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运动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项目的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运动 损伤P尤其是在古代,拳击运动职业化特点使其变得异常残酷,易造成拳击创 伤,拳击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后来业余拳击制定的规则和采取的一系 列保护措施才使业余拳击运动走上正规。在我国,也因拳击的伤害事故而使其 中断。

1958年,由于体育运动的“大跃进”,各省市为了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放卫 星”做贡献,盲目发展拳击运动,出现了不少伤害事故,于是国家暂停了拳击运 动在我国的开展。直到1986年3月,国家体委才正式恢复了拳击运动,制定了一系 列的规则,使拳击运动走上安全、健康发展的道路。

拳击运动激烈对抗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其必然要出现一定的创伤,这是每一个 从事拳击运动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如何来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和创伤,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问题。

一、发生拳击创伤的原因

在拳击比赛和训练中出现受伤的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在准备活动中注 意力不集中,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是主要的受伤原 因。另外一些原因包括:拳击运动员对损伤的严重性与预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 视不够;实战训练与比赛的组织工作不严密,方法不当;运动员情绪不佳体力不 足,或因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有伤病情况等。还有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与抑 制扩散,造成肌肉不协调,动作僵硬、不熟练,器材不安全,场地不平整,运动 鞋不合脚等,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也会导致受伤,两个选手的水平相差较大等也 是容易引起受伤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

(—)指腕关节的挫伤和掌骨的骨折

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性损伤,称为挫 伤。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因皮下出 血形成血肿或游积,疼痛和功能障碍都较明显。对于没有骨折的挫伤可在受伤时立 即冲凉水或者用冰块等冰覆受伤部位,防止肿胀。

拳击运动员常在实战中或在打沙袋练习时,最容易发生指、腕关节的挫伤和 掌骨的骨折,其原因往往是手指缠绷带的方法和拳击技术不正确。并且多数是因为运动员出摆拳击打时,没有用拳峰击打,而是把拇指关节当作击打的着力点, 故造成手指关节的损伤。

为此,训练中教练员要提醒运动员正确地使用护手绷带,充分做好手指关节的 保护,提高击打的效果和安全性。缠护手绷带时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要使手指 有适当的活动余地,缠得过紧反倒容易受伤。但手腕部分可缠的紧些,这有利于击 打用力和防止受伤。对于骨折应立即到医院就医,自己不得随便乱动。另外,要加 强对技术的纠正,不断提高技术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

(二) 眉弓部的裂伤和鼻骨骨折

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齐,称为裂伤。造成损 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方运动员使用前臂直接击中对方鼻骨或鼻骨撞到对手的前 臂尺侧或鹰嘴所造成,也有的是双方运动员的头部互相撞击造成的。为避免头部 受伤在训练时要强调运动员佩戴头盔,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再进行训练。一旦受伤 后要立即就医治疗并及时止血。

(三) 鼻出血

在训练和比赛时的鼻出血是拳击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鼻部被击打后可发 生鼻黏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鼻出血,长期受到重击还可引起鼻子变形。

鼻出血时把头后仰,用拇指和食指在鼻翼外面相对压迫(伤者用口呼吸)数 分钟,一般可止血。有条件时,可用浸过肾上腺素或麻黄素的消毒脱脂棉卷成小 卷轻轻塞人流血鼻孔内,再在鼻翼外稍加压迫,则止血更佳。另外,额头部用冷 毛巾或冰袋冷敷,亦可止血。

(四) 耳廓挫伤

耳廓挫伤的原因主要是被对方的摆拳或平勾拳直接击中耳廓引起的局部血 肿。耳廓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在受击打时,极易发生血肿。同时由于耳廓 的大部分支架是耳廓软骨组成,耳部的皮肤都紧贴在软骨膜上血肿不及时治疗, 会造成耳廓软骨炎,严重者可导致耳廓畸形。在运动员耳廓受伤时可用冷敷或用 绷带加压包扎,制止皮下继续出血游肿。

(五) 击昏(即休克现象)

