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是人类所特有的远距离转移物体时所特有的基本方法,是与生俱来的一种 本领。措法是指中国武家在措的基础上通过对抗中措的应用、攻守中措的施展、战 斗中措的彰显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避免的攻守对抗技法,是经过磨盘攻 打总结出来的且行之有效的措摔技法,是人类措本领在攻杀战守中的应用,是传统 习惯性措在搏打厮杀中的施展,是中国武家在许许多多止戈措摔经验基础上逐渐 累积而成的一个完整的指法技术体系其不仅是所有徒手止戈攻守的脊梁,也是所 有摔技攻守的底线支撑,更是所有徒手技术对抗的最终选择。

一、措攻的起收

在武术运动中摔技与所有技法一样均起于中和势,运化于武术攻守的互攻之 间,对抗于攻守式子与式子之间的相互克制,着手于敌我的死缠烂泡,鹿战在劲气 的不断发挥。其中,攻守式子与攻守式子的连接构成摔架,摔架即武术摔技运动的 基本构架,是摔技招法的藏处、出处、归处,是摔技攻守进退的脊梁。另外,措法与措 法连接构成措照、措招、措制,是武术摔技运动的基本手段、办法、方法、技巧,在摔 技攻守中起着基本的主持、主攻、主导作用,是连续摔攻、摔运、摔守的基础,是摔技 运化的枢纽、中心、脊梁。

在武术运动中措即措跌、措摔、措跤的简称。其所有措跌与措跌、措摔与措摔、 措跤与措跤、措跌与措摔、措摔与措跤、措跤与措跌之间的连接都是非常灵活机动的, 它们皆有自己独到的运动路线、运动方向、运动力点和运动着点,它们的运动形式、动 作方法、攻击手段、攻击作用,都会随着内外环境、局势、得失的改变而改变的。

二、措的内涵

中国武术运动中的措是指在武术摔技运动中武家利用背、膀、肩、腰、臀、胯、髓 的支撑使对手被动倒地的所有摔跌方法、技巧、手段的总称,是摔技运动中极为光 明磊落、直截了当、气势磅礴的摔跌攻击。

(一)指的主体构筑

措俗称蹦子,是指武术运动中上肢把持对手、下肢中轴配合并以背、膀、肩、腰、 臀、胯、髓、头、肚、腿为支撑将对手摔倒在地的徒手技术攻击。它由揣措类、倒措类、 搞措类、过措类、投措类、挠措类之分,有背措类、腰措类、臀措类、膀措类、肩措类、 胯措类、酸措类、头措类、肚措类、腿措类之别。其中,揣措类由背措类构成,倒措类 由腰措类构成,捣措类由臀措类构成,过措类由头措类、肚措类构成,投措类由髓措 类、腿措类、胯措类构成,挠措类由膀措类、肩措类构成。所谓背措类又称正措类,是 指由躯干上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腰措类又称执措类,是指由躯干中部支撑所 完成的措类攻击。臀措类又称顶措类,是指由躯干下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膀 措类又称钓措类,是指由臂膀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肩措类又称过措类,是指 由肩膀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胯措类又称支措类,是指由臀胯部支撑所完成的 措类攻击。髓措类又称挂措类,是指由髓关节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头措类又 称过措类,是指由头顶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肚措类又称拔措类,是指由躯干 前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攻击。腿措类又称挡措类,是指由大腿部支撑所完成的措类 攻击。

武术摔技中的指在摔法配伍中为君,肩负着主导、转移和鼎立、支撑以及口摔 对手的作用,具有较强制服对手的效果,是教训、震慑、惩罚对手的最佳选择,是 武术攻守最为有效且典雅大方、不伤和气、胜败分明、让人诚服、让对手无可奈何 的柔和攻击。但无论如何的措摔性处理、制裁、收拾对手,都是非常讲究尺度、分 寸、火候的。

