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人所共知,王成老师创编的二十七式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尤为显著。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存在四大保健特区一一背部、脊柱、腋窝和肚脐。实践证明,二十 七式太极拳对这四大保健特区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锻炼。一、背部现代医学发现,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经常锻炼背部,能有效激活这些 细胞,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中医也很注重背部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重大作用,如“刮箱”疗 法等。对背部的锻炼一般而言是靠外部力量的捶打、按摩等手法。在陈式太极拳中靠转 动缠绕来达到这一目的,二十七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了古代导引之术,用转和拔相 配合的方式使背部肌肉、脊柱得到有效锻炼,靠身体外部的伸缩导引达到疏通内部经络、 调和气血的效果。“转”字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要所在,各式太极拳对此都给予充分重视。二十七式太 极拳对“转”的要求和其他太极拳有很大的区别,别式太极拳谈论“转腰”,二十七式太极拳 具体为“转胯”,在此不做叙述。对“拔”字而言,虽然各式太极拳都有“含胸拔背”的要求, 但往往流于意念,而二十七式太极拳将“拔”明朗化具体化,这集中体现在“起势”“双撞” “掩手肱捶”和“收功”等动作中。以“起势”动作为例,双手由左向上、向右、向下在胸前划 一圈后,再由腹前手领肘、肘领肩、肩领背尽量向上拔起(注意不是重心上移),拔劲直达脚 踵,整个背部筋肉自然被调动起来,再加上胯的作用,使拔中有“旋”,仍然符合“缠丝”原理,继而调正身形,节节放松,由原来的拔势变为自然的落势,这样,背部在左右旋转的过 程中又加上上下方向的运动,便不再是一种平面运动,而是立体化的球的运动,一起一落, 使体内被调动起来的真气自然贯通。长此练习,可打通任督二脉。笔者在开始接触二十七式太极拳,练起式这个动作的时候,在“拔”“落”的过程中,便 觉一股电流似的东西由背及肩,经肩至手,指肚发麻、发胀,这就是紧、松、牵、拉、缠、绞达 到的效果。二、脊柱再谈脊柱。脊柱和背部紧密连为一个整体,锻炼背部和锻炼脊柱是分不开的。新医 学研究证明,人老首先是脊柱老,日本一家杂志报道,锻炼脊柱可防治100多种疾病,足见 其在整个养生保健中的重要地位,不过由于脊柱的特殊结构和部位,使它不能像手脚那样灵活运动,然而它却是手脚运 动的中枢,不可须臾离之。二十七式太极拳的旋转解决了这一难题;劲起于脚踝,旋转过 膝至胯,由两胯带动腰,由腰带动脊柱拧转,节节贯穿,直达颈椎,如此交替进行,即可达到 锻炼脊柱的目的。医学研究同样证明,脊柱做拧转时,能产生强大的生物能,向各脏腑和脑部以至全身 输送,补充能量,对病毒的侵袭有很强的抵抗作用。对脑血栓、老年痴呆症、中风偏瘫等疾 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三、腋窝腋窝蕴藏着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经常用手按摩刺激,可促进体液循环,使全身脏 器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二十七式太极拳对腋窝的锻炼是靠手肘肩的牵引缠绕进行自我按摩来实现的,这在 前文提到的几个式子中均有体现,在此再举“金鸡独立”式子为例说明。做第一个“金鸡独 立”时,手经胸前向上旋转而出,转至最高处时小指外侧斜向上,形成一牵引劲,小指是手 少阴心经之末,手少阴心经的起点是腋下的极泉穴。这样一旋转一牵引,必带动腋窝进行 运动。再往下接第二个“金鸡独立”式子的过渡中,肩一松,腋下原来相对的“紧”陡然松下, 肘贴肋走,又产生一轻轻的摩擦力,一紧,一松,一摩擦,使腋窝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四、肚脐人在母腹中,所有营养皆靠脐带输送,脐带可称为生命通道,出生后断脐,生命由先天 的营养状态转入到后天的营养状态,而脐带的断痕——肚脐部位仍然是修性养生之本,是 人体真气的宅府。