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剑动作名称
预备动作
预备势
(一) 并步持剑举臂上指(苍松迎风)
(二) 仆步持剑前视(蛰龙伏穴)
(三) 并步持剑前指(仙人指路)
(四) 弓步抱剑(胸前挂印)
第一段
(五) 弓步斜斩(横剑斩纛)
(六) 架剑燕势平衡(大鹏展翅)
(七) 转身提膝独立托剑(关公挑袍)
(八) 击步回刺踢腿撩剑(回马转锋)
(九) 叉步反手下刺(海底捞月)
(十)提膝独立云剑(魁星仰斗)
(十一)撩挑架剑举腿平衡(白鹤亮翅) (十二)后刺剑望月势平衡(鹭眠沙汀) (十三)挽花抽格探身平衡直刺(青龙出洞) (十四)叉步云剑反手上击(丹凤朝阳)
第二段
(十五)击步翻身砍剑(饿虎扑食)
(十六)背刺剑虚步抽格(金蝉脱壳)
(十七)云剑跃步横斩盘腿平衡(飞鸟投林) (十八)踢腿平斩剑(童子拜佛)
(十九)提膝独立挑剑上举(举火烧天) (二十)弓步劈剑(裁截昆仑)
第三段
(二十一)歇步抱剑(面壁中岳)
(二十二)仰身举腿后刺(怪蟒挺身)
(二十三)击步转身后退撩点剑(猛虎归洞) (二十四)盖步回身反劈剑(白猿献果)
(二十五)下刺剑探海平衡(金龙探爪)
(二十六)挽花坐盘反手撩挑(犀牛望月) (二十七)挽花翻身坐盘洗剑(老马卧槽)
第四段
(二十八)云剑绕背仰身后刺(银蛇缠身) (二十九)跃步砍剑(飞虹掠日)
(三十)翻身挽花(梨花舞袖)
(三十一)撩挑架剑举腿平衡(白鹤亮翅) (三十二)云剑提膝下击(金鸡独立)
(三十三)盖步点剑(蜻蜓点水)
(三十四)拧腰翻身(鹤子翻身)
(三十五)提膝独立下点(探海斩蛟)
(三十六)反手撩挑望月势平衡(回头望月) (三十七)翻身仆步砍剑(灵猫扑鼠)
(三十八)跺脚马步格剑上架(霸王卸甲)
第五段
(三十九)弓步直刺(巧女纫针)
(四十)左右虚步格剑(湘子挎篮)
(四十一)跃步崩挑后举腿平衡(喜鹊登枝) (四十二)云剑仆步下压(怀中抱月)
(四十三)提膝独立直刺(专诸刺僚)
第六段
(四十四)跃步翻身抄挂(哪吒闹海)
(四十五)跳步抄挂(燕子抄水)
(四十六)跳步抄挂(燕子抄水)
(四十七)跳步抄挂(燕子抄水)
(四十八)跳步提膝独立举剑(鹞子钻天)
第七、八段
(四十九)斩格洗刺击劈(散剑) (五十)退步左右剕剑(游鱼摆尾)
(五十一)掷剑(飞龙腾起)
(五十二)反手接剑提膝独立(龙归沧海)
结東动作
(五十三)仆步持剑前视(蛰龙伏穴) (五十四)并步持剑前指(仙人指路) (五十五)并步持剑前视(固守门户) 收势
二、峨嵋剑动作图解
预备动作
预备势
面向南,两脚并步站立,左手反握剑 柄,使剑贴靠前臂垂立于左臂后面,剑尖 朝上,右手五指并拢贴靠右腿侧,掌指朝 下,两肘微屈;立正姿势站好;眼向身体 前方注视(4-1)。
要点:两肩松沉,两肘微向前牵弓丨, 挺胸,直背,收腹,腿要靠拢,膝要挺 直,五趾要抓地。
(—)并步持剑举臂上指(苍松迎风)
左脚向前上一步,左腿屈膝,右腿在后伸直;右手由身前向左摆动,手背朝前,左手持剑不变;眼 视右手(图4-2)。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步,两腿直起;右手握成剑 指屈肘向左、直臂向上弧形绕行抄起直举,手心朝后,剑指朝上; 左手持剑不变;头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4-3)。
