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是用来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而绝非消极的防御,防守应 当积极的主动的为后来的攻击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于防守技巧的运用,应如下思考:


  • 对于对方的攻击,是阻截、格挡,还是闪避?

  • 对于对方的攻击,是及时防御,还是诱敌深人?

  • 己方防御时是两脚同时后滑,还是先前脚后滑?

  • 己方在闪躲时,是进行侧闪,还是向后方闪避?

  • 己方在移步防御时,是用大步,还是用小而快的碎步?


(6) 是防守后反击,还是还击或迎击?

  1. 己方进攻时的思考要素


如果能洞察到对手要干什么,那就等于你已经先胜了一半,所 以当你把握住时机后,就应迅速发起进攻。

关于攻击技巧运用,应考虑如下因素: .

  1. 注意是出拳,还是起脚?

  2. 是直接发起攻击,还是先运用虚招诱敌?

  3. 是运用简捷攻击,还是复合攻击?

  4. 怎样去抢占有利的位置和角度?

  5. 怎样去把握并运用有效的距离感?

  6. 是否先发动心理攻势?

  7. 是从正面攻击,还是绕到对手背后再发起进攻?

  8. 是用幅度大的动作,还是要用幅度小的动作,或是用擒摔


法?

在打斗中当然无法进行分类细致的分析,但在平时如能从以 上的几个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就会逐渐养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概 念,从而在对抗中一见对方做动作就能做出综合性的准确分析和

 

反应,接下来的就是去如何有效的创击对方。 '

  • 跆拳道动作时机的把握


在格斗中,所谓时机是指由于时间差形成的攻防机会。如果 不能掌握击打的时机,就会丧失得分的机会,也就丧失了主动性。 一现即逝的时机,随双方相峙相搏的运动会大量出现。要准确地 捕捉击打的时机,必须先了解时机出现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在对 方出现进攻先兆的前后;或出现习惯性不利于防守的错误动作时; 或进攻中失去防守的瞀觉时;或精神不集中而忽略防守时,或体力 不支时。总之,在对方实质上没有防守或来不及防守的刹那,都是 较理想的击打时机。

欲在格斗中抓住时机,首先得解放思想,即要充分相信自己的 技术力量与战术运用能力,而且心理要稳定,才能得以看准对手的 一举一动。但是,有些人在未交手之前,还能沉住气,一旦交手后, 、特别是被对手击中几次后,就会出现心慌意乱。如此,便看不清对 手的意图,亦不清楚其真假虚实了。

在出招攻击时,倘若时机把握不准,则攻击定会大失效果。所 以,准确判断和把握攻击的时机是取胜的关键。而且在某种程度 上■,时机要比速度重要得多。因此,进攻和反击应发生在对手处于 无能、无为状态,以及其处于运动之中时。因为在完成一个动作之 前,他是不会凭直觉再来转移方向与动作的。

一个高手与初学者的区别就在于,髙手能及时发现机会,并运 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去利用它。他的每一击都是胸有成竹的,并 在发出最省力和最具摧毁力的攻击之前,促使对手不断露出破绽。

现将跆拳道实战攻防中的打击时机介绍如下:

  • 主动进攻法


当对手失去重心或露出空当之际,切不可停顿,要运用足以致 命的连续猛攻技法,向对手及时发起冲击,直至对手倒地不起为 止。

  • 防御反击法


在对手进攻刚开始或刚结束而收手时,以及对方准备移动、注 意力转移、不留神之时,是绝佳的反击的机会,切不可错过。

  • 激战中退进法


当你主动撤出时,可用长距离攻击法打击对手;如对手先撤 出,可不等其站稳,便马上进行追击。

  • 直取攻击法


当对方明显出现防守漏洞或空当时,他自己往往感知不到而 忽视防护,此时己方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对手以措手不及。

  • 抢打攻击法


当知道自己的动作速度明显快于对手时,只要对方发招,己方 便敏捷出击,以“手快打手慢”,抢先达到击打目标,在敌方的意料 之外得手。

  • 打疲攻击法


当对方体力不支时,斗志必会受影响,防守动作也会迟缓,这 时是己方直攻正中而击打对方要害的好时机

 

  • 打晃攻击法


 

当得知对方有习惯性预攻动作先兆时,如出拳前先撤臂,起腿 先倒体等,从而暴露出了进攻信号时,己方可乘机而人,制敌机先。

由上看来,把握时机乃是把握极短暂的瞬间,而此瞬间对方是 无法及时做动作的。因为时机具有易近性与多变性的特点,也就 是说,时机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再者,打斗双方又都 在千方百4十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并制造各种假像,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这种复杂的变化为把握有利战机增加了难度。

在搏击训练中,练习快速攻击时,必须够劲,即有速度力量。 一记致命的脚踢与拳打,包含把握时间和杠杆作用。抓好打击的 时机,是有威力重击的秘诀。此外,击打的时机亦必须是在战术指 导下的寻机、抢势进行有效击打,而不是脱离战术指导的乱打。

