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武术运动员选材
根据现代科学选材的理论和武术专项的特点,结合传统武术的训练经验和楷模武术运动员 的素材,将具有从事武术专项运动特殊能力的儿童挑选出来,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使其先天 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得高水平的竞技水平,从而提高武术人才的培养效益和速度。选材的 内容和方法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选材年龄
据有关资料,全国优秀武术运动员开始取得名次的平均年龄男子为14.4岁,女子为14.3 岁,而训练年限平均在六年以上。年龄变异幅度:男子密集,在13〜17岁,女子在12〜16岁。 该资料分析,从长拳发展的趋势出发,以优秀武术运动员成材年龄结构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建议武术早期选材年龄应为男子8〜9岁,女子6〜7岁为宜。
(二)遗传选材
根据遗传选材的有关理论,结合武术专项的特点,有关材料认为,应对以武术专项必备的、 受遗传制约较大的指标(如形态中的身高、体重、面貌、心肺功能及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等) 为主进行筛选。其具体方法有:
- . 了解父母兄妹等直系亲戚的体质、体形、疾病史。
- . 了解父母兄妹等直系亲戚的运动史。
- .本人的体质、体型、疾病情况和运动爱好、特长及成绩。
- .利用有关仪器测定本人的骨龄、指龄、红白肌比例及心肺功能状况等。
(三)身体形态
鉴于武术是单人上场(对练和集体项目除外)进行套路演练,加之长拳类项目对风格、姿 态上的严格要求,对儿童、少年形态上的选择也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 .容貌和五官:五官端正,瓜子脸型,眼睛黑、亮、大而有神,眉目清秀、颈稍长,头发 乌黑,从整体看英俊、美观。
- .外形身材:上肢较长、下肢适中,腰相对较短,脊柱无侧弯,正常生理曲度明显。两肩 平正,切忌方肩、扣胸和鸡胸,膝、踝、肘、腕围度较小且灵活,骨盆直径较小,跟腱较长, 足弓明显。整个外形修长,有曲线;行走协调自然而有风度。
- .身高、体重:据全国武术比赛大会上优秀运动员综合测量材料分析,以预测发展为中等 身材为宜,可以本地区或本省市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的指标为依据进行相关评价。
(四)机能状态
- .心血管机能:据近几年来用遥测心率仪对运动员在演练套路中的测试,长拳、南拳以及 刀、剑、枪、棍术中最高心率平均可达180〜190次/分,个别可达210次/分,女子略高于男子。 从心率的次数来看,已属极限强度运动,说明武术对心血管功能要求甚高。因此,对预选对象 要进行全面的心血管机能检查,简易方便的方法是测量安静时的脉搏、血压及30秒钟内20次起 蹲前后的脉率、血压、呼频、恢复时间等。
- .肺功能:从表1中可知,武术专项10〜11岁的学生与同龄一般学生相比,在呼吸频率 和肺活量上差异很小,但在屏息时间长短上明显优于普通组。因此,以屏息时间长短作为了解 肺功能的基本方法是有效的,有的用肺活量指数评价儿童、少年的肺功能好坏,实践证明是可 靠的。其公式为:
肺活量指数大者为优。
(1)武术组即在业余体校训练二年的学生,对照组即普通小学同龄学生; (2)测试时间和训练人员均同等条件。
3.生化指标
(1)血红蛋白量的检测:根据研究成果表明,套路演练前后,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血 红蛋白量升高越明显,平均提高1.15%克,有的高达3.7%克,这可能是肝、脾内贮存的较浓缩 的血液进入体循环,增加了血红蛋白量的缘故。而训练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升高不多,大多下降。 因此,把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大小作为选材的生化指标之一是有现实意义的。一般升高为良好, 下降则认为心血管功能反应和适应性较差。
(2)血乳酸的检测:长拳类型的全套练习属于极限下强度或极限强度练习,能量代谢以无 氧代谢供能为主,而乳酸堆积多又直接影响运动员完成全套演练的体力耐力,故可以血乳酸检 测的指标作为生化重要指标之一,即选择那些套路演练前后血乳酸差值较大,而且完成动作质 量较高的对象。
前庭分析器是维护身体平衡的主要机能系统。虽然前庭机能的稳定性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 但预选前庭分析器机能稳定的儿童、少年,对成材训练也有重要的关系。最简便的方法有:
(1)动平衡实验——转圈:让受试者站立,以左手抓右耳,以每5秒转一周的速度转10周 (原地进行)后停止,然后向前方走5〜8米,测量其所偏角度,以角度小者为佳。
(2)静平衡实验——提膝支撑:闭目提起一膝,高与腰平,双手在胸前交叉抓住并牵拉, 肘平抬高与肩平,测量其维持平衡的时间,以支撑腿移动算结束,时间长者算优。其参考标准 是优>11秒;良〜6〜11秒,及格〜5秒。
(3)旋转试验:令受试者在旋转椅上,闭目,以每周2秒速度按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周, 测定旋转前、5周时、10周后的握力各一次,比较其握力变化情况,以增长为好,减少为次。
(五)身体素质
预选对象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武术技术的发展水平。
一般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武术高水平的发展。其测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参照身体 素质表。
(六)专项素质及基本技术
