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毕业的时候,我在校图书馆见过一本王成老师著的《实用太极健身对练》,虽然练武 的兴趣已经不大,但那时已经知道王老师是德州人,且是名师之徒,就翻了几页,但没有 细看。工作后,生活发生较大变化,不大想习武的事了,只是偶尔看看武术杂志。大约在 2000年,发现《精武》有一期太极专辑,封面为王成老师的照片,觉得好奇,德州人也能上 杂志了买回读了读,感觉文章的路子和别人风格不大一样,比较平实地讲练法、技术, 没有什么玄虚的东西,在当时那些年的武术文章里,属于异类了。后来,也看过王老师其 他的文章,风格一直如此。那时也没听说王老师的事迹,觉得德州也不会出多高水平的高 手,故也没有很上心。本来不想在习武上费脑子了,但2009年命运偏偏又安排我练起了太极拳。说实话, 学艺之初,我自以为有练武经历,相关知识很广,猜测王老师教的不会有什么出奇之处,开 始不是踢腿,就是站桩,或者盘架子,但我来后上的第一课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和朋 友到时,只见王老师正左右转身,双臂随意摆动,似乎在做热身活动。寒暄过后,王老师 说:“先跟着我活动活动「于是我们也转身摆臂活动了一阵儿。原以为下面该教拳架了, 不想过了一会儿,王老师要我们面对面站好,要一人手推对方前胸,另一人在刚接触到衣 服时以上述动作化解,不得动步。朋友不知所以然,我也很诧异,这是练什么?但练了一 会儿,王老师讲了要领,并稍作解释,我们发现了其中的妙处,身体的旋转,手臂的自然摇 摆,可以很轻松改变对手的来力方向,对方推力越大,越易失重心,起到了所谓“四两拨千 斤”之效。第一天的课我们虽然理解得还不是很到位,但都练得很兴奋,觉得非常有意思。 王老师也很高兴,一再提醒我们放松、放松,不要累着、伤着,说:“这叫定步化力,是基本 功,你们先练上一阵子,先给你们改变一下思想,洗洗脑」接下来几天,我们一直练习定步 化力,由于以前练过其他武术,有些用力习惯一时不好改,王老师就不时给我们示范、纠 正、点拨,让我们有感性的认识。示范过程中,我感觉王老师身体极其松柔,力量根本无处 落脚,无论使多大力气推,都被化得无影无踪。为了加强我们对基本功重要性的认识,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由此演化出的一个摔 法。老师示范的时候,仍是这个动作,我感觉他很轻松地一转身,就有失重、要被甩出的感 觉,但我们实在资质愚钝,王老师示范了几次,还是理解不了,做得很僵硬。于是王老师叫 过一旁练习的小郭,要我试试他,再体会一下。小郭刚刚练了一年多,和我胖瘦相当,稍矮 于我,我几次冲上去想抱住他的腰,都在将抱未抱住时,被他一转而失去重心。我以为是 速度不够快,就加速突然猛冲了过去,但这次失重更厉害,感觉要重重摔倒在地,瞬间有如 临深渊之感,幸亏小郭及时抓住了我,虚惊一场,这次切实体验了一把太极拳的厉害之处。 后来我们不断琢磨,发现才对手抱你的瞬间,只要你身体时机、角度调整合适,顺着对方的 力,对方基本就已失去重心,只要再稍微转动,人就会被轻易摔出。这大概就是太极理论 所说的“舍己从人,我顺人背”的具体体现之一吧!通过这次练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太极 拳圆活自然的特点,对其实用性和科学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老师和他的其他学生每天在打拳、推手时都做这个练习,由此可见这个基本功的重 要。后来有几次王老师对拳架招式的应用做些讲解,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应用几乎都可 以从此一生二、二生三地演化派生而出,圆变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到一个月,我和同 伴都觉得太极拳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妙趣无穷,就像老师常引前人陈鑫语“一层 又一层,层层妙无穷”。王老师的拳场子比较有意思,有七十多岁的老翁,有四十来岁的女士,有二三十岁的 小伙子,不像其他练太极拳的场地,多是白发老人居多。大家练一会儿,聊一会儿,都很轻 松愉快。而这个拳场太极推手、散手、拳架、器械、基本功夫每天都有人在练习,没有玄虚 神秘之感,但太极拳里那些仰之弥高的高深理论和传奇功夫,却时时很自然体现在这些练 习中。而王老师的学生中也是藏龙卧虎,有不少在全国太极拳比赛中拿过名次,这对于德 州这座小城算是难能可贵了。