总的来讲,作为武术摔技运动中的措,从攻守过程来讲,由对峙、着手、把持、打 人、放倒、制裁等构成,是极具教训、震慑、惩罚功效的。从具体方法来讲,由背挺、膀 别、肩扛、腰撑、臀崛、虢支、胯顶、头支、肚撑、腿架等构成的,是极具处理、制裁、收 拾等功用的。其攻击性主要体现在对手的失控性倒地上,是令一般对手所防不胜防 的。如果对手没有进行过摔技练习和倒功训练,那是极易受伤、受损、受制的。只有 拥有摔技训练的人,才能在摔技攻守中安全着落、跌地、跌倒和自然的摔与被摔、跤 与被跤、跌与被跌。

(二)指的攻守

措的攻守简称措攻,措攻拥有极为鲜明的五重性,一即人与人的较劲、较能、较 量,是人类斗劲、能斗、斗量、斗智、斗勇、斗志的集大成;二即人与人的比赛、对抗、 治气,是人类娱乐比赛、友谊对抗、日常治气的集大成;三即人与人的搏打厮杀、攻 杀战守、浴血拼杀,是人类生存攻守、立足斗争、安定治理的集大成;四即人与人的 锻炼、强体、康复、保健、治疗、修炼,是人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康复调理、保健调 和、治疗调节、修炼调配的集大成;五即人与人理想性的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返 老、还童,是人类延年探讨、益寿探寻、长生建设、不老实践、返老寻觅、还童尝试的 集大成。就其主体来讲,措的攻守五重性,都是建立在人与人较劲、较能、较量基础 上而逐渐上台阶、上层次、上档次直至一次次升华的。

1 .措攻的主体形式

措攻的主体由大措、俅措、斜措、顶措、旋措等构成,是武术摔技最为主要的攻 守运动形式。攻击的支撑有背贴、膀贴、肩贴、腰贴、臀贴、胯贴、髓贴、头贴、肚贴、腿 贴之分。措的攻击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支撑点紧贴在对手的倒地支撑上,而实施自己 对对手的措摔攻击,实现自己摔技措招的基本价值。其中,大措即揣,俗称倒口袋是 指肩背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正向栽倒的措跌。俅措即挂,俗称 拦腰措、抗得儿措,是指腰胯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向腰侧旋屈使对手侧向栽 倒在地的措跌。斜指即叉,俗称过脊措、过梁措,是指脊梁左右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 势快速体侧旋屈使对手过肩侧向栽倒的措跌。顶措即揭,俗称过臀措、过胯措、过腿 措,是指臀部或胯部或腿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快速体前屈使对手栽倒在地的措 跌。旋措即甩,俗称旋转措、螺旋措,是指中轴上部贴实对手后随即顺势旋转将对手 旋腾而起投出倒地的措跌。

严格地讲,措攻的主体形式,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从阴的方面来讲,那就是对 手的倒地、着地、伏地。一般来讲,指攻使对手倒地的位置有足中、足前、足后、足左、足右、足角之分,使对手倒地的状态有头着、措着、侧着、腿着、足着之别。其不同的 攻击支撑、倒地位置、倒地状态,均有着不同的结果,其致倒速度、倒地处理、着落技 巧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所谓足角即标准站位中的巽位、坤位、乾位、艮位。


  • .措攻的劲力


劲是措攻决定胜负的根本,力是措攻能否获胜的关键o尤其是双手用来把持对 手的手劲和迅速体前屈的力度以及浑身使不完的劲力,更是口攻得顺、得法、得道 的硬道理。中国武学家认为:“措劲在于体力,体力在于打造,打造在于运武。”并认 为:“措攻在于贴实,措劲在于顺达,措力在于到位,措能在于充足,措量在于凝集, 措度在于拿捏。”所以说,摔技措攻中的劲力,是人类最原始、最实质、最根本的动 力,是所有武术攻守的动力轴心。

  • .措攻的技巧


措攻技巧是能否顺利完成措跌技术的关键,尤其在打造措的环境、把握措的良 机、创造措攻氛围过程中,起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就攻就守的作用。虽说措攻中 的技巧不具备鲜明的攻守能力,但其确是摔技措攻运化、运作、运行和封杀对手破 措架势以及使自己措攻劲力一体化且得以迅疾完成的关键所在。

