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柔道在世界开展的情况
自从柔道在日本普及后,一些外国人在日本学习柔道,回 国后传授技术,积极推广。再者,由于嘉纳治五郎先生(奥 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从大正时代(1912年~ 1926年)起,经 常出国访问。他的学生也远涉重洋到各国教学,经过多年的努 力,使柔道在国际上得到迅速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各国参加柔道运动的人数不断增加,掀起了柔道热,许多国家 成立了柔道联盟。在英国、法国的柔道爱好者的倡议下,欧洲 成立了有20个国家参加的柔道联盟,每年都举行一次比赛。
1951年7月,由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 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瑞士、古巴、日本12个 国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柔道联盟(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当时的讲道馆馆长、全日本柔道联盟会会长嘉纳履正先生 (嘉纳治五郎之子)任第一任主席。从此,具有日本民族特色 的柔道,名副其实地成为国际性的体育项目。1956年5月, 在柔道的发源地日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柔道比赛。以后,每隔一年举行一次比赛,成为国际比赛中的参加成员较多、竞赛组 织较健全的项目。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 上,柔道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国际柔道联 盟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10多个会员的国际体育组织。
国际柔道联盟总部设在当时的秘书长所在地(现在东 京)。国际柔道联盟正式用语为法语和英语,德语和日语为补 充用语。1965年通过了国际柔道联合会第一部章程。国际柔 道联合会是筹备奥运会柔道比赛的主要咨询者和监督者,其任 务为:①支持和改善各会员之间的友好交往;②举办世界锦标 赛(尽可能每两年一届)和奥运会比赛;③在全世界普及柔 道运动;④发展和改进柔道技术;⑤编写柔道技术细则。国际 柔道联合会每逢单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成年),在双年举行世 界青年锦标赛。
国际柔道联合会管辖的正式比赛有:①世界柔道锦标赛; ②奥运会柔道比赛;③欧洲柔道比赛。1956年在东京举行了 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第18届奥运会上柔道比赛被 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比赛。 柔道由日本推向世界,发源地的痕迹根深蒂固,比赛时裁判都 是用日语判罚。
3. 6世界女子柔道运动的兴起
女子柔道运动,最早也始于日本。嘉纳治五郎自1882年 创建日本讲道馆柔道以后,于1893年便开始传授女子柔道, 但当时只限于进行一般训练而不组织比赛,直到1926年嘉纳 治五郎67岁时才在讲道馆正式开设了女子柔道部。但是,由 于他极力主张女子学习柔道主要是修养身心、锻炼身体、自卫 防身,无须像男子那样“争赢斗胜”,所以在他这种封建思想 戒律的禁锢下,直至他病逝前,女子柔道运动一直未能列为曰 本国内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
1948年在英国、法国等国家柔道爱好者的倡议下,成立 了欧洲柔道联合会,并决定每年组织一次欧洲柔道锦标赛,同 时积极地宣传推广女子柔道运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妇女参加 柔道运动的人数与日俱增,而且要求举办欧洲女子柔道比赛的 积极性很高,1970年欧洲柔道联合会便举办了欧洲女子柔道 锦标赛。由于西欧等国女子柔道运动的广泛开展与兴起,促进 了国际间的交流与了解,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女子柔道的 开展。因此,积极要求国际柔联举办世界女子柔道比赛的呼声 也越来越强烈。1972年,国际柔道联合会正式表示:“五大洲 中,已有三大洲举办女子柔道锦标赛,如果结果理想,便可举 办世界柔道锦标赛。”
经过世界各国妇女的积极努力和争取,国际柔道联合会于 1979年12月在东京开会决定:1980年11月29日、30日在美 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并宣布以后每两年举办一 次。1983年10月16日,国际柔道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的会 议上宣布,国际奥委会已原则上同意,女子柔道将在1988年 被列为第24届奥运会(汉城)的表演比赛项目。时隔不久, 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把 女子柔道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4我国柔道运动的起步与发展