综上所述,战机会为胜利创造许多条件,但也要看到风险与时 机同时存在。时机往往隐藏于风险之中,有时冒险出击,往往会获 得意外的收获。当然,这一战法并不值得推广。总之,无论敌我哪 一方,谁的训练水平低,则给对方造成的击打时机也越多。而对寻 机击打的一方来说,明白以上道理后,就不应是消极等待时机的出 现,而应积极的采取寻机、抢势、抢位、诱惑、威胁及引打等措施,促 使有利于己方的击打时机多次出现。

  1. 跆拳道的放松


跆拳道是一项对抗性很激烈的搏击运动,所以对体力的要求 很高,然而是否体力好的拳手,就一定能够取胜呢?当然未必,因 为技击是一项技巧性很髙的艺术。首先,合理地安排体力是关系 到全局的关键,如滥用体力,试图单凭良好的体力和速度来取胜, 那将很容易陷人对手消耗战的圈套。所以,为了始终保持良好的

竞技状态,应学会调整自己。

一般地,最好从戒备势就开始调整自己,而完全没必要从始至 终都保持着高度紧张的神经与躯体,因为这样很容易疲劳。所以, 应学会放松,只有肢体放松了,动作才会灵活,速度才会快,而且在 放松的情况下敏捷出招,才能充分发挥肌肉收缩的力量,才能产生 强大的、富有弹性的、迅猛的爆发力。如果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出 招,速度就不快,你不能形成迅猛的爆发力,对手也容易发现你的 攻击路线和意图。所以提倡出招应在放松的状态下以最快的速度 出击,并在接触到目标的一瞬间才突然握紧拳头。这就是说,只有 放松,才有速度、才有杀伤力、才有命中率、才能持久。当然,这里 所说的放松调整法,只是指肌肉的适度放松,而绝非是精神和意志 上的放松,这一点读者亦需严格区别。

对于训练有素的人来说,冲出去的拳或脚会很快的自然弹回 来。这并不需要有意识的收回来,这一过程就好像绷紧的弹簧一 样,待发完劲后,会自然弹回。尤其是当打出爆发式的寸劲后,肌 肉要马上放松,因为只有放松后,才能自然弹回来。那么,也许有 的读者会问:放松是怎样的一个生理过程呢?实际上,前面已经谈 过,肌肉收缩后,要有舒张的过程。肌肉收缩是神经支配的结果, 因此当神经支配发放冲动停止后,肌肉就会自然地放松下来。所 以说,肌肉放松的关键是神经支配的问题,只有精神上充分放松, 才能做到肌肉上的有效放松。

在对抗训练中,我们可常看到一个人在过分紧张时,尤其是信 心不足或面对高手时,全身的肌肉都在顏抖,这又是为什么呢?原 来在大脑皮层中有很多功能各不相同的中枢。例如,管理全身肌 肉收缩运动的中枢叫运动中枢,管理各种感觉的中枢叫感觉中枢 等等。这些中枢虽从功能上来说是独立的,但不是绝对的,它们彼 此之间在不断地相互沟通和影响着。举例来说,当对方挥拳朝自 己打来时,通过视觉作用,把这一信息传送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通过视觉中枢对信息加工处理后,传送运动中枢,随后运动中枢把 该信息加工处理后,下传到某些有关的肌肉中,引起收缩。此时, 己方或者避开来拳,或者是格挡,或者是还击。这些中枢与中枢之 间的相互作用所完成的过程,叫反射。

在运动中或格斗中,当大脑皮层因某种因素而过分紧张时,这 种紧张就会在大脑皮层间扩散,当扩散到运动中枢时,就会引起运 动中枢不自主的兴奋。而兴奋下传到肌肉,就会引起肌肉不自主 的收缩与顫抖;而当扩散到其它感觉中枢时,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加 工处理能力就会下降。由于精神过于紧张,使各中枢的功能降低, 并影响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这是大脑皮层间消极影响的一面。在 对抗中,拳手常会因心琴恐惧和精神紧张,造成反应上的迟钝,动 作也会缓慢而不协调,因此肌肉放松的关键是精神放松。不过,上 述道理虽简单,但要真正做到绝非易事,必须通过数年坚持不懈的 训练方能做到。

在技击训练中,强调肌肉的调整与放松还具有很重要的生理 意义。因肌肉收缩过程中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调整放松过程 是一个能量合成储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收缩过程中消耗的能 量,很大程度上要在放松的过程中去恢复。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能 量于肢体,那么肌肉收缩是不能持久的。其实,在格斗中我们也经 常看到,拳手由于紧张而不能放松,结果很快就精疲力尽了。再 者,前面也说过,全身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都是以对称形式排列 的;而且对称的肌肉从功能上是对抗的。因此当伸展肌收缩时,对 抗肌要充分放松。这样,将有利加快收缩的速度和增强收缩的力 量。

在实战搏击中,我们可能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即越想让动作 快,反而会越慢;不想快时,如充分放松,动作会反而更快了。对抗 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 肌肉力效应的重要因素。此外,当肌肉长&间收缩时,会挤压血

管;使血流受阻,并使收缩状态下的肌肉暂时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因此,如及时进行调整与放松,可保证肌肉血流、营养物质和氧的

供应。

浏览6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