要点:剑指向上抄起直举的动作,必须与两腿直起的动作一起 做,一起完成,不要先站直后再做举臂;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步,膝 要屈,然后两腿一同直起;直起时要慢慢地向上站起,身体要有向 上拔的意味;并步举臂上指,头要向上顶,颈项要竖直,身法保持 正直。
(二〉仆步持剑前视(蜇龙伏穴)
右手剑指臂外旋,从上屈肘向左、向下绕行,手心朝上; 眼视右手(图4-4)。
上动未停,右手剑指继续直臂向下、向右绕行,拇指一侧 朝上;与此同时,左手持剑臂外旋使手背朝后,从下直臂向左、屈 肘向上、由面前向右绕行至右肩前,拇指一侧朝下;眼随右手(图 4-5)。
上动未停,两腿屈膝下蹲;随即左腿伸直,左脚擦着地面 向左侧伸出,脚尖里扣,两腿成为左仆步;与此同时,左手持剑继 续直臂向下、向左绕行至左脚处,拇指一侧仍朝下,剑身仍贴靠臂 后;右手剑指则继续屈肘向上绕行至右耳侧,拇指一侧朝下;身稍 左转,眼向前方注视(图4-6)。
要点:右手剑指与左手持剑的绕行动作,两手绕行与两腿 下蹲成仆步的动作,都要协调一致。左脚伸出时,一定要擦着 地面较快地伸出;成仆步后,防止右脚跟和左脚外侧部位离地 掀起,防止右腿膝部向下跪、臀部向上翻、背部向上拱的现象 出现。
(三〉并步持剑前指(仙人指路)
身向左转,重心向前移 动,左脚尖外展朝东,左腿 顺重心前移之势屈膝,右脚 随之向前屈膝与左脚并步;然后两腿直起,左手持剑移 至身体左侧垂立,剑尖朝上;右手剑指即从右耳侧直臂向 前平伸指出,屈腕使剑指朝 上,手心朝前;眼视右手剑指(图4-7)。
要点:保持身法的正直,剑指高与眉齐。
(四)弓步抱剑(胸前挂印)
左脚跟外展,身向右转,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向右跨步铺 腿伸出,形成右仆步;与此同时,右手剑指臂外旋直腕使手心朝 上,从身前屈肘向下,直臂向右弧形绕行至右脚处,拇指一侧朝 上,剑指朝右;左手持剑在身体左侧向上平举,拇指一侧朝下,剑 身仍贴靠臂后;眼随右手剑指(图4-8)。
身体重心移右;右腿顺势屈膝,左脚向正南方向跨上一步, 左腿屈膝,右腿此时伸直,成左弓箭步;与此同时,两臂向身前屈肘环抱,左手持剑拇指仍朝下,手心朝外,剑身平举,剑尖朝左; 右手剑指放开,握于左手的外面准备接握剑柄,手心朝里;眼视左 侧前方(图4-9)。
要点:此动的仆步虽非定势,也要使右脚尖里扣,也要避免掀 脚、拔跟、跪膝、翻臀;弓步抱剑,两肩要沉,两肘要平,腰要有 塌劲,剑身要举平。
第一段
(五)弓步斜斩(横剑斩纛)
右手将左手之剑接换过来满把正握,臂内旋使手心朝下,剑身 扁平,从身前挥臂使剑向前、向右下方直臂螺把斜斩,剑尖斜朝右 下;左手握成剑指,在斜斩的同时从身前向前、向左上方直臂斜 举,手心朝上;眼视剑身,弓箭步不变(图4-10)。
要点:斜斩时,挥臂动作要快而有力,注意把法要由满把变为 螺把,腕部要活,左手剑指与剑尖要形成斜直线,身体略向前探, 但须防止拱背、弯腰。
(六)架剑燕势平衡(大鹏展翅)
右脚向前屈膝与左脚并步;右手握剑臂外旋使手心朝上, 屈肘将剑向上托起由额前钳把向左平带,拇指一侧与剑尖朝右,刃 分上下;与此同时,左手剑指屈肘向上、向右弧形绕行至右臂里 面,拇指一侧朝下,两臂在胸前交叉;眼视右方(图4-11)。
上动未停,两臂从胸前下沉,右手握剑臂回环满把使剑尖 向上、向左、直臂向下、臂外旋向右、向上、向左绕行一周半,右 臂至侧平举部位将剑横架于头顶上方;左手剑指臂回环直臂向下、 向左弧形绕行至侧平举部位,屈腕使剑指朝上;在两臂至平举部位 的同时,左腿伸直站立,右腿向后屈膝弧状举起,右脚脚面绷平, 成燕式平衡;眼视左手剑指(图4-12)。
