,有基础者再经由半年左右的训练即可达 到较好的水平。无基础的练习者则需要增加训练的时间以提高由黐手所获得的习惯性本能反应 动作的能力。

当然要注意的是,这种获得的习惯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能)反应动作并不是真正意义 上达到了本能的动作,只是练习者在对付对方的动作上能够做到习惯性的反应动作,对于感觉 上反应还不够到家。因为,习惯性的动作只是在无数的过手反复练习下形成的一种习惯,在完成这种习惯性动作时,还需要眼睛(视觉)的配合才能完成。

真正意义的本能感觉动作,而是不需要用眼观察对手(培养不以视觉而用潜意识的反射作 用,成为自然反应,方能体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原意),只需凭借桥手与对方的桥手有稍微 的接触,即刻借着对方桥手的瞬间活动,而感知对方攻守动作的变化,并能于其攻守变化的虚 实瞬间,立即对其做出反应,做到虚则攻击,实则避闪,攻守恰当的境界。然而,要想获得咏 春拳这种黐手训练,能对他人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皆了然于胸的水平,能 自由自在地去控制对手;能自由自在地控制对手则对手即成吾手中的玩偶,随我予取予求,这 时想于何时去伤害对手或欲伤害对手何处,皆可随顺我之意了。而这.虽可以通过黐手练习来 达成,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科学的黐手来完成。

如果练习者能够做到对对方的一举一动中细微力量的流动及方向的变化皆了然于胸的水 平,也就将黐手训练所获得的感觉(反射),做到了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境界了。所谓 “来留去送”,其实是咏春的一个基础技法,“来留”者对方向我方击来之手法,我方除了消解 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 我方击来,我方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方,若可能我方应当再加 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而“甩手直冲”技法也是咏春的一项 基础技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方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 “甩手”,我方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技 法,都是从黐手练习中锻炼出来的,在近身搏斗中是非常的简单实用,可要真正把这两个技法 练好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经过长年累月不间断的黐手练习才有可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当练习者练到“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境界时,只要我方的桥手与对方的桥手互相接触 的瞬间,就可由桥手来瞬间感知对方动作的虚实变化。换言之,到此境界时,练习者的桥手已 练至凭借着桥手的感觉对方动作的来力方向及轻重的变化,并可随对方的动作随时做出恰当的 攻守反应(自然本能〉动作,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如影随形的境界。

因此,练习者要明白销手训练,其目的不只是将咏春拳中的招式用于自由搏击之中,还要 能做到将固定的咏春拳攻守招式转变为只需要凭着感觉的驱使,便能够随时顺着对方的攻守方 式的变化而变化,此才为咏春拳黐手的目的。

有关咏春拳中的闭目黐手,就是这种经过黐手训练以凭借感觉的能力来进行。即在闭目黐 手时,相黐的双方均以手帕蒙着眼睛,凭手部感觉来与对方作自由搏击,并如同眼睛睁开一般 地毫无阻滞地黐手搏击。如能达此境界,一个咏春拳者水平已有一定造诣了。

如果练习者到此境界再继续研修咏春拳,其不只是进人了如影随形的境界,更是接近了返 璞归真,即研修了咏春拳并不受制于咏春拳,并将咏春拳融化于心。也就是说,练习者可以做 到了运用咏春拳的任何技巧和方式,以实现其目的。

可以说,随着练习者的咏春拳技艺的日臻成熟,练习者此时会认识到黐手或咏春拳其他的招式不只是制服对手的工具,还是探索自我、情绪及意识等的工具,随着内心极其放松,外在 的表现就自然成为了工具。

 

浏览1,3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