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选才涉及到许多学科领域,内容和方法也甚为广泛,结 合武术专项的特点,应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 综合检测和评价。其主要测试内容和方法如下。

其一,武术记忆的测定,让对象看一组武术动作照片,然后 令其描述武术的各动作,主要根据其遗漏情况区别好坏。

其二,操作思维的测定:常用三个筹码的游戏或采用计算机 模拟研究。

其三,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定:可用马表测定反 应时。

其四,意志力的测定:要求对象2〜3次以最大力量、速度、 频率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根据前后完成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评价 其意志特点。

其五,心理状态的测定:可通过闪光临界频率和皮肤电阻的 测定,了解对象神经过程的易变性和心理状态的可变性,以及情 绪状态的特点。

其六、社会心理学方法的评定:采用调查、访问、座谈问 卷、个案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对象的个性特征进行评定。

心理选才要贯彻客观性、综合性、发展和整体研究的原则, 并且严格控制测试环境、条件,提高测试工作的效果和准确性。

二、儿童、青少年武术训练与训练的基本方向

武术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运动员积极的实践活 动,不断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武术项目的教育过程。这 个教育实践活动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运动实践的经验证 明,运动员要达到高超的武术技艺,必须充分地发展武术竞技中 所必需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而获得这些能力和品质是建立 在多年的训练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制订训练计划与训练的基本 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的制订并实施训练计划与训练的基本方向,能全面考虑 运动员德、智、体、美的兼顾发展,合理地发展各器官的机能和 素质,系统的掌握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武术造诣的深 度和广度,培养各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并创造武术多项的优异 成绩。训练计划一般包括多年计划、年度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 和课时计划,各种计划本身就有不同的结构、内容和特点,但在 任务、内容、运动量和手段选择上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制订各种计划要认真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和武术运 动的特点,客观借鉴前人经验,明确长远目标和不同阶段的任 务,在广泛征求运动训练学专家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草拟方 案,经过阶段性的实践——修改——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 程,使各种设想、方案、实质性内容和手段,符合客观训练实践 的规律,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1)多年计划的阶段划分和基本方向

多年计划也叫远景规划,它是根据本队的总任务和具体对象 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总体预测框架,这种长时间训练活动的构要付诸现实,除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付出艰辛的代价外,还得根 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客观修正或调整,排除一 些非可控因素的干扰,使训练进程不偏离预定的轨道,保证其稳 定性。多年计划一般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阶段,阶段的划分决定 于多种因素,涉及到项目特点、最佳成绩的年龄区间、训练体 制、条件、科学化训练手段等诸问题。我国训练学专家潘炎民、 田麦久等在总结国际国内训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将高水平 竞技选手多年训练的全过程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 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这样四个阶段”(《运动训练 科学化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无疑是武术专项多年计划 阶段划分的重要参考材料。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在 训练阶段划分问题上确未见诸于文字的记载,但是,众多的武术 家的实线总结已明确的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其基本观点可归纳 为:有形训练和无形训练两个阶段,有形者表现于外也,即武术 专项的手、眼、身、法、步,无形者运用内也,即识、胆、气、 功、神。笔者参考了这些成果和经验,调查了我国部分省市自治 区优秀武术运动员全过程的经历,从材料中获悉,全国武术训练 网络其主线是:省市专业队 体育院校武术专业重点业校设制年限一般为4〜6年,各体育院校为四年(重 点院校设制运动系武术专业从初中招生为6年),根据这样的训 练体制和年限,儿童、青少年武术多年计划的阶段应以三个阶段 为宜,即启蒙训练阶段、专项提高训练阶段、最佳竞技训练阶段。注:省、市专业武术队从小培养的年龄应提前1〜2年


  • 启蒙训练阶段启蒙训练阶段亦称基础训练阶段,男子一般6〜8岁,女子 6〜7岁为宜。儿童(男8〜9岁,女6〜7岁)时期,前庭分析器生长发育 最快,神经系统灵活性强,模仿能力具有极大的优势,学习和记 忆武术动作迅速并具有一定的牢固性,利用这一时期的生理特 点,较全面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组合、短套、培 养武术所需的基本专项意识(劲力、节奏、精神风格等)具有重 要的意义,同时这一时期也易于培养兴趣使之专一化,若管理引 导得法,能进一步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启蒙阶段的基本方向是:发展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打好武 术基本功基础,掌握初级武术套路和中高级的动作组合,培养武 术专项意识,提高兴趣和求知欲,建立良好的队风和学风,使少 儿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优先发展速度和弹跳素质;柔 韧性肩、腰、腿功及协调性要列为重点;武术意识从姿态、神 态、身法基本功抓起,逐渐过渡到动作演练情感培养的规范化; 主要器械(包括刀、枪、剑、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也应打下一 定的基础。



  • 专项提高训练阶段专项提高训练阶段也叫提高技艺训练阶段,年龄男子一般 11〜14岁,女子10〜13岁为宜,该阶段是将启蒙训练阶段所获 得素质和专项技术进一步巩固不断提高的时期。10〜15岁是向青少年过度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的旺盛, 中枢神经系统极大的可塑性、条件反射敏捷快速、精细分析能 力的提高,均为高难技术动作的掌握准备了基本条件;从心理 品质看,抽象逻辑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立性都大有提高, 加上意志和品质具有自觉的因素,使这一阶段的训练较之上下 二阶段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从全国优秀武术运动员取得 全国名次的成长过程分析,男子U〜14岁、女子10〜13岁年 龄阶段训练成效的优劣,基本决定了第三阶段技术水平可能突 破的高度,所以,有经验的教练员,对提高技艺训练阶段运动 员各方面情况甚为重视,最终下决心淘汰某些运动员也在这个 时期。本阶段的基本方向是:选择科学的训练手段,进行系统的重 点训练。素质训练多以专项身体素质为主,专项身体素质又多以围绕 解决某技术动作的问题进行,选择的内容与技术动作要极为接近 或相似;重视力量训练和速度耐力的提高,发展连续跳跃的能 力,对小肌肉群的发展要有计划的安排;巩固和强化武术基本技 术的良好动力定型,把武术风格训练贯彻始终,对手、眼、身、 法、步的特殊要求逐渐过渡到理性上的理解;根据对象的具体情 况(包括素质基础、技术优劣、特长、性格、情趣爱好等身体条 件等)确定不同的特长项目和整体风格。本阶段可以学习中级和高级的套路,长拳类的各项(包括自 选拳、刀、枪、佥h棍)和某些传统项目(拳术、单双、软器 械)均要全面了解,学习对练基本功。

浏览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