措攻技巧与所有的武术运动技巧一样,在武术功夫中是化功即武术运动动作 运化、转化、变化的基本构成,在武术技法中是间运即武术运动动作连接、支撑、调 整的基本所在。其镶嵌于武术的运动动作之间,运化于止戈的搏打厮杀之间,是武 术攻守运动、娱乐运动、保健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攻技巧与所有的武术运动技巧一样,其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搏打厮杀,形成 于古老的攻守经验积累,熟练于持久以恒的技巧学练,应用于攻守对抗的瞬间协 调,施展于攻守进退的随机运化,彰显于搏打厮杀的动作连接,有着极为重要的抢 占先机、调控契机、操控战机的作用。中国武学家认为:“措之技巧,技就技在灵便, 巧就巧在预知,技就技在把控,巧就巧在定实,技就技在应变,巧就巧在随机。”并认 为:“但凡措成,成就成在巧妙,成就成在顺便,成就成在到位,成就成在巧合,成就 成在巧人,成就成在巧措,成就成在恰到好处,成就成在一气呵成。”

技巧是武术运动的到位、应变、得手的关键,是预测对手功夫、技艺、招法深浅、 得道、玄妙的依据,是评价一个人攻守是否精准、确切、恰到好处的指标,是顺利完 成摔技措跌攻击的大前提。

  • .措攻的主要用途


在中国武术中措的用途是非常普遍而广泛的,但摔技措攻中的主要用途,就是 措摔对手,即使对手从正常站立极为鲜明的迅捷变成倒在地上的卧姿,甚至出现疼 痛、伤残、昏迷的现实。所以说,措摔和其他所有的武术运动一样,在攻守上是极具 多重性的,在娱乐上是极具鲜明性的,在保健上是极具综合性的,在长寿上是极具 建设性的。

实践证明,摔技措攻具有鲜明的德行打造作用,是修德、振兵、治气的首选内容 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武家是一个忠肝义胆、勇敢无畏、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 斗志坚的英雄群体,无论做什么都是非常讲究智信仁勇严、忠孝义礼规的。其做人、 做事、做局的尺度、分寸、火候拿捏是错综复杂且首当其冲的。

另外,武术摔技措攻有着极为沉淀的文明内涵,是中国武术闪烁的文明亮点, 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承载者。首先是人类所固有的措能力的措攻技术、措攻文化 的升华作用。其次是措攻对人道、人德、人礼的打造作用。其三是措攻对人类规范、 规矩、规则的建设作用。其四是措攻的修德、振兵、治气作用。其五是指攻的震慑、教 育、训练作用。都是久经考验、千锤百炼、颠扑不破的,是古老、传统、经典中国武文 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指的特性

措又称措攻,是传统武术摔技中的主体技术,是指攻守中在手法、身法、步法的 巧妙配合下将对手的重心致于自己的指、膀、肩、腰、臀、胯、髓、腿的支撑点上将对 手经过支撑点而倒地的一种摔攻技法。它是利用躯干前屈、旋拧、转动使对手栽倒 或倒地的一种摔跌技术,是人体措负能力在武术攻守中的展现,是人体支撑攻击的 主要表现形式。就其基本特性,归纳起来有攻守特性、生理特性、运动特性、康复特 性、保健特性等五个方面。

1 .措的攻击特性

措,本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远距离移动重物的本领。

武术摔技中的措攻是极为凶险、彪悍、大气且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 演、可格、可对的,是柔和攻守的理想选择。其征服、震慑、制服力度是首屈一指的。 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操可控,可大可小,可练可演,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可打 可格,可对可扛,乃较量之首择,内斗之首要,和对之首选。”

一般来讲,措的攻击力度操控都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可以重复演示、演练、演 绎,还可轻柔的攻击对手,也可自然地应对对手,更可非常凶猛的伤损对手。这对会 者来讲是可以做到合理拿捏的,但对不会者来讲,伤损也就在所难免了。不仅是在 摔技攻守中难免伤损,就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逃脱伤损的现实。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攻与其他摔技技法的攻击的最大区别就是:武术摔技之 措,必须在措摔一瞬间足踏地面,并利用膝关节迅速地由屈到伸和身体支点对对手 重心的支撑以及躯干的猛然前屈旋转而使对手迅捷倒地;而其他的摔技攻击则没有 措攻这样一气呵成、快捷利索、大气磅礴且有着比较有把握的尺度、分寸、火候拿捏。

