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战术是指在拳击比赛中为了更有效地阻扰、防御和防守对手进攻而组织 实施的战术,同时也是建立在防守技术之上的战术。防守战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 抱头防守战术、贴靠防守战术、距离防守战术、消极防守战术、保点防守战术和 先防后攻战术。

一、抱头防守战术应用特点

拳击抱头防守战术就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利用抱头防守技术达到不失点效果的 战术。抱头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防守意识强,手臂和肘关节可以有效保护 躯干,不给对方得分的机会;以逸待劳,利用闪躲、手臂的格挡进行防守对手的进 攻,择时打出反击拳,以防守为主。

 

贴靠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利用身体主动贴靠对手,达到破坏对手 进攻距离、节奏、妨碍技术动作的使用和拖延比赛时间为目的的防守战术。贴靠 战术是智慧型运动员比赛中拖延时间,阻碍对手正常技战术发挥,多为进攻打法 型运动员使用,进攻后马上贴靠,不给对手反击机会,是很好利用规则的一种战 术。贴靠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运动员在进攻后主动用躯干贴靠对手,手 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环抱住对手手臂,不给反击距离,动作幅度不太大,介于犯 规与不犯规动作之间,充分利用规则;在被动防守时主动贴靠对手,从中获得调 整和破坏对手进攻节奏的目的。

三、距离防守战术应用特点

距离防守战术是指拳击运动员利用步法的移动始终保持与对手一定的距离, 用来防守对手突然起动进攻的战术。此类战术往往是步法移动灵活、距离感好的 运动员采用。在战术合理的情况下防守效果明显:一是起到防守功效的同时,扼 制了对手的进攻;二是不给对手进攻的距离,失去进攻取胜的信心的战术。距离 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你进我退。对手进攻时,迅速移动到自己的防守距 离,避免与对手交手;能退能进。通过反复与对手在距离上周旋后,更加利于反 击机会的把握。

消极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为了摆脱突发情况、拖延比赛时间或失 去比赛取胜信心后,故意表现出来的不进攻、不抵抗的情况,以达到让裁判员告 诫或警告为目的的战术。此战术的运用局限性很大,灵活运用时同样会有很好的 战术效果。消极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针对不利自己的情况发生,及时利 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反应意识强,头脑灵活;一旦出现实力悬殊或受伤情况,避 免不必要的打击,而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择机使用,发生频率低。

五、 保点防守战术应用特点

保点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当运动员点数领先于对手时,为了想把比赛战 果保持到比赛结束而采用的保守法的战术。保点防守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进 攻明显减弱,以距离防守和抱头防守为主要的防守手段,由进攻转变为防守;以 拖延时间和阻扰对手进攻及节奏为目的,各种手段不断出现,如以佯攻为假象来

欺骗对手等等。

六、 先防后攻战术应用特点

先防后攻战术也称打防攻,是典型的欲擒故纵的战术打法,是在比赛中 避开对手强劲的进攻,先诱敌深人,待对手体力、技术、步法等都相应进入 消退期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术。先防后攻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形式上 表现出积极应战的态势,实质上是以防守为目的,敌退我追,不给对手喘息 机会;借用步法移动、身体的各种闪躲以及轻拳的不断佯攻,待体能消耗过 多时迅速发起反击,是以智慧取胜的典型战术安排。

第四节相持战术

拳击相持战术是拳击战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为了在双方运动员 对攻过程中阻止对手强大的进攻,或故意牵制对手达到拖延时间的意图而运用的战 术。包括进攻中的对攻相持战术和防守中的僵持战术两种。两强相遇勇者胜,在对 攻相持阶段,最大程度地反映出运动员技能和心理意志品德对抗的能力;在防守僵 持阶段,积极利用拳法、步法移动和佯攻战术,来达到拖延时间或寻找进攻时机的 目的,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是智慧者的较量。