医生用药物敷贴或针灸热敷此处,可以疗疾治病,注意肚脐的保养锻炼 可以起到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等作用。在二十七式太极拳中,有很多式子要求手摩脐走,起到按摩、沟通、安气的效果。王成 先生时常叮嘱:“肚脐是养性修命之处,手要贴着肚脐走。”道理即在于此。二十七式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远不止这些,诸如它的正架、反架、快架的独特锻炼 方法,他的发声同动作配合与调理三焦的微妙关系,也是片言难尽其妙,限于篇幅不作 展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养生保健作用是二十七式太极拳文的一面,其武之一面即其技 击之术,另有文章叙述。二十七式太极拳是太极拳苑中的一朵奇葩。一入太极妙无穷习拳有感要学良2009年10月份,因机缘巧合,我和朋友有幸一起得以追随陈式太极拳的王成老师习 练太极拳。从开始至今,虽然尚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却可谓收获颇丰,尤其在思想认识上 的感悟,使我这个有过习武经历的人大有“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的感觉。下 面结合本人的习武经历以及对中华传统武术复杂的心路历程,谈一下我对太极拳的粗浅 认识。和很多武术爱好者一样,我也是在八九岁时,在电影《少林寺》引发的武术热中走上练 武之路的。当时加入了德州黎明小学姜丁文老师的武术队。从四年级开始,每天早晚压 腿、踢腿、涮腰、练习国家规定套路(应是长拳的路子)。当然,私下里和伙伴免不了偷练电 影传授的“神功”。虽然我当时觉得我练的东西和电影中的“高深武功”没法比,但是通过 锻炼使我比同龄的孩子灵活得多,在和同学们瞎打胡闹、窜高蹦低中很有优势,就一直坚 持了下来,到小学毕业时,我已是姜老师教的那茬学生中少数几个拳、刀、枪、剑、棍套路都 学了的人之一。要学良演习左右擦脚本人的中学时代,因为师资、武伴、环境、家长等原因,我练武的条件失去了。好在那 些年“武术热”还没有过去,各类武术著作、杂志不少.给我留了一条按图索骥的路子。通 过广泛阅读武术书籍,我彻底否定了一切“电影神功”,并且对我以前的套路训练也发生了 疑问。但真功夫是什么样子?我困惑了。那个时期的武术书籍大力褒扬中华传统武术门 派众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形意、八卦、少林……各类玄功神技层出不穷,似乎真 功遍地、高手云集,却又“秘传”无数,好像无迹可寻,那时的武术宣传可用“怪力乱神”形 容。那几年,我一度放弃了练习,专心搜集各类武术书籍,企图沙里淘金,从书本中找出真 人、真功。最终,我否定了一切有套路的武功,觉得截拳道、大成拳才符合实战设计。1993年,我到石家庄读书,身处大城市,觉得可以找到好的武术老师,练武的心思又 蠢蠢欲动。在长安公园,当时有马虹老师教陈式太极拳,于是跟学了一段时间。但二十几 天后放弃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则路远;二则学校管得严,出入不便;三则被同寝室 的同学嘲笑:练啥不行,练太极,才几岁呀,别那么神道了;四则学的终归还是套路。后来 知道就近有教大成拳的高手,我听了大喜过望,于是虔诚拜见,得以允许。入门先站桩,站 浑圆桩,形如抱树、肩撑肘横、头顶臀坐,借此抻筋拔骨、易筋洗髓。期间我体验过一次推 手,觉得师傅还是有功夫的,但也有些疑问,从宣传上讲,桩功是大成拳求劲的根本功夫, 可师傅父子只要求我们一站40分钟,他们从来不练习。我们私下里嘀咕,师傅如果为指 导我们没练,功夫岂有保证;可如果不练功夫仍有,和宣传的桩功的重要程度又不一样。 因为抱桩要用力抻拔筋骨,我有时感觉无名指、小指发麻,下桩后好一阵才能恢复,于是询 问师傅,答日:这两根手指有陈伤,是排病反应,等不麻了就是治好了。我对此回答不很满 意,因为这两根手指确实从未受过伤。站桩一直坚持了半年多,后来发生了两件事使我决 定不练了。一件事是有个学轨迹拳的来拜师,师兄不知是不喜欢这个人还是出于什么考虑,上来 就让他站低架子的大式桩法,这个桩很累,没有一定功夫就站很伤人。但是师兄却要求那 人站40分钟。不到20分钟,那位就汗流满面、全身颤抖、面部扭曲,仿佛受了大刑一般, 我们一班人看了都不大忍心,那人就来了一天,就再也不照面了。另外一件事是师兄说功 夫深了,胸骨剑突会再长四指,如护心镜保护内脏。我们觉得不大可能,我硬着头皮说感 觉一下,师兄让摸了一下,说实话我没异常感觉,但碍于情面说了有,其他人也和我体会了 一下,都说有,皆大欢喜。但我自此觉得江湖水深,提不起再练下去的精神,慢慢就不再 去了。

浏览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