  • .措的破坏特性


在武术摔技攻守中措的破坏是全面而彻底的。在武术攻守中无论对手有什么想法、本领、优势,但一旦进入措跌环节,其一切都将被破坏,结果将只有一个,那就 是被我有分寸的摔倒在地,并迅捷作出恰到好处的处置。中国武家认为:“万格者, 但入措招,万法皆失,万念皆毁,万功皆虚,万技皆空,唯跌化之功为尚,唯倒化之功 为优,唯巧化之功为高。”

  • .措的运动特征


措是人体负重活动、移动、运动的基本形式。其主要运动特征即将对手指在自 己背上、搭在自己的肩膀上、架在自己肢节的支点上而开展形形色色的措摔运动。 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生产劳动、体育运动、攻守斗争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往今来,炎黄子孙始终把这种措的能力,应用在武术摔技的对抗之中,早已 成了炎黄子孙开展修德、振兵、治气的重要技术,并在武术的攻守、娱乐、保健运动 中得以完善,且在人类身体锻炼、身体建设、身体打造等体育运动中,起着积极的推 动作用o中国武家认为:“措摔者,可比,可划,可演,可练,移动之支撑,活动之顺达, 运动之得劲。”也就是说,措跌招制练习是中国武家移动、活动、运动的一种基本能 力转化,是极具一张一弛、动静有度、劳逸结合。

  • .措的生理特性


武术攻守中的措是建立在两足支撑、两腿布控、五指操控、措部支撑、躯干前 屈、中轴旋屈、运动系统全面配合之基础上的。其劲力能量度态的运化也是最复杂、 最客观、最现实的。这将必然引起精气神血津液的沸腾,必将引起人体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脏腑等极为全面的正气上升,是人体的生理代谢得以正常提升、体质得 以增强、身心得以建设。所谓正气上升即人体在积极、向上、纯洁意念的支配下必将 导致人体正气的上升,与晦气相阴阳,并与晦气、和气共同构成人体心理调控的道 气辨证。

在现实指技对抗中,两足支撑是要承受一定不稳定因素作用的。两腿布控是要 承受一定重力的。五指操控是要承受一定运化的。措部支撑是要承受一定重量的。 躯干前屈是要承受气血冲击的。躯干旋屈是要承受一定扭力的。青少年时期人体正 处于高速生长时期,和性的措跌招制练习,不仅对人体的骨骼生长具有极为显著的 促进作用,而且对人体未来综合活动、移动、运动能力的提高更具有鲜明的功效。所 以从生理角度来讲,武术攻守中的措法、措技、措攻学练,是极具身心打造、健壮培 植、阳光建设地位的。

  • .措的康复特性


武术摔技中的措,主要是由人的脊梁来完成的,脊梁是人体精气神血运化的轴 心,是构成人体形象特征的主体,是衡量一个人老化与否的重要标志。经常进行措 功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人体的任督二脉以及所有措部经络得以活泼、通 畅、建设,使所有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活力得以强化、稳固、提升.还能引领人体精气神血液的代谢更加合理、完善、周全,更可带动人体脏腑得以更加健康的运行, 继而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使人体的伤损、病症、亚健康状况得以实质性的健康改良, 而达到康复、保健、防病、治病、健康等武家功法修炼的最基本的运动锻炼目的。

  • .措的保健特性


措的保健作用是任何其他运动动作所无法比拟的。在中国武学中,保健涵盖着 武术运动绝对不可或缺的三层内容,一即健身,二即导弓,三即养生。其中措摔对人 体养生、健身、导引等的保健功效是最为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人只要经常进行措功的练习、实践、修炼,不仅能使所有人 体的骨骼、关节、肌肉得血而充润有力,更能引领人体精气血对人体进行合理的建 设,还可带动人体的脏腑进行积极合理的健康改良,继而使人体的内环境活泼、开 朗、健康,使人体内外组织、器官、系统的强度加强、力度提高、耐度提升,进而延缓 武术修炼者的衰老进程,以达到腰不老、腿不僵、心不死、意不衰、精不枯、气不竭的 人体保健目的。

浏览1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