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实用性强,体现了作者出众的创新能力。”明天 小小科学家的评委老师如此评价。许令玮的科研成果毫无悬念地获得一等奖。同年,他被评为长沙市新 概念“三好学生”,长沙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也因此获得北京大学的保送 资格。2012年,又是许令玮的丰收之年!这年5月举行的美国ISEF (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中,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医药与健康类三等奖,取得了湖 南历史上在此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也因此,他被评为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 物之一,授予“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老师眼里,许令玮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许令玮从来不是读死书的孩子。他阅读十分广泛,文学、哲学、漫 画、科幻都有涉及,体育也很厉害,曾经获得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对练 第二名。他还和同学一起创立日语社团,成立了话剧社,他自编自导自演的 英文诙谐版《孔雀东南飞》获得了校艺术节一等奖。课本之外的知识涉猎、 兴趣补充,增强了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懂得感恩,有公益心。许令玮被保送后,可以不用上课,他却没有闲 着,班会都是他在准备。高三学生负担重,需要经常释放一下压力,他总是 能把班会准备得很好。有一次,他将同学们高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汇集制 作成视频,又从网上找来原创音乐配乐,很多同学看得掉下了眼泪。“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家长不要太有功利心,应当重视孩子们的 综合素质。”他的高中班主任伍果平如此评述。许令玮是2012年秋迈入燕园的,在工科学院,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 业。因为他的梦想是做生物方面纯理论的、本质的研究,比如对人大脑的认 知、免疫力研究。进入大学校园便渐渐脱离了应试教练的束缚,走上了一个施展各自才能 的舞台。“刚进校园时,我跟别人说,我练过武术,人家不信,看着我瘦瘦的, 认为不可能玩出像样的刀剑枪拳来。我一展身手,他们就鼓起掌来。现在我 们练太极拳,作为运动会开场的节目,有一百多人参加表演。这时,我的优 二海 势就体现出来了。韧性好,有基础,学得快,练得也更加专业。”许令玮微 欢 笑着,“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武术上,而且渗透到了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 术面。”进入北大后,最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2月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同时作为中国唯一的青少年代表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因为莫 锋 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自然成了那段时间兴奋不已的中国人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是世界著名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创办于242 1976年,由瑞典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和诺贝尔基金会主办,享誉全球。每年仅邀请约2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少年,包括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和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主要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佼佼 者,参加研讨会活动并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研讨会期间,学生们将参观 瑞典科研机构、聆听科学报告、汇报个人研究项目、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及 晚宴等活动。虽然许令玮认为成绩没有预期的好,只获了个三等奖,但最终名额还是 给了他。原因是:综合素养无可挑剔。他的英语非常流利、心理素质很好, 在美国比赛时,面对评委、记者的提问应答如流;自理能力也很强,在美国 还充当其他国家学生的向导。许令玮9月底就已经接到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正式 邀请通知了,这一通知比莫言获奖的时间要早。当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消息后,许令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而使他更激动的信息又传了过来——研讨会临近之时,中国科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许令玮,他不仅要参加瑞典 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还要作为中国唯一的青少年代表去参加诺 贝尔奖颁奖典礼。许令玮很惊奇地问道:“怎么是我呢? ”对方笑了笑,意 思是,还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吗?一开始,他想着能见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发育生 物学家约翰•戈登等大科学家,心里已经是激动得忐忑不安,没想到竟然 还能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见到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许令玮非常喜欢看书,早在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时, 就已经阅读过他《蛙》《红高粱家 族》等书了。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于是, 他买了好多书,准备到时候找莫言签 名!并拿出两本送给母校长郡中学。12月4日至10日,许令玮将作为 中国唯一的青少年代表,参加201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 会,并出席10日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的消息,盖过了他参加瑞典斯德哥尔 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的消息。12月9号瑞典时间18点,斯德哥 尔摩北欧博物馆,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招待酒会隆重举行,作为诺贝尔颁奖典礼前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全部本届诺贝尔奖得主和部分往届奖得主悉数到场,把酒言 欢。作为斯德哥尔摩青年科学研讨会的一员,许令玮也受到了邀请。在酒会 上,我国驻瑞典大使兰立俊热情地将许令玮介绍给了莫言,他因此得到了与 莫言合影的机会,而那几位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伙伴们也 因一直“尾随”他,如愿以偿地一同站在莫言的身边。夜色环绕下的北欧博物馆华丽而肃穆,张开怀抱迎接这批世界上对人类 文明进步做出最大贡献的一群人。在这个酒会上,许令玮显示了中国青年的 智慧与学识,凭借着流利的英语,他几次抢到话筒向诺奖得主提问。当他向当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戈登教授和山中伸弥教授请 教“怎样的大学生活才最精彩”时,两位的回答见仁见智:戈登教授认为, 年轻就应该跟随自己的意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要到了年老以后让遗憾取 代梦想;而山中伸弥教授则笑谈若能回到大学时代,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作为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的年轻人,许令玮还抓住机会向诺奖大师们请 教基因方面的问题——“在未来人类掌握基因的奥秘后能否按照喜好来选择基因?”大师们的回答也 很有意思:有的说人类有 这样的权利使得自身不断 进步,有的却认为基因并 不是决定人命运的唯一因 素,并不是选择了基因就 能起到相应的效果,也有 的认为人为地改变基因可许令玮在国外演说 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结果适得其反,而作为一种风险极大的行为并不值得我们拿自己做实验。下面是许令玮与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斯的一段精彩对话。“我所知道的一些经济学家都在研究数学,您呢? ”许令玮问。“经济学家需要用数学建立模型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也研究数 学。”罗斯说。许令玮又问他:“您对以后的房价趋势如何看? ”罗斯则回答说:“我是研究理论的,对实践如何发展并不了解。我研究 的是双向选择。”这些出发点新颖、立足点深刻的思维给了许令玮许多启迪。在瑞典,他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最让许令玮期待的是12月10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奖颁 奖典礼,在那里他看到了身穿燕尾服的莫言,现场的颁奖词都是由委员会成 员用瑞典语宣读。虽然在现场他没能完全听懂颁奖词的内容,但他记住了其 中简短而凝重的一句: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 体。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当主持人邀请莫言上台领奖时,许令玮偷偷向四周打量,发现前来参加 青年科学研讨会的伙伴们纷纷向他投来羡慕和钦佩的目光。“那一刻,作为在现场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 傲,当时在那个场合,能听懂中文的人没几个,但此时此刻,中文就是强势语言,会中文的人无形中就有一种底气十足的感觉!”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好 多天了,但小伙子讲述当时的情况时还是不由地流露出别样的神情。在整个活动期间,都有许多伙伴跟许令玮讨论莫言的小说,因为在大 学选修了民俗学的缘故,他会把《蛙》这本小说结合中国民俗、神话、近代 历史讲给伙伴们听。对于他来说,这次赴瑞典不光是一次科学上的交流,他 更希望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传播中国文化。颁奖典礼后即是盛大的诺贝尔晚宴,这个每年只举行一次的晚宴几乎和 颁奖典礼一样有名。许令玮告诉我们说,晚宴现场,中间的主桌是一张能坐 88个人的巨大的长桌,桌子一侧是诺奖得主和他们的家人朋友,另一侧是瑞 典皇室成员,其他人坐的桌子都围在这张主桌周围。
浏览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