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拳击科研概述

拳击运动的科学研究是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通过各种研究方法 去认识和探索拳击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各种实践活动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认识活 动,也是促进拳击运动发展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手段。

由于拳击运动在我国开展得较晚,在拳击教学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许 多矛盾没有解决,诸如技战术与运动素质之间的关系,训练方法的系统化、科学 化、科学选材等问题都需要科学研究才能得到进一步解决。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拳 击比赛中,我国想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只有依靠科学研究不断认识规律,减少 拳击训练的盲目性,缩减运动员成材的周期,走科学化训练的道路,才能尽快实 现攀登世界高峰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也使得研究者丰富和扩大 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也 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 对拳击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 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研 究工作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二) 要大胆创新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问题。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 化的,科研工作者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三) 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 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四) 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科学研究是艰难崎岖的道路,科学工作者要有 战胜困难的决心与信心,要有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

二、 拳击科研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拳击科学研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 先进技术手段,从而使拳击的研究工作更加深人广泛。拳击科学研究包括普及与 提高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研究拳击发展史,发展趋势;研究如何通过拳击练 习增强体质;研究如何提高拳击的运动技术水平。

具体研究问题举例如下。

(一) 拳击运动员的选材。

(二) 拳击步法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三) 同一级别中不同身高运动员的战术打法。

(四) 我国拳击运动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五) 中外拳击选手的横向比较。

(六) 拳击最佳技术组合。

(七) 拳击裁判法。

(八) 奥运会拳击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研究。

(九) 我国拳击教练员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

(十)不同性别、年龄、等级拳击运动员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心理训练的 内容和方法。

(十一)先进学科(如控制论、生物力学、肌电、电子计算机等)在拳击运 动训练中的运用。

(十二)结合基础理论学科(如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对拳击历史及发 展趋势的研究。

(十三)体育院系拳击教学、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

(十四)对拳击运动增强体质方面的研究。

(十五)拳击运动员训练计划(包括多年、全年、阶段、周、课时计划)的研究。

(十六)拳击运动员损伤防治和伤后训练的研究。

(十七)减体重、膳食营养及恢复措施等问题的研究。

(十八)拳击场地器材和教具的研制。

(十九)拳击科研仪器的研制。

(二十)拳击技术的指标量化研究。

第二节拳击科研的方法

拳击常用的科研方法一般可分为四类:调查法、实验法、逻辑法、数理统计 法。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可根据论文的要求灵活运用,以达到研究的目的。

一、实验研究法

是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人为地制造或改变某些客观条件,控制或模拟 某些自然过程,并利用各种必要的仪器和设备,使人们能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对事 物进行观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实施中也要进行观察,但是它不同于单纯的观察,它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一新的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正确程度,或者通 过实验来探索新的规律,科学的分析某些现象,找出其根源,以及通过实验获得 新的事实,去证实或否定以前实验的结果。

(一) 实验的程序

准备阶段

理论准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使实验 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2 )与有关人员商定实验的时间、计划程序及步骤等。

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方案是实验的具体实施办法,包括实验内容、 步骤和具体方法、指标及要求。

实验器材的准备,包括教学训练实验中需要的场地及布置。

对有关指标进行初测,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筛选和组织,使实验组 与对照组的条件基本一致。

控制实验条件的有关措施。

实验人员的组织分工和培训。

实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工作

为判断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仪器是否准确,在实验前要进行规模较小、周期较 短的预实验,经过预实验证实验设计可行,才能进行正式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要做统计学处理,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找出事物 的本质或规律。

(二)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就是对整个实验工作中的各个步骤和方面进行通盘的、周密的、具 体的考虑,并制订出实验计划,使实验过程能有计划的进行。

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

尽量固定条件,纯化实验因素。实验中固定其他条件,变化实验因 素,观察和验证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果,一般每一个施加因素都需要一个单独的 实验组。

对照组除了施加因素外,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实验组对象与对照组对象基本条件一致;实验条件一致;实验操作过程一致;实 验时间一致;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例数尽量相同。

重复性原则:使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别人使用或自己重做时都能再 现同一结果。这样的结论比较准确可靠。

随机性原则: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验对象必须坚持随机抽样原则,不 能人为地挑选。

实施对象的基本要求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之间的基础条件应一致。实验前应对实验组与 对照组受试对象进行各种基础水平的测试和调整,使二者在年龄、健康状况、身体 素质、技术水平等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基础条件相一致。

实施对象的样本含量:样本大小,要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指标的性 质、误差的大小及受试对象对施加因素客观反映的强弱而定。一般来说,样本数 和实验次数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实验法的组织形式:实验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 验和循环实验。

单组实验:也称自身对照实验,即同一个实验组,在不同的时间内,采用 不同的实验因素,然后对不同的实验因素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对不 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是自己与自己比较,今年和去年比较, 某一阶段和另一阶段比较,实验前与实验结束时比较。

等组实验:把实验对象分成条件相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一个为对照 组,其他为实验组。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因素进行实验,然后把各组的实验结 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评定新实验因素的效果。采用此方法时,除处理因素外, 各组其它条件须相等,否则实验效果的可靠程度就会受到影响。

循环实验:又称交叉实验、轮组实验。将实验对象分成若干人数相等的 组,再把各种处理因素轮换施行于各组,然后根据每种处理因素所产生的反应的 总和来比较实验的结果。

调查法即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情况,包括会谈、询问、填表、观察统计及文 献资料的收集等方法。

(—)文献资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与研究题目有关的文献资料、电影、图片等,把所 收集的各种资料来源进行考核、分析整理。运用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等方法进行逻辑推理,阐明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献资料按 其形态可分为文字资料、声像资料和文物资料三类;文字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 纸、科研论文汇编史料等。声像资料包括电影、照片、录音、录像等。

广泛地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能够全面深人地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了解前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习前人好的观点和方法,帮助研究者开阔视 野,少走弯路,使研究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积累体育文献资料最常用 的方法有:文献笔记、资料卡片、剪报和撰写文献综述等。

查阅文献资料的工作一般要按照下列次序进行:列出所需收集资料的纲目、寻找资料来源、借阅资料、摘取资料、整理资料。

列出所需收集资料的纲目

收集资料之前,要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先确定一个收集资料的纲 目,较具体地列出所需收集各个方面的内容,然后依照这份纲目的要求去查阅资 料。

浏览1,3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