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卦掌
八卦掌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拳术,长期以来,一直与形意拳、太极拳、少林拳并称为中华武 林四大名拳,在各地广泛流传,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优秀拳种。
(一) 董海川与八卦掌
一般认为,八卦掌的创始人是董海川3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城南朱家务
(一说为坞)村人,族居山西洪洞,明代迁至河北藁城,后迁至今河北雄县开
口村,数代后,又由开口村再度迁居文安县朱家务。有关董海川的生卒年代,至
今说法不一,早期记述多言其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卒于光绪八年(1882
年);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研究员在其《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中认为^2, 卦掌创
始人董海川
其应生于1813年,即清嘉庆十八年;此外,民间尚零散流传有生于清嘉庆元年 (1796年)、嘉庆六年(1801年)、嘉庆九年(1804年)的不同论述。
有关董海川生平的文字记述,较早见于清光绪九年( 1883年)春二月,由尹福等人为其师所 立的墓志铭文。该碑文由铁岭贵荣撰笔,碑中有“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 不遗余力,性好田猎”等关于董海川的情况记述。董海川自幼喜武,少年时即以武勇名动乡里, 弱冠后游历四方,受道家修炼术的启示,创编成八卦转掌之术;后净身为太监,人京供职于肃 王府,其武功被王府总领班全凯亭发现,遂拜为师,从此八卦掌始传出;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 离职后,游居弟子处传拳授徒;于光绪八年(1882年)冬去世,由尹福等弟子葬于北京东直门外 小牛房村南,先后共建碑四座,记载其生平事迹。董海川先后教授有弟子上千人之多,“请艺者 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华、马维骐、史纪栋、刘德宽、樊志湧 (勇)、梁振蒲、刘凤春等多人,仅见于墓志碑文中所记门徒,就达五十六人。在八卦掌的源流 问题上,同样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至于董海川是否于九华山从毕澄霞学“八卦掌”之考,康戈武 先生及吴志泉、黄万祥先生,均以九华山实地考证为据进柠过论述,而结论不一。
(二) 以奇巧著称的董海川八卦掌体系
众说纷纭的拳学源流,身世不详的创始师祖,武艺超凡的八卦宗师,这一切都使董海川八 卦掌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事实上,长期以来,八卦掌的拳学体系也正是凭借着与众不同以
奇巧著称的特色一直享誉中华武林。
彰显周易八卦思想的拳理、拳技
刘敬儒在其所著《八卦掌》一书中认为:“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内家拳 术。由于习练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八步,恰合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 位,故名八卦掌。”孙禄堂于1916年所著的《八卦拳学》一书中写道:“是编为修身而作,取象 于数理,立体于卦形,命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卦连环掌。”八卦掌利用周易八卦的理论来作为 本门武学的基本拳理,首先在拳理上表现出了博大精深而又神奇巧妙的一面。根据“一阴一阳 之谓道”的传统易理,八卦掌划圆绕圈,循行八方,不仅与后天八卦图进行外观上的对应,而且 拳理与易学八卦理论紧密协调。“$则通,通则久〇”从两仪、四象到化生万物的八卦,整个周 易处处体现一个“变”字。八卦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变”字才其妙无穷。八卦掌的“变”在 具体技术上则体现为,其动作设计总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Xf手不知所措;其力法也总是 一触即变,从来不与对手拼蛮力,稍一接触,如果感到对手的力比自己的还大,立刻改变力法 或招式使对方落空,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后续打击。这种具体技术上的“变”,也是 使八卦掌在技击上赢得“奇妙莫测”之誉的重要因素。
以绕圆走圈为主的奇特功法
首先,八卦掌的整套功法有动功,也有静功。站桩分为动桩和静桩,其中的静桩和坐功、 卧功都是静功,动桩和转、换、打都是动功,动为阳,静为阴,这就构成了八卦掌功法组成上的 阴阳特征。这种动静兼顾的功法特征,既可通过静功的作用使习练者具有扎实的内功基础,又 能在动功的作用下把功力转化为活的实战能力,动静功法的结合同时又使习练者涵养精神,锻 炼身心。
第二,八卦掌的转圈是顺时针和逆时针兼顾,换式是左右完全对称的。其意为统揽阴阳,
环顾八方,左右互练,阴阳相易。同时,在实战中,这种功法特点又可以使人全身协调,四方兼 顾,不轻易为敌所乘。
第三,在功法训练上,其掌法有仰、俯、竖、抱、劈、撩、穿、挑,步法如摆、扣、起、落、 进、退,身法、劲力如走、转、抒、翻、伸、缩、开、合、动、静、刚、柔等,总是讲究上、下、左、 右、前、后相间,法含阴阳,变化多端。它以八个掌式动作为基础,然后按阴阳相配的原则组合 出无数实用的散手组合,纵横联络,奇正相生,因而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同时又可以提纲挚领, 易于掌握规律。这便是八卦掌在功法结构上的阴阳之“变”。
第四,绕圆走圈是八卦掌功法的核心和区别于其他拳种的主要特征。八卦掌的功法可分 为四大部分:站、转、换、打。站,是站桩,用以聚气、长力、定神、敏锐触觉、加强实战中的自 然反应;转,是转圈,用以采气、定神、使气布达于四肢、加强腿力、强化实战中的手眼身法步 意识;换,是换式,指练功和技击过程中的动作方向转换,其另一重要作用是 加强实战中的组合手法和后续手法意识;打,是单操,即把单个武术动作一一 拆开,反复进行实战操练。这四部分功法中的换和打实际都是从绕圆走圈中 派生来的。绕圈走转同时又是加强腿力的极有效的功法,八卦掌重点训练两条 腿,发挥腿的主动作用,在进退攻防的环境中,利用步法的转移闪让,诱敌扑
空,出其不意,侧面迂回,突击进攻。圆形循环无端,往返无滞。在圆形转动中,自己的目标始 终在转移,使对方难以击中。对方的目标常在我的圆形中心,体位转移幅度小,容易命中。在进 行游身连环活步训练时,行走中不断进行各种动作变化,一动即变,一变再变,在这种情况下 训练应变技能。这种功法奇特、灵活机动的转走训练,被人称为“活桩步”,更因配合呼吸,又 称作“活步气功”。所以绕圆走圈被认为是八卦掌的基本功和核心功法,同时也是八卦掌区别 于其他武术最明显的外在特征。
浏览2,0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