在拳击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重击后瞬间休克的现象,人体休克时, 身体的机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会造成血压降低,脉弱而急,呼吸浅,其特点是定 向力丧失,面色苍白,神志完全或部分丧失。

当运动员被击打倒地时,不可去拉或立即叫醒他,应叫他安静地仰躺着,观 察1~2分钟,如运动员自己不能恢复神志,要立即在防震保暖的情况下急速送医院 就诊。但大多数被击昏的运动员,不需要特殊处理短时即可恢复。当然,击昏本 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而且也是精神创伤,因此非常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以 及教练员和队友们的安慰。

 

下颌部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少由于脑震荡所引起。这是由于分布在内耳的 大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的结果,是小脑及脑干(红核)的反射现象。由于机能的 破坏,拳击运动员失去定向力,摔倒并失去知觉。

颈部两侧受击而发生的击昏,很明显是由于颈动脉窦受击,反射性地引起了脑 血液循环的一时性障碍所致,可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产生昏迷休克。运动员此部 位被击多是由于没有抱好拳击的基本姿势,下颂过高、两拳过低造成的。尤其是新 运动员颈肌明显无力,防守姿势和动作有明显错误时发生率较高。

左右肋部受击时也会出现击昏,这是由于该部的内脏器官(肝脾)的内感觉 器受累,引起明显的一时性血液动力过程破坏的缘故。左右肋部受击倒地多为上 勾拳或直拳击打肋部所致。

三、拳击损伤的预防

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对拳击运动有足够的认识,采 取必要的预防和防护措施,必然会减少拳击运动中损伤的发生。为了减少拳击运 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除了要进行规则范围内充分的体检外,在日常比赛和训练 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增强保护措施,积极开展预防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要注意加强易伤部位及相 应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机能,积极预防损伤。戴好防护用具和使用标准手套, 防护用具主要包括头盔、护齿、护裆、手套等。其中头盔尤为重要。据国际业余 拳联调查,在拳击受伤中,其中头部的受伤占了50%以上。头盔可以缓冲一部分 打击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运动员的大脑和头部。标准拳击手套可以对对方起到保 护和缓冲作用。

另外,为预防和尽量避免创伤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练习场地器材和良好的 环境。比如选择合适的拳套、打沙袋手套、沙袋和墙靶等用具。在拳击训练和比 赛中,使用拳击的特殊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为开展好拳击运动,因地制宜地 制作一些简单的行之有效的练习器材,也是可取的。

(二) 裁判、教练员应及早终止实力悬殊的比赛

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要发挥裁判员积极作用。作为裁判员、教练 员和医生,应当根据场上的情况,及早终止运动员实力悬殊较大的比赛。拳击竞 赛规则中规定如下。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如果一方运动员被台上裁判认为处于明显劣势,或正 受到过度的重击,应立即停止比赛,并宣布其对手为胜方。

受伤:如果运动员被台上裁判鉴定为受伤或因其它健康原因不能再继续比 赛,应停止比赛,并宣布对手为胜者。

在比赛中因头部被击倒下,或因头部受重击失去继续比赛能力,被裁判终 止比赛的运动员如是第一次,该运动员应在以后的丨个月内不准参加拳击训练或比 赛。如在3个月内的比赛中有2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在以后的3个月内不准参 加拳击比赛。如在12个月内的比赛中有3次被击倒失败,该运动员应在以后的一年 内不准参加拳击比赛。

观察期间的健康证明:运动员在前面所述的三种情况的观察休息期之后,在 他们重新参加比赛之前,必须作一次专门身体检查,由一位合格的医生证明身体健 康,并认为可以参加拳击训练和比赛时,才可以同意其参加比赛。

为确保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更重要的是裁判员要熟练地掌握和严格执 行比赛规则,控制比赛场面,及时地制止犯规动作或危险动作,有必要使用一切 手段防止永久性创伤;另外教练员要从长远考虑,看到双方实力相差较大,不能 一味鼓励自己的队员死拼硬打,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否则等到严重的受伤情况 出现后再后悔就晚了。

浏览4,4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