要点:两臂回环使剑绕行向上架起时,剑尖要绕立圆路线,不 能偏斜,也不能使剑尖碰地;至燕式平衡时,右臂略高于水平部 位,剑身须横平,身躯要抬头挺胸,右腿要尽可能地向后高举,但 要防止由于右腿高举而使身躯过于倾俯。
(七)转身提膝独立托剑(关公挑袍)
剑尖与右脚的方向不变,身躯 直起以左脚掌碾地为轴从右向后转;
转身之后,右腿即屈膝提于身前,
右脚脚面绷平,脚尖斜朝左下;右 手握剑屈肘收至面前将剑平托端住,
手心朝对面部,剑尖仍朝东方;左 手剑指随身转动,屈肘附于右腕里 面,拇指一侧朝下,手背朝对面部;
眼视右侧前方(图4-13)。
要点:转身时,只有左手剑指随身转动,右手剑尖始终保持方向不变;右脚在转身时已落下,但 仍须在身后保持方向不变,也不可沾地,待转身之后,它变为在身 前提住;转身要快速稳健,提膝要高,托剑与额齐高。
(八)击步回剌踢腿撩剑(回马转锋)
右脚向正东前方上步,两腿屈膝;左脚擦着地面疾快向前 击碰右脚,右脚即离地面(图4-14、图4-15)。
右脚随即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右手握剑直臂 钳把使剑尖向下、由右腿外侧向后绕行插伸;同时,左手剑指直臂 上举,身向前探;头向右转,眼随剑尖(图4-16)。
上动未停,右手握剑直臂螺把向身后平伸直刺;与此同时, 左脚离地屈膝提靠于右脚里侧,以右脚掌碾地为轴使身体随刺剑之 势从右向后转;转身后,左脚即落地与右脚并步,两腿仍屈膝成半 蹲;左手剑指从上向身后下降平举,拇指一侧朝上,剑指朝后;眼 随剑尖(图4-17)0
上动未停,右手握剑臂外旋使手心朝上,屈肘满把使剑向 上、由身左向后绕行撩挑,手心朝里;与此同时,左手剑指臂内旋 使拇指一侧朝下,从后直臂向下、屈肘向前绕行至右臂腋下;眼视 前方(图4-18)。
上动未停,右手握剑继续使剑尖向后、向下、向前绕行反 撩,至前方时屈肘将剑向右耳 侧带回平举,手心朝右;左手 剑指即向前直臂平伸指出,拇 指一侧朝上,剑指朝則;在右 手握剑向耳侧带回的同时,右 脚向前平伸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左腿屈膝不变;眼视前方(图4-19)。
要点:上面的分解动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间不能有一处停 顿,要一气呵成;击步前进时,两腿屈膝,行进中保持水平线的前 进,直到回身踢腿,都不可有忽高忽低的现象;回身刺要与向上撩 挑的动作结连成一个整体,刺与撩的中间不要有割裂的痕迹;踢腿 要有力,支撑腿要稳固,身法要注意沉肩、直背、塌腰;击步前进 是诱敌深人,猛然回身直刺是袭击,撩挑与反撩是袭击的变化,要 理解这些方法的意义。
(九)叉步反手下刺(海底捞月)
右脚向身前落步,脚尖外展,右腿屈膝半蹲,左脚跟离地掀 起,左腿挺膝伸直,身向右转,两腿成大叉步;与此同时,身躯向 左侧倾,右手握剑随身躯侧倾之势使剑尖向下、向右(后)绕行至 左脚处,直臂螺把反手下刺,小指一侧朝上;左手剑指则直臂向 下、屈肘由右肩前向上、向左(前)绕行,直臂伸出,拇指一侧朝 上;眼视剑尖(图4-20)。
要点:腰要拧,背要拔,脚跟虽离地,但仍要有一股蹬踩的 劲力。
浏览4,3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