1.4. 1旧中国时期的柔道概况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除了吸收欧美传人的体育项目外, 还成立了第一个以拳术为主体的“精武体育会”。它的前身是 以霍元甲为首于1909年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育学校”。“精 武体育会”对于入会的会员要求极为严格,在体、智、德三 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方被吸收。这些严格规定,受到了当时社会群众和上层人物的重视和关注。1919年10月20日,孙中 山先生为陈铁笙编著的《精武本纪》写了 “序”,充分肯定了 “精武体育会”自创办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誉之为“体魄修 养术专门研究文学会”,对“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孙中 山先生还为该书题写了“尚武精神”四字,精辟地概括了 “精武体育会”的办会宗旨。
日本侵占上海以后,精武会便被日本强占,成了日本武德 会在上海的分会,由日本人纳嘉鲁(音译)把持。另外,还 有一些日本挂牌的柔道教师。周士彬(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年轻时曾在武德会练习过柔道,当时他的出发点就是想用中国 摔跤的技术与日本柔道比个高低,其结果是,在站立摔的技术 上,日本柔道是无法对付中国跤术的,但是进入寝技时柔道技 术就明显地占有优势。抗日战争胜利后,精武体育会又重新活 跃起来,同时又新增设了柔道训练班。1946年6月精武体育 会总干事黄维庆先生聘请了周士彬先生担任干事,负责摔跤、 柔道、拳击、举重、体操等训练班的工作,并兼任摔跤、柔道 的教练员工作。因此,精武体育会的柔道班也曾涌现出一批柔 道运动的积极爱好者,如林永杰、管福祥、周泰炜、梁敏滔、 唐千根、王炳林、华寿江、曹或等。当时除了“精武体育会” 这个民间体育组织外,还有由官方兴办的“中央武术馆”。 1926年改名为“中央国术馆”。1930年“中央国术馆”为考 察日本的剑道和柔道,曾以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唐豪为团长,率 团员杨松山、杨法武(擅长散手、技击、摔跤)、朱国福等一 行8人赴日本东京神田区神保町前田道场考察学习。
4. 2我国柔道运动的起步
店员、职工等进行柔道运动的业余练习。周士彬先生为了宣 传、推广柔道运动,把它列为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院前身) 专科生和本科生学习重竞技课程中的一门介绍性课程(8学 时),向学生进行介绍。1959年,在体院本科生中将柔道列为 选项提高课(72学时),并经常进行表演活动。在1962、 1963、1964年的全国古典式、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上,也作过 介绍性的柔道表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事业开始走向正轨,体育事业也在稳步地向前发展。在此大 好形势下,西安体育学院摔跤(中国跤、国际跤)教师陆昕 先生,于1977年6月6日通过有关组织给国家体委领导寄了 一份关于《恢复“国际摔跤”建立“柔道”项目》的书面请 示报告,6月13日,国家体委办公厅信访办即复函给西安 体院。
1979年,国家体委有关部门在河北省秦皇岛训练基地举 办了全国摔跤教练员(包括中国式、国际式摔跤)短期学习 班,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尽快提高我国国际摔跤运动的技术水平 及中国式摔跤的有关问题;介绍柔道运动,并建议国家体委尽 快开展这个项目。在这次学习班上,张登魁(广州体院教 授)、周士彬(上海体院教授)、王德英(原北京体院,现改 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陆昕(西安体院副教授)等都提出了 在我国开展柔道运动的前景及建议。1979年4月5日至6月 24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先后举办了一期全国柔道教练员、一 期全国柔道运动员训练班,并聘请了当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工 作的日本友好人士川西秀先生(柔道三段)担任教练员,为 我国培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柔道教练员和运动员。
第一期全国柔道教练员训练班于1979年4月5日至5月5 日举办。此次训练班的学员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
天津、上海、吉林七个省市自治区及北京、上海、西安三所体 育学院的22名学员。第一期训练班结束时,谷冈喜久藏先生 和吉田宽治先生(川西秀的柔道老师)一再向我体总转达亚 洲柔道联盟的问候,并愿尽力帮助中国加人亚柔联组织及协助 我国进一步开展柔道运动。同时提出:为推动中国柔道技术水 平的迅速提高,日本将于1980年派大学生柔道队或成蹊大学 柔道队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以及提供柔道服装、场地、器材 设备等。
浏览3,1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