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运动,强筋健骨
肢体舒展是练习易筋经的基础,因而练习易筋经时,四肢、关节、躯干都需要完全、彻底、充分地屈伸、扭转,从而牵拉机体各部位骨骼及关节,并且尽可能多角度、多方位地活动,争取使身体处于柔和而充满力道的“动”中。
长期练习,可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柔软性、灵活性,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 陈代谢,从而达到强健筋骨的目的。
(2)祛疗病疾,调整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证明,练习易筋经有很多益处,如可加强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功能,延缓衰老, 防治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头痛头晕、尿频尿急、失眠多梦等病症。另 外,练习易筋经时要求心情宁静,全身放松,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再配合身体的扭转拉伸、手足推挽,既有利于调整失调的生理功能,也可达到祛疾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适宜体力充沛者练习。对于体质虚弱的 人,则要量力而行,适时调整练习难度及练习时间等。
(3)平衡阴阳,畅通气血
《内经》有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意就是,人体阴阳之气决定身体健康。而练习易筋经,可增强人体真气的运行,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进而达到全 身阴阳平衡、形神统一、全身协调的效果。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可温养肌肤、抵御 外邪,同时还参与着脏腑的活动。血,是神经活动的补给站,它穿行于全身,起着营养滋润全身的 作用。而易筋经正是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可使关窍通利,气血流畅, 从而调节改善气血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练习易筋经的要领
1.放松精神,形意合一
在易筋经的练习中,练习者的精神状态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练习中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不做任何附加的意念引导。通常不意守身体某个点或部位,而是要求意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即在练习中,以调身为主,通过动作变化导引气的运行,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起到健体养生的作用。同时,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适当地配合意识活动。如“青龙探爪”时,要求意存掌心。而另一些动作虽不要求配合意存,但却要求配合形象的意识思维活动。如“三盘落地 势”中下按、上托时,两掌有如拿重物“出爪亮翅势”中伸肩、撑掌时,两掌有排山之感“倒拽九牛尾势”中拽拉时,两膀如拽牛尾“打躬势”中脊椎屈伸时,应体会上体如“勾”一样的卷曲伸展运动。这些都要求意随形走,用意要轻,似有似无,切忌执著、刻意于意识。
2.自然呼吸,自始自终
练习易筋经时,有些要领是要特别注意并且贯穿始终的,例如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呼吸要自然。即练习时,要求呼吸柔和、自然、流畅,不喘不滞,以利于身心放松、心平气和及身体的协调运动。相反,如果不采用自然呼吸,而执著于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则会在与导引动作的匹配过程中产生“风”“喘”“气”三相,即呼吸中有声(风相),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这样,练习者不但不受益,反而会导致心烦意乱,动作难以松缓协调,影响健身效果。因此,练习易筋经时,要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与呼吸始终保持柔和协调的关系。
呼吸要领是易筋经中自始至终都强调的一条标准。另夕卜,在功法的某些环节中也要主动配合动作进行自然呼或自然吸。如“倒拽九牛尾势”中收臂拽拉时自然呼气“九鬼拔马刀势”中展臂扩胸时自然吸气,松肩收臂时自然呼气,含胸合臂时自然呼气,起身开臂时自然吸气“出爪亮翅势”中两掌前推时自然呼气等。由于人体胸廓会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而扩张或者缩小,吸气时胸廓会扩张,呼气时胸廓会缩小。因此,练习本功法时,应配合动作,随胸廓的扩张或者缩小而自然吸气或呼气。
3.刚柔并济,虚实相兼
易筋经是一项宜刚宜柔的武术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地掌握好这一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锻炼。