通过跟随王成老师学习,并通过和我以往练武过程的比较,我将对王老师太极修为的粗浅体会大约总结了以下几点:王老师的太极拳练法科学。王老师尊重科学,反对玄虚,其教练法没有不着边际 的神功、摧残身心的苦功,脚踏实地,讲究巧练,符合力学、生理学、训练学等科学原则,切 实可行并有实效,为修习者认可。实用性强。王老师的教练内容以太极思想指导,直接利用人体现有结构、功能,配 合科学法则、练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直指实质,见效快捷。远非多年站桩、练气等奇功 所能够比拟,也打破了“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讹传。实践性、健身性、趣味性全面体现。王老师的教练法不尚空谈,注重实践,常常亲 自示范、演示,外面难得一见的神奇太极功夫,在王老师这里经常信手拈来,完全是真正的 “名师”做派。王老师强调太极拳是高级的性命双修运动,注重养生,不提倡超越人极限的 苦练,而现实中,不少王老师的学生也因习拳改善了身体,1。月份适逢安徽七十多岁的太 极名家丁大宏老师专程造访王老师,亲耳听到他老评价王老师的拳法“既养人,又管用”。 王老师搞过教育工作,教学方法趣味性强,往往谈笑间就把道理讲明了,拳场里气氛轻松、 惬意。理法、技术体系完整。王老师善于研究、总结,其“王氏法则”,可谓提纲挈领,为广 大太极拳爱好者指出了明路;技术体系理根太极,二十七式正架、反架、发力、对练为爱好 者们铺就捷径;王成太极论也在网上流传。目前,国内外太极拳的传播多以套路、推手为 主,有的则空谈理论,像王老师这样能全面体现太极拳并建立完整理法、技术体系的难得 一见。本人由于随王老师练习太极拳时日尚短,且悟性欠佳,还没有能力阐述更深层次的理 解,仅能凭个人一点体会,以个人学艺的经历为鉴,反照出王成老师太极拳体系及教学方 法的优势所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指正。太极剑感悟结束了 3天到德州拜访老师之行,受益很多,无法用言语表达。此绝对不是夸张之 言,感受到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让我储备了最起码半年的功课,要好好地去练习所学和 感悟到的东西!这次也感到老师的状态非常好,所以教我时的动作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 了太极剑的无穷魅力和非常深厚的功力,那种美妙的感受如同欣赏一段段精美的太极图 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会对我回昆山后的练习和提高极具价值。我也知道,学好太 极剑并达到老师的要求是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和努力练习来实现的,因为这里的内涵和 精妙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才能感悟到的,我早已有了决心要将所学这真正的 太极剑练到家的要求,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短短的3天之行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每天至少6小时的学习,但还是如同眨之间, 老师的身影和林姐的引导使我的学习记忆非常的深亥h到临别老师送我到车站时心中还没有要走的感觉。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老师送我的情景,虽 然言语不多,但我已经理解了其中的期待和要求,尽在不言中 ……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老师:您放心吧,在临行前,因为不想打扰太多的师兄弟们,所以我同老师 和光廷师兄在老师家一起过端午节,阿姨准备的特色饭菜,让 我心中非常地快乐和有在家的感觉。可惜没有同林姐还有王 坤师弟一起会个面,总感到一些过意不去。让我非常感动的 是他们在我临上车前打来电话为我送行!在此我非常地想对 您们说声“谢谢”!下次会面我一定要好好感谢一下了!每次光廷兄的努力陪伴,使我感到非常的方便和亲切,总 会安排得很好,深深的情谊早已在心中!还是要再次说声“谢 谢”!开车已经2小时多了,还是一直在独自回味学习的经过, 有很多的感受想记下来,所以还是打开电脑随笔写写吧,把美 好的记忆留在此处……
浏览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