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者,气之灵明也,是神化于气,气无精不化,是气又化于精。盖 人之生也,禀先天之神以化气,气化精以成此形骸。既生之后,赖后天 水谷之精液以化精,积精以化气,积气以化神,结于丹鼎,会于黄庭, 灵妙不测刚勇莫敌,为内丹之至宝,气力之根本也。气无形属阳而化 于神,血有质属阴而化于精,神虚故灵明不测变化无穷,精实故充塞 凝聚坚硬莫敌,神必藉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夫乃知气 力者,即精神能胜物质之谓也,无精神则无气力矣。武备知此,惟务聚 精会神以壮气力,但不知精何以聚,神何以会,是以弹毕生心力而漫 无适从也。夫精以神聚,神以气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聚 气之法,惟将谷道一撮,玉茎一束,使在下之气尽提于上而不下走,采 天地之气尽力一吸,使在上之气尽归于下而不上散,上下凝合团聚中 宫,则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充,自然由内达外无处不坚硬矣。即南林 所谓内实精神之说也。但须练之于平日,早成根蒂,方能用之当前,无 不坚实,不然如炮中无硝黄,弩弓无弦箭,满腔空洞,无物可发。欲求 猛勇疾快如海倾山倒,势不可遏,必不能也。此为练气练形之最吃紧 者,谨之秘之,慎勿轻传匪人。【评注:本文指出“神者,气之灵明也”,即“神”是“气”的灵魂。练梅花桩式 功者练形、练气,还要练神。练功者积精以化气,积气以化种.结成内丹则“灵妙 莫测,刚勇莫敌”,这才是人的气力之根本。梅花桩文武大法认为,人的气力之来 源不单纯是筋肉,而是精气神合一的结果。实斥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整体观 来看待气力的问题。精气神合一,内外成为一体,人体各部分的麻骨肌肉都谐和 一体,当然要发出极大的力士。如果在意念支配下,单纯使用肌肉的力量,则只 能是局部的.全身不能谐和,内外不能一致,则身体各部散乱而又相互牵扯,其 气力自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上述问题上,武功锻炼与现代体育、式术技击与 拳击角力等都有重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反映了中西文化在根本现点上的重大差 异。式术理论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梅花桩武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一个窗口,娱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就难以理解本文的论怠阴阳转结论天地之道,不外阴阳,阴阳转结,出自天然。故静极而动,阳继乎 阴也,动极而静,阴承乎阳也。推而至于四时,秋冬之后,继以春夏,收 藏极而发生随之。春夏之后,接以秋冬,发生尽而收藏随之。阴必转 阳,阳必转阴,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穷无有止息。人秉阴阳之气 以生,乃一小天地,其势之一阴一阳转结承递岂能不论哉。高为阳,低 为阴,仰为阳,俯为阴,伸为阳,屈为阴;动为阳,静为阴,正为阳,侧为 阴;势高者必落之以低,阳转乎阴也.若高而更高,无可高矣,势必不 连,气必不接。势低者,必起之以高,阴转乎阳也。若低而更低,无可 低也,势必不连,气必不续;俯仰屈伸,动静侧正无不皆然。间有阴复 转阴、阳复转阳者,乃一气之不尽复摧一气以促之也,非阴尽复转阴, 阳尽复转阳也。明乎此则转关有一定之势,接落有一定之气,无悖谬 无牵扯矣。盖势之滑快,气之流利中无间断也,一有间断则必另起炉 灶,是以求快而反迟,求利而反钝也。【评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变”就是一切客现事物 的本质,它是一种绝对的属性。悔花桩武功是善于变化的,变化也是梅花桩技击 的最大特长。本文说“天地之道不外阴归J月阳转结出自天然”,是大自然的变化 规律。梅花桩式功也要遵从天地之道,阴变陌,阳转F月,转结承递无有止息。练功 的目的不是学什么固定的套路,而主要是学会拳法变化之理,掌握拳法变化的 规律,使练者无论在练功或技击中都能转送有一定之势,接落有一定之气,无悖 谬无牵扯,滑快流利而无间断,这就是梅花桩无思无为的自然之态。梅花桩武功的变化.