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意 拳形意拳是中国四大拳术之一,与太极拳、八卦掌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形意拳 打法刚猛,硬打硬进,重在象形取意,内外兼修,因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在内家拳 术中独树一帜。形意拳是人们长期从大自然的观察中,吸取各种动物之长,结合 五行之规律所创造出来的拳术。其意义为象形取意,在外为形,在内为意,心意 诚于中,肢体形于外,故称为形意。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 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5、量、鸡、鹦、燕、蛇、 骆、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象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整齐简练,严 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八 卦 掌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八卦掌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 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沿 圆走转,式式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融为一体,内外 兼修,是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八卦掌不用拳,是将手掌展开来做动作。 八卦掌还使用擒拿秘穴法,包含古代流传下来的擒拿抓捕法。八卦掌的动作是柔 软地使用身体,轻快地扭捻着,如蛇一般跃动,潜击对方下部。动作迅速旋转, 能一次面对多位敌人。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组成的图形。八卦掌又名“转掌”, 以其运动特征为绕圈走转而名。由于该拳的圆圈正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于是, 谓之八卦掌。八卦掌以向左沿圈绕走称为“阳仪”,以向右沿圈绕走称为“阴 仪”,是自身技术的基础,其他种种变化和作用,都是将攻防招术或一定锻炼方 法融于沿圈走转,其运动特点皆须符合绕走规律。八卦掌对敌时要用不停地走转 与对手周旋,避实就虚,避正寻斜,讲究以动制不动,以快动制慢动,强调制胜 之法在变动,形成了 “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八卦掌技法规则。

 











通 背 拳又称“通臂拳”,在传统武术中源远流长。通背拳是指以摔、拍、穿、劈、攒五 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扇八法的运用所组 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冷 弹脆快。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很牵 强。传说中在战国时期的“鬼谷先师”传道云蒙山中:仿诸猿之栖息、猎食、争 斗、求生之法取其精华而成,始称为通臂,以通臂猿形为主,仿其形而练,旨在 加长臂力,击法单操居多,为一种练法。历经千载,至清末浙江人祁信,始创通 臂拳门,称祁家门(江湖称为老祁派),其子祁太昌采各家之长,将流散在民间 的通臂单手、单操、击法、练法柔化合一,继承发展了老祁派通臂拳,形成了一 种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以背力为法,放长击远先发制人,特殊练法的拳法;因 练法、击法独特,变化灵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钻五掌为主,又附会阴 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称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 脱离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力发腰背力达掌 尖,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正确运用心法、身法、气力,使之成为武 林中特殊练法的拳种,有别于“少林" “武当’’的拳种。
象 形 拳象形拳又名“仿生拳”,指将人或动物的某些生活习性、动作特征及形态,巧妙 地融入武术的攻防技术之中,以象形取意,形意并重为特征的一种拳术,主要有 猴拳、鹰爪拳、蛇拳、螳螂拳等。象形拳中的套路和动作十分丰富,以形为势、 以意传神,形象十分生动,其拳势多以动物命名,如“白鹤亮翅”“金鸡独立”“鹤 子翻身” “火鹏展翅”等0

猴拳是因模仿猴子的动作而得名。其动作既要模仿猴子窥望、出洞、攀登、跳颠、 蹬枝、抢食、滚翻、藏桃、吃桃、蹲坐、惊蹿、搔痒、入洞等机智、敏捷的形象, 又要反映出武术的技法,做到“形象似猴,法从形,形法兼备”。练习猴拳要求 做到:形要象、意要真、步要轻、法要密、身要活;对姿势的要求是耸肩、缩颈、 圆背、束身、弯肘、垂腕、屈膝、踮脚;手法主要有抓、拿、刁、采、甩、切; 身法主要有躲、闪、夹、抖;腿法主要有蹬、弹、踹、缠、点;步法主要有跳、 窜、挤、歹U;眼法主要有顾、窥、望、环、寻,讲究头转目旋,活泼多动。