易筋经的刚与柔是在不断相互转化的;有张有弛,有沉有轻,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在“倒拽九牛尾势”的动作中,双臂内收旋转逐渐拽拉至止点是刚,为实;随后身体以腰转动带动两臂伸展至下次收臂拽拉前是柔,为虚。又如在“出爪亮翅势”的动作中,双掌立于胸前呈扩胸展肩时,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为刚,是实;当松肩伸臂时,两臂肌肉等收缩,上肢是放松的,为柔; 两臂伸至顶端,外撑有重如排山之感时,肌肉张力再次增大为是实。这些动作均要求练习者在用力之后适当放松,松柔之后尚需适当有刚。这样,动作就不会出现机械、僵硬或疲软无力的松弛状况。
因此,练习本功法时,应力求虚实适宜,刚柔相济。要有刚和柔、虚与实之分,但练习动作不能绝对的刚或柔,应做到刚与柔、虚与实的协调配合,即刚中含柔、柔中寓刚。否则,用力过“刚”, 则会出现拙力、僵力,以致影响呼吸,破坏宁静平和的心境;动作过“柔”,则会松懈、疲软,起不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4.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
在武术锻炼中,任何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套套路的形成与练习都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应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系统地练习。
在练习易筋经的过程中,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身体条件的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各势动作的活动幅度或姿势,如“三盘落地势”中屈膝下蹲的幅度“卧虎扑食势”中十指是否着地姿势的选择等等。同时,练习时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另外,在练习易筋经某些特定动作的过程中,要求呼气时发音(但不需出声)。如“三盘落地 势”中的身体下蹲、两掌下按时,要求配合动作口吐“嗨”音,主要是为了下蹲时气能下沉至丹田, 而不因下蹲造成下肢紧张,引起气上逆至头部;同时口吐“嗨”音,气沉丹田,可以起到强肾、壮丹田的作用。因此,在该势动作中要求配合呼气、吐音,并注意口型,吐“嗨”音口微张,音从喉发出, 上唇着力压于龈交穴,下唇松,不着力于承浆穴。这是本法中“调息”的特别之处。
二、易筋经基本动作
(一)第一式拱手当胸
(1)两脚并拢,身体端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成并步站立。眼平视前方,平心静气,神态安详。
(2)左脚向左平开一步,相距稍比肩宽。两臂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成马 步。同时,屈肘,两掌心向胸前合拢内旋,指尖朝向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两肘向两侧撑开,两臂约与地面平行。眼平视前方。
(二)第二式两臂横扫
(1)两掌外旋指尖朝前,同时两臂缓缓伸直。
(2)两臂外旋,由体前向身体两侧平举,两臂平直,两掌心向上。
(三)第三式事托天门
(1)两臂屈肘,两掌心向耳旁合拢。之后,两腿逐渐伸膝站直,脚跟提起。同时,两臂内旋,两掌上托举至头顶前上方,两臂展直,掌心向上,指尖相对。仰面观天。
(2)两手向身体两侧下落,掌心逐渐翻转向下,落于体侧,脚跟随之缓缓下落。
(四)第四式摘星换斗
(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腿内侧,之后再向左前方伸出,足跟着地,重心前移,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向后上提,掌背贴靠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指尖向左,左手收至身体左侧,再屈臂上提经左胸前向左前上方伸出,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腿屈膝,左脚稍回收,脚掌上翘。同时,以腰领左臂,左手向右摆至右前方,掌心向上。
(3)身体左转,右腿屈膝,左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左手随身体转动向左摆动至头上方,左掌屈腕,五指撮拢变勾手,勾尖对头。稍仰面,眼视勾手。
(4)左脚收至右脚内侧,两脚并拢屈蹲,再右脚向右前方伸出,成右弓步。左勾手变掌,由头右画弧下落,绕膝过腰,屈肘向后,手背贴靠命门穴,右臂下落,经胸前向右前伸出,做右势,唯左 右相反。
(5)右脚收至左脚内侧,两脚并拢,两腿屈膝,身体转正。同时右手向头左前方画弧,经身体左侧,绕膝再向下收至身体右侧,左手由背后自然下落,两腿缓缓伸直,成站立姿势。
(五)第五式出爪亮翅
(1)两手握拳,上提至胸侧。
(2)拳心翻转向下,两拳变掌,指尖朝前,两掌向前探出至终点时坐腕、展指,掌心朝前,高与肩平。同时提踵,身体稍前探,两肩超过足尖。两眼平视指端。
(3)松腕,掌心翻转向下,之后两臂屈臂回收至胸侧,两手下落至体侧,足跟着地。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