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豪还曾经致力于古代射书的整理出版。1940年4月,在唐豪推动下,上海国术协进会编辑了《清代射艺丛书》,由现代印书馆出版发行。丛书原计划收清代稀见 射书八种,分成甲、乙两集,每集各收书四种。后由于财力不济,只出版了甲集, 收清代顾镐《射说》、李垛《学射录》、黄百家《征南射法》、刘奇《科场射法指 南车》四种书。唐豪为丛书写了序,还在每种书前写了简短的提要,说明了原书的收藏者等。自20世纪以来,这几乎是唯一的古射书丛书,尽管规模不大,所收射书也仅限于清代,又未能按原计划出齐,但唐豪的苦心孤诣至今令人感佩不已。
近几十年来,对古代弓弩和射法的研究上,古兵器学的前辈专家周纬(字传经,号星槎,贵州镇远人,1884-1949)做了不少工作,他成就甚多,对中国古兵器的研究成果则主要反映在《中国兵器史稿》一书中。②该书各章都有专讲“射远器”的内容,文献和实物资料都比较丰富,将分见于各章的射箭内容串起来读,大致可见中国弓弩的发展历程。但《史稿》成书比较早,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考古 发现未能采用,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未能吸收。周纬是一位高才博学而中西兼通的学
① 《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五辑,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64页- ②周纬:《中国兵器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版。
者兼政治人物,可惜晚节不终,在民族大节上有严重污点,我们不以人废言,对他 在中国古兵器史学科上的创始之功应当予以肯定。近年,杨泓先生对弓弩历史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充分利用考古资料,集中研究汉以前弓弩的发展演进和主要特点,提出不少很有说服力的观点,较之前人有更大的推进。①除此而外,考古学界关于弓弩的专题论文亦复不少,因散见在各有关刊物上,难以备述。
寓居香港的英国学者谢肃方(Selphen Selby )先生,于2000年出版了英文版的 《中国射术》(Chinese Archery,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书。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唯一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射史的专著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不但广泛征引了考古资料,而且还充分征引了中国古代的射书,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射书。作者 对其中若干重要的射书做了详细考证和引录,而其中有些是稀见书,是笔者在读到 《中国射术》之前所不知的或知而未见的。于是这部书同时又具有了研究中国古代射书源流的性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读到《中国射术》之后,我主动与谢肃方先生取得联系,向他征询几种稀见射书的海外收藏情况。承蒙谢肃方先生慷慨支 持,当即给了我多种复印本,从而使本文得到重要的资料补充。在此,我向谢肃方先生表示真诚的谢意。
下面,是笔者研究中国射史的一篇文献目录的考证之作,我将它视作中国射学民族体育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迄今,除三礼有关射礼的篇目及后世的注疏之作 拟另作研究,不收入目录之外,我搜集到的我国古代射书书目凡126种,其中已经 亡佚了的50多种,存世的有60余种,还有少数存佚不明的。虽然这项工作我做了多 年,但限于学术水平,也限于图书搜求的诸多困难,相信还一定会有不少遗漏,甚至会有眉睫之失。所以,我所提供的只能是我国古代射书的一个基本目录,希望它 大致上可以反映我国古代射书的概况,也希望通过我的粗浅考证,能约略展现我国古代射学发展演进的某些轨迹和特点。
三、古代射书存佚考略
1.《逢门射法》二篇,撰者佚名,佚。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著录。唐代颜师古《注》曰:“即逢蒙。” 《史记》卷128《龟策列传》:“羿名善射,不如雄渠、蠢门。”裴驷《集解》云: “刘歆《七略》有《蠢门射法》也。”据此,《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逢门射法》是从《七略》中移录过来的,亦见此书西汉已出现,疑是先秦人依托逢蒙所撰 写的射书。关于此书,宋代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清代姚振孙《汉书艺文志条
① 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32页