鹰爪拳也称鹰拳,仿鹰之形,显攻之法的拳术。其手型酷似鹰爪(即五指第二指 节内扣,五指微分开),主要手法为打、抓、掐、拿、翻、压、锁、扣等突出抓 拿,多用上惊下取,里掏外刁,分筋错骨,拿打结合;突出特点是姿势雄健,手 眼犀利,身步灵活,发力刚爆。鹰爪拳演练起来,手如鹰爪上下翻,臂如鹰翅左 右振,猛如金鹰扑小鸡,缓如苍鹰翔九天,警如崖鹰伏山顶,活像一只雄鹰再现。 螳螂拳是模仿螳螂削足捕蝉的擒打动作结合武术技法而成的拳术。其特点为动作 刁敏,弹突有力,刚中含柔,柔里带刚,练法要求松肩、垂肘、活腕、抖臂、拧 腰、坐胯。螳螂拳打法上正迎而侧击,以巧快取胜,突出手法以刁、采、弹、崩 为主;步法有滑步、拖步、七星步等;身法多拧、缠、抖、闪等。劲力讲究刚、 脆、顺、巧;技法上突出“五快”,即手、眼、身、步、式快,另有“七长”“八 短”之说,演练时,两手似刀斧,挡风阻雨两臂摇,具有螳螂的形象和斗劲。








咏 春 拳咏春拳虽说属于南拳的一种,却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据传清嘉庆十五年间,福建 泉州有一位武林高手严四,因犯官府法令,携爱女严咏春逃离泉州到一小县城隐 居,咏春姑娘从小练就一身功夫,一日在河边洗衣,见岸上有只白鹤与一条大青 蛇相斗,心中顿悟,几经磨炼,终创咏春拳。功夫巨星李小龙早年就是练习咏春 拳,成名后对咏春拳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练习者。咏 春拳属于自卫拳,讲究防护,稳重灵巧,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对付攻击, 主要内容有藕手、小念头、标子、寻桥、二字刀、六点半棍以及木人桩等。藕手 是咏春拳的重要练习手段,是实战前的有效练习途径,李小龙对传统武术进行了 许多改进,但是很好地保留了藕手技法,可见藕手的重要性。咏春拳中典型的二 字钳羊马步形,带有明显的女子含羞的步态特征,具有良好的防御性,配合手 法、腿法,形成了短桥相接、连消带打、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特点。

 

  1. .器械。武术器械是传统武艺武术的基础,其最初是伴随着狩猎和战争 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后来的诸多武艺武术器械,实际上主要是由古代兵 器演化而来的。武术器械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短 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器械套路,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下面 介绍四种主要的单练器械项目。如表1-3所示:


表1-3单练器械项目















剑 术剑属双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的美称。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 截、抹、穿、挑、提、绞、扫等。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 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常见的剑术套路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 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醉剑、龙形剑、纯阳剑、 七星剑等。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故有“剑如飞 凤” “剑似游龙”之说。
刀 术刀由古兵器演化而来。刀法的主要特点是威猛、快疾、狠毒,气势逼人,刚劲有 力,如猛虎一般,因此素有“刀走里”之说,以身法为要,像跳超距,眼疾手 快,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是指运使刀的方 法,由于刀的形制决定了刀的技术方法以缠头、裹脑、劈、砍、扎、挂、架、格 等为主。演练时,一手持刀,另一手以掌配合,其特点是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有“刀如猛虎”之说。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刀术套路外,还有许多传统套路,如 八卦刀(其刀很长,大约同身高)、劈挂刀、飞凤单刀、提柳刀等
枪 术枪是古代四大兵器之一,被誉称“百兵之王”。枪法以扎为主,拦、拿为辅,扎 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故有“枪扎一线”之说。其运动特点是: 走势开展,力贯枪尖,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浏览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