也是使它能够万法归宗的重要因素四时行功加减论四时者春夏秋冬也。由冬至春,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由春至夏,天 之阳阳中之阳也,由夏至秋,天之阳阳中之阴也,由秋至冬,天之阴阴 中之阴也。此为四气也。四气之内又分八节,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 分秋分夏至冬至,此为四时八节也。四时八节气候阴阳变化之不同, 人之气血也随之变化不同,当春夏行功,人之气血活跃时当渐增之, 当秋冬气血收藏之时当保持原状。当遇到交节之时,身体如有疲劳, 此换气也。气换神疲,神疲则身劳当减练。如久练艺不进者,此为艺 疲也,当加功练之。此四时行功加减法,不可不知也。【评注:人的气血在不同的季节亦有不同的活■动规律。梅花桩武功锻炼的 方法和内容.也应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农历节气的前后.人的气血活 动规律常有较大的改变,练功者常感到疲劳或不适,称此为“换气”,“换气”时可 减练或停练;文中也楫出“艺痰”之现象.艺疲时应加功练习。上述“换气”、“艺 敢”等现象至灰功较高层次后即减轻或消失」三节九段论三节者,又天地人三才也。人有上中下三节,身体立正两手上伸, 则两臂为上节,自头至臀为中节,自胯至足为下节。两手在上像天之 日月星,身体居中像人有精气神,两足在下像地有水火风。上三节手 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中三节,自头至主心骨为中节之上 节,自主心骨至脐为中节之中节,自脐至两臀为中节之下节。下三节 胯为根节,两膝为中节,两脚腕为下节。人体之构成有三百六十五节, 像一片散沙不能团聚在一块。身一动有脚去手不去之患,是故习艺之 人不懂三节九段,则落点不整,出手不能发出千百斤气力,能知三节 九段,六合如一,身体自然能成一块,体重一斤,能打十斤,十斤能打 百斤,有百斤之体自能打千斤之气力也。【评注:梅花桩武功不论是锻炼或是技击,都要“脚手齐到才为真”,有口诀 说:上下相随人难进, 五形四梢俱合全. 气连心意陵时用, 大破硬进无遮拦。也就是发劲要整的意思。若落怠不整,为拳法之大忌,可将人体分为三节九段. 365处关节,若如•一麦散沙不能团聚一起.身一动脚去手不去,相互率扯,上下不 随.内外又不相合,怎能发出整劲?故练功时心一动则全身俱动,稍有一处不合. 发手必不易磕,落点也不坚刚。欲求疾快猛,必在落点之时发劲要整,能进能退动加风吹不停,行如流星赶月,自然能达上乘矣六合说何为六合?人之一身分为内三合外三合。内三合者,心与意合, 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者,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 为六合。所谓内三合要动,外三合必随,心一动全体俱动,稍有一处不 合,发手必不勇猛,落点必不坚刚,欲求疾快猛,必不能也。在练习时 起身落点要整,自然能进能退,动如风吹不停,行如流星赶月,自然能 达到上乘矣。三尖为气之纲领论凡事专一则治,以其有主宰有统率,虽千头万绪而总归于一辙 也,如行军有帅之运筹,治家有家长规则,方能同心协力,于事有济。 练气练形动性关命,其气之统领,气之归著可不究哉。头为诸阳之总 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矣。如俯势而头仰,则阳气不 入矣,仰势而头俯,则阴气不入,左侧俯势而头反右歪,则右半之阴阳 不入,右侧俯势而头左栽,则左半阴阳不入,侧仰势亦然。直起势头反 缩,则下气不得上升,直落势头反顶,则上气不得下降,右旋转而头反 左顾,则气不得右入;左旋转而头反右回,则气不得左入。三阴经止于 手之内,三阳经止于手之背,为背服往来血气之道路。指法之屈伸聚 散,手腕之俯仰伸翘,一有不合则脾气不入矣。如平仰手直出而或反 掌勾手,则气必不入,平阴手直出或反掌勾手,气亦不入;阴手下栽 者,掌翘则阳气不入,仰手上冲者,掌伸则阴亦不入;平阴手前荡者, 平仰手栽打者,腕勾则气亦不入,侧手直打者,跌手则气不入,侧手沉 入者,翘手则气亦不入。余可类推。三阳经起于足之背,三阴经起于 足之下,为腿胯往来气血之道路。一足之尖跟楞掌,脚尖之伸翘内外, 一有不合则腿气不入矣。如仰势踢,脚尖若伸则阳气不入,俯势栽,脚 尖若翘则阴气不入,起势直撞,脚尖若伸则气不得上升,落势下坠,脚 尖若翘则气不得下降。余可类推。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