此项选材主要是对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儿童运动员和年龄在8〜14岁的武术运动员而言。其 测试项目及要求参照专项素质及基本技术表
(七)心理机能素质
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能力有重要影响.选材应予足够重视。
- .神经类型:内向安静型,属多血汁型+胆汁型。选择平衡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爆发力 强,定位能力好的儿童。
- .接受能力:可塑性强,思维敏捷,善于模仿,聪明伶俐,反应快。
- .胆量:勇敢、顽强、有创新精神,敢于接受新、难动作。沉着、果断,有恒心,有毅力, 不怕困难,不畏强手。
- .精神文明:组织纪律性强,谦虚好学,有礼貌,乐于助人,崇文尚武,武德好。
以上心理机能素质可以通过家访、校访、个别谈话、活动性游戏,针对某些需要的问题, 安排具体的任务进行观察评定。
总之,武术运动员的选材,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选材时,开始可以多挑选一 些运动员,经过试训阶段的考察后,最后决定取舍,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选材的质 量,才能尽快地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优秀的武术运动员。
实战攻防技术运动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实战训练和心理训练。
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训练手段,改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发展运动素 质,提高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的训练。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和进行比赛的有力保证,主 要有以下内容与方法: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在实战中占有重要位置。抱、扛、摔需要力量;拳、脚既要有速度, 又要有力量;攻防中反复完成技术动作和战术动作并使之不变形,则需要力量耐力。因此,训 练中应着重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常用的方法有重复法、强度法、极限 法、静力法、循环法、间歇法及阶梯式训练法等,以进行各种负重和持重的力量练习。
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运动员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由于交战双方的技、战术都是以 不同的速度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速度能力决定着技、战术运用和发挥的成效。按速度在实 战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和位移速度。常用的方法有通过打移 动靶、条件实战、空击训练、负重训练及比赛等,来进行视动反应、重复反应、预先激发和变 速训练。耐力训练:耐力素质是人体在长时间负荷下抵抗神经、肌肉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 如散打比赛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场三局、坚持到比赛终结的充沛体力,以保证技、战术的运用和 发挥。所以,耐力素质对运动员的影响十分显著。耐力素质训练一般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 耐力训练、体力训练三种。多采用长时或短时的持续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合阶跑、跳 绳、空击、打沙袋、打脚靶,以及“坐庄”式实战等训练。
柔韧训练: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的伸张能力。对抗项目的运 动对柔韧素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柔韧性训练不足,往往会造成肌肉、韧带僵硬,动作幅度小, 不仅直接影响技击机能的提高,而且会阻碍力量、速度、协调能力的发展,还易使运动员在训 练和比赛中发生损伤。柔韧训练包括肩、臂、腕、腰、髓、腿、踝等部位,常采用动力拉伸和 静力拉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又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方式。
灵敏训练:灵敏素质是指身体在短暂时间内变换位置的能力,是运动员各项素质和技击技 能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它取决于运动员的爆发力、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协调能力等。 训练方法有:静物躲闪、躲闪摸肩、多吊袋摆荡闪身及各种游戏性练习等。
功力训练:功力训练是指以提高打击力量和抗打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专门性训练手段。 它融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为一体,是运动员必备的一项能力和独特的训练形式。 打击力量训练的方法有:打沙袋、打脚靶、打墙靶、打木桩等。抗击打训练的方法有:拍打工、 倒地功、抗撞练习等。
浏览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