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研究是推动中国武术良性有序发展的强大内动力。近 年来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显然, 如不引起注意并及时克服,传统武术的进程将是十分滞缓的。首先是要改变研究方法。有些研究满足于旧式理论的思维模 式.动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其实这种旧式理论的科研体系是种 巨大的历史惰性。对于传统的研究目的,并非是深切地缅怀,而在 于阐释它的现代价值和指示未来。经注式的研究方法,很难对传统 武术的现代化有理论上的突破。其次是要树立良好的学风,切忌 “空空如也”的皮毛之谈。要从事传统武术理论研究,需要相应的 学识积累和脚踏实地的探索精神。第三是要扭转重术轻学的习惯态 度。传统武术长期偏重实践感悟的结果,全然不顾理论研究应有的 评价规范。醉心于实践是可贵的,但只有学和术的结合,才能迸发 出传统武术的现代文明之光。第四是要形成一个严肃活泼的学术批 评风气。严肃活泼的学术批评,是保障任何一门学科理论健康发展 的必要机制,它弘扬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理性,“从学术研究 出发.鼓励讨论、批评、回应、再批评,通过这种良性的循环往 复.真伪得以分辨,规范得以确立,观点得以交锋,学术得以提 升”。这一点对于目前武术理论研究来说尤为重要,也是净化学风、 繁荣学术的生动体现。据我对传统武术走向的认识,建议是否可从作为基础理论的武 术史和作为应用理论的传统武术技术及训练理论、竞赛机制理论等 几个方面入手.去进行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六)传统武术要形成一套独特的推广模式传统武术在推广模式上首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则,即如何在 保持原有传统武术精华的基础上•面对社会群体对武术健身及了解 武术文化的简单需求.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技术上和教学上的统一 和量化。也就是说,以一种或数种大众容易学习掌握的传统武术套 路或技法作为主要推广的拳种(包括器械).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 神实质和技术形象鲜明地展现给世界,再借这种鲜明的形象识别系 统,带动其他各种传统武术推向世界。而现在传统武术在推广的套 路上不能统一,造成技术上的繁杂,使学习武术的人士(包括海外 人士)不能够体验到中华传统武术的丰富内涵。同时,在推广模式 上由于商业运作观念以及管理上的滞后,在服装、传统武术的表演 模式和推广模式上不能够形成群体优势.而在各自发展中削弱自己 的力量。要开拓武术市场,面对大众群体进行传统武术的教育,也 就是要摆脱竞技武术的模式,形成一整套满足大众健身及了解中国 传统武术文化的教材及训练体系。训练的主导思想由技术训练转向 健身需要及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教学形 式上要合理安排传统武术训练过程.形成统一模式,使训练过程由 枯燥的竞技武术模式变成满足大众需要的训练模式.从而使武术市 场人群和份额不断得以扩大。由于群众武术市场的扩大,反过来又 可以为竞技武术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七)传统武术要统一训练模式和武术礼仪统一训练模式是为了更加规范地操作和推广中国传统武术,使 推广过程更加简便易行。要建立形式多样而统一的训练模式的创编 原则,也就是从着重追求技术的竞技武术模式转向以趣味及健身为 主的社会群体模式。统一训练模式的建立,可以使推广的速度加 快,也可以根据社会群体的需求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合理地 教学安排。同时,对中国传统武术形成一致的风格及树立品牌形象 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建立统一传统武术训练模式的基础上,要对传统武术教学中 的各项礼仪进行规范。如将上课的礼节、课间的休息等进行统一。 这些看似细小的过程却蕴涵着中国传统武术理念上的延伸.只有在 点点滴滴的细节上处理好中国传统武术教学礼仪的规范•才会造就 中国传统武术教学特有的文化及训练气氛。中国武术界对武术礼仪 意识的觉醒是在80年代中期在比赛时对裁判员行抱拳礼的要求, 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在武术系统内的各项教学活动前后进行。但仅靠 一个抱拳礼的仪式反映不出中华武术所独有的丰富文化内涵。跆拳 道(包括日本的空手道),是通过缜密的形式礼仪上的安排,使学 者或观众能从中体会到韩国文化特有的内涵。中华武术对礼仪的诊 释首先缺乏一种明确表达习武的思想含义,如“尚武”、,・崇德”等 中华武术应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活动中统一在某一练习钱换时的礼 仪,以体现中华武术特有的文化象征。所以在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 转换当中加入适当的礼节、统一的规范要求,对中华武术的推广及 对练武者的心理影响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的中国是竞技武术一统天下的时代。竞赛体系庞大. 后备队伍充足,这在武术发展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从最高级别的 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到初具规模的市、县、乡级武术比赛;从具有 较高学历教育的体育院系到各级体工队和地方武术学校;从国家武 术管理部门到全国武术协会,竞技武术始终是工作的重点和培养的 目标。无论从人才后备、学历教育、竞赛体系、科研力量等方面. 其具有的竞技武术发展模式在我国武术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地位。武术要走向世界,进入奥运会,以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必须 走竞技体育的路子。可是,竞技体育的标准化、量化、单一化、可 比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的丰富多彩性,减弱了它的观赏性. 失去了它的观众市场。竞技武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竞技武术的发展前景非常让人担忧。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武术工作 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竞技武术由套路运动和散手运动两大 体系组成,故下面从这两方面讨论竞技武术的改革和创新。
—、套路运动的发展现状
武术套路练习是习武人最基本的练习方法,是根据习武者功力 程度的需求.把该拳种的许多单个的徒手或器械的攻防动作连贯起 来练习。不同门派、不同地域的拳术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套路运 动中表现出刚稳均衡的势态.姿势正确.方法鲜明,精神贯注,劲 力顺达,手眼相随,身法多变,起伏攻防,节奏布局恰当,呼吸得 法,和谐的韵律,合理的动作组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给人带 来强烈的动感.赏心悦目的感受。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武 术大赛的不断举行,套路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反应出了很多 的问题。社会的文明化、现代化促进了套路的发展,也使不少套路 本身越来越远离了武术的格斗本质。(一)套路形式的西方化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决定性地位无疑决定了现代竞技武术的两难 境况,如今的武术训练都转移到难度动作上了,竞技武术套路已经 抛弃了传统武术的技击内容,代之以没有用途的肢体动作组合,出 现了如西方体操中的跳跃、旋转、劈叉等动作,不再重视武术眼 法、身法、步法的练习。这样的局面只能导致运动员在速度和力量 等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而演练水平和动作规格却大打折扣。这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各种大赛的难度(系数)动作可以 看出,现在的武术竞赛套路编排不合理,不符合武术运动规律。武 术套路强调“高、新、美、难”,但近几年的竞赛套路只突出 “难工 运动员比的就是那几个难度动作.这几个难度动作出现了失 误,就等于失去了比赛。另一方面・这些难度动作不符合人体运动 规律。例如.运动员做完一个腾空旋风脚的高度旋转之后,马上接 做一个独立平衡动作,这样的动作就不连贯,给人以脱节感,而且 也失去了武术套路“行云流水般”的美感,没有了 “稳如山”的 定力。
浏览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