一、对攻战术应用特点

对攻战术是拳击相持战术中的一个重要战术之一。是指拳击比赛中,为了阻止对手进攻的延续,针锋相对,积极应战和达到从心理和顽强的意志品 德方面战胜对手的目的,而采用的战术。对攻阶段的运动员以组合拳进攻为 主,身体闪躲防守为辅的方式进行对抗,是运动员技术、体能、心理和智慧 的较量过程。对攻战术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对攻中表现出进攻凶猛、速度 快、力量大、节奏快等技能特点;对攻中表现出顽强的斗志,气势压倒对 手,具有良好的抗击打能力和体能。采用此战术的运动员技术一般,比赛经 验相对较少,是典型的取长补短打法。

 

僵持战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移动和身体晃动有目的地不 与对手交手,稳定自己的同时激怒对手,迫使其在冲动情况下盲目进攻,露出破 绽;二是为了保存实力或战果,不主动与对手交手以拖延比赛时间而采用的不对 抗不进攻战术。从表面上来看双方运动员似乎实力相当,都无法进攻对手,但其 实是运动员在实施的一项战术,其主要特点表现在:通过移动始终与对手保持非 击打距离,虽然从表面形式上表现出很强的进攻欲望,移动积极,各种试探性的 佯攻不断出现,其实不然,待对手发起进攻时,以退为防,以移动防守为主,偶 尔的反击也是出于防守的需要。采用此战术的运动员技术全面,根据场上变化而 变化,不给对手想象的空间。

第五节不同类型运动员战术应用特点

一、针对重拳型运动员的战术应用特点

重拳型运动员的特点是,擅长近距离的击打,不惧怕,敢于应战。其目的是 想在短时间内获胜,因而以最大的力量展开进攻,从而把对方击倒在地。采用这种 战术的人多半技术不够精湛,但体力较强。这样的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能得到暂 时的胜利,但多数不能把力量保持到最后。他们一刻不停地进攻,想使对手无法招 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击。对付这样对手的基本战术是利用他的进攻使其疲劳的 消耗战术,并造成思想上的急躁,心急拳乱,加上体力受损,空隙自然会多,这时 乘机反攻。到最后一个回合时,他差不多就已经没有力量了,暴露的空隙也越来越 多。所以对付这样的对手时,在整个比赛中应注意防守,多利用步法移动,消耗对 方的体能,冷静对待。也可以看准时机,以有力的迎击拳进行反击,这样对方就不 会再轻易地进攻了,从而保证了自己优势的发挥。一旦点数领先对手,积极采用打 调结合的战术打法,不给对手反扑反击的机会,看好对手的重拳。还可以利用规则积极主动贴靠或关键时刻夹住对手的手臂,根据具体情况交替使用一些犯规动作, 直至比赛结束,达到战术运用的目的。

二、 针对进攻型运动员的战术应用特点

进攻型运动员一般都具有脚步移动快、进攻速度快的特点,大多以远距离进 攻为主。这种对手一般来讲,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是凭借良好的素质和速度快 等条件,在进攻时连续不断地出拳,速度快,密度大,往往用这种战术打法来掩 盖或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比如其体力不好或战术变化少等。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结合贴靠技术接近对方,不让他做出有力的动作,促使他很快疲劳,从而破坏 他的快速动作。因为接近靠上对方时,对方就无法做动作,就打不出绝对有力的 拳。在制订战术时需要注意,多通过灵活的步法避开对方的进攻后,伺机进攻反 击,或利用防守技术针对对方的进攻进行反击,还可以结合迎击技术,既起到防 守的作用又实施了进攻。同时,尽量避开对方的直接进攻,以防守反击为主。

三、 针对拼打型运动员的战术应用特点

拼打类型的运动员多见于低水平的比赛中,或者是在对方比分失利的最后一个 回合中较为常见。比赛中运动员采用拼打的战术打法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拼 打的过程具有肓目性,毫无章法可言,运动员往往凭借自身的重拳连续进攻,这样 不仅不容易得点,同时还对体力的消耗较大。针对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在制订战术 时要注意避免与对手的直接对抗,不要与其拼打,而是采用步法的移动避开对方的 进攻然后伺机反击,待对方体能下降时抓住机会进行快速的反击。比赛中如果实在 不能避开对方的进攻时,可沉着、冷静地采用迎击技术对对方进行反击,给对方造 成心理压力,使其改变战术打法。

浏览2,76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