理》、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以及唐豪《中国武艺图籍考》《我国体育 资料解题》等均有所论列。
按,逢蒙是古代传说中的著名射手,他的名字和事迹在先秦典籍中多有所见, 但各说不一。一说逢蒙曾学射于后羿,后杀羿。《孟子•离娄下》:“逢蒙学射于 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为愈己,于是杀羿。”赵歧《注》:”羿,有穷后羿, 逢蒙,羿之家众也。《春秋传》曰:羿将归自田,家众杀之。”清儒焦循《孟子正 义》:“古司射之官多名羿,故赵氏明此羿为有穷后羿,非他司射者也。”①《荀 子・王霸》:“羿、盘门者皆服射者也。”王先谦《集解》引清儒郝懿行曰:“蠢 门,他书或作‘逢蒙‘,蒙、门音转,实一人耳。此及《史记•龟策列传》作 ,蠢门’,《汉书•艺文志》作‘逢门“逢”即‘盛‘字之省。古读盘、蓬同音, 故逢门之逢亦读如蓬。”②先秦文献又作“盛蒙”,《吕氏春秋•具备》:“今有 羿、盘蒙,繁弱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汉高诱《注》:“羿,夏之诸侯,有穷之君也。善射,百发百中。盘蒙,羿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繁弱, 良弓所出地也,因以为弓名。"③一说盘门学射于甘蝇,射甘蝇《吕氏春秋•听言》:“造父始习于大豆,蠡门始习于甘蝇,御大豆,射甘蝇,而不徙人以为性者 也c ”《列子•汤问》:“甘蝇,古之善射者,鼓弓而兽伏鸟下。”④一说逢蒙是射法的创始者,清代张渴辑本《世本》:“逢蒙作射。”张注:“《世本》言逢蒙作射者盖作射法也c ”我以为此说比较有道理⑤
2.《阴通成射法》十一篇,撰者佚名,佚。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著录。清代姚振孙《汉书艺文志条理》卷4: “阴通成未详。"⑥按,兵技巧射书多用人名,应该都是当时以射名世的人物.这位“阴通成”和后面的“魏氏” “王贺”等,事迹于史无考,想必是汉代或汉以前的著名射家。
3.《李将军射法》三篇,汉李广撰,佚。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类著录。唐代颜师古《注》曰:“李广。” 据《史记》本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为饮,专以射为戏,竟
清•焦循:《孟子正义》卷8《离娄章旬下》下册,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41页。
王先谦:《荀子集解》卷7《王霸篇第十一》上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5页。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卷18,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5页。
杨伯峻:《列子集释》卷5,中华书局1879年版,第182页
《世本八种》,同上,第18页。
清•姚振孙:《汉书艺文志条理》,见《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第97页 以下凡引此书者皆同,恕不出注.-
死。……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矣。”又:“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镂,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竟射之。”①李广善射,“猿臂善射”成了后世善射者 的标志,故托名李广的射书也不一而足。此书是否李广所撰,已难考知,隋、唐书 经籍志、艺文志未见记载,汉以后亡佚。
4.《魏氏射法》六篇,撰者佚名,佚。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类著录。清代姚振孙《汉书艺文志条理》 卷4: “魏氏未详。”陈直《汉书新证》:“景武昭宣侯表,有当涂侯魏不害,疑即 此人。”此说无旁证,可备一家。②
5.《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汉王围撰,佚。
《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技巧著录。颜师古《注》曰:“围,郁郅人 也。”按,王围的名字仅见于《汉书・赵充国传・赞》,这是一段很有名的文字: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将军白起,那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 郅王围、甘延寿……”王围的名字与一系列名将相提并论,足见他的确是一位西汉名将,可惜事迹失载。有郅,本义渠戎地。《后汉书・列传・西羌传》:“后八年,秦伐义渠,取郁郅。”李贤《注》:“县名,属北地郡。”③在今甘肃庆阳地区。
浏览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