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米祖拳功法
米祖拳练习的全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统称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基本功和各种套路的练习,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身体的灵活性、速度、耐力、灵敏、力量、协调,提高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配合。第二个阶段是散手阶段, 根据实战的要求,将套路中的实用招法拆解出来进行实战练 习。有的招法包括在套路当中,有的招法不包括在套路当中, 都必须进行实战练习。练习的过程是,先一个人进行一招一势的散手练习,待动作熟练后再进行两个人的对练。对练时先以一人为主,另一个人予以配合,也就是递手或喂手。通过练 习,掌握与对方交手的时机和技法,提高反应能力。这是实战前的基础训练,不进行这一步就无在进行下一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两个人的实战练习,两个人根据自己掌握的技击法则和 攻防技巧进行实战操练。第三个阶段是实力练习阶段,两人交手不仅需要有高超的技术,纯熟的技巧,还需要有雄厚的实 力,也就是要有好的体力,耐力和力量。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掌握动作的寸劲。主要的训练内容有打砂袋、木人桩、棒功、千斤坠、走砖、大杆子。打砂袋主要是练习肩、肘、腕、胯、膝、头、脚各部位的撞击力量。 木人桩主要是练习动作发力,一些主要的动作都要经过桩功的操练。千斤坠主要是练习臂力和腕力,棒功主要是练习手腕的 灵活性,两种方法都是练习擒拿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走砖主要是练习步法的稳定性。大杆子也叫大棍,和大枪的拦拿扎枪法一样,可以单人练也可以两个对扎枪,是练习枪法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增强背、臂力量的方法之一。
四、米祖拳技法
米祖拳技法精深,动作舒展大方,给人以飘洒优美的感 觉。全套共五十多个动作,结构严整,动动相连,式式紧扣,招招实用。进攻技击性强,身法突出,含蓄后发,避实就虚,转展灵活,刚健有力,发力充实,变化无穷,势势相连,上下周全,首尾呼应,刚柔兼有,可慢可快。一势多动,一动多变。临敌时讲求心明、眼快、手捷、身活、步稳、乘虚而入,见招发招。踢、打、拿、摔、击、攻防兼备,一招一势具有鲜明的实战特点。充分体现“远击拳打脚踢,近击肘肩胯膝”。的技击要领。
身法表现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技击的要求,实战需要。初学者练拳时,头要叫,身要正,腰要直,宜慢不宜快,要一招一势的练,细心体、每一个动作的内涵,待动作完全规整后再接作下一个动作,同时还要注意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动力的发挥,这既有助于动作质量的提高,又可达到健身的作用,整套拳需要有相当好的体力才能完成。因此,练习时 还要配合以沉气,也就是气沉丹田。要求训练者有非常扎实的桩功基础,才能使动作稳健而不气浮,保持充沛的体力完成整个套路。
米祖拳步法有弓步、马步、仆步、丁步、虚步、半马步等。拳法有:冲拳、劈拳、揽拳、挑拳等。掌法有:砍掌、削掌、按掌、擦掌、挑掌、横推掌等。手形有:拳、掌、钩、虎爪、鹰爪等。练习时要掌握好六劲即刚、柔、虚、实、直、 横。
米祖拳的内容除拳术外还有大枪、大刀、双铜、双钩、双 锤、双刀、花枪、刀剑等器械。米祖拳是实用性很强的拳种之它的技击原则是,不动则已,动如雷霆,欲进先退,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在技击上一般主张后发制人的原则。当对方用拳击来时,待其新力已过旧力末发之际,我随即发招,对方必然回手不及被我所制。米祖拳不主张硬打硬进的方法,而是采取化解的方法,避其锋而后贴身进招。在技法上讲究高腾矮挂,不高不矮用带打。当对方用拳击来时,用身法将其化开, 也就是躲闪之法,然后顺其抽拳之势而出击之。米祖拳主张拳不虚发,手不空回,出手如钢铿,回手似钩杆。米祖拳的进攻方法,多采用外进的办法,因此对步法的要求很高,在步法上索多采用连环步法。在做损耳拳时采取直冲横打的办法。
第八节花拳
一、花拳简史
花拳相传为清代雍正年间江南大侠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的属于少林派系的拳种。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为人和善,武功深造绝伦,精拳术、剑法,又善引导术。他少学于张长公,以技击而闻名,中年获交吕元,又得明室朝元和尚真传,后综合各家之长建立花拳。时因有反清复明之疑,为清兵追捕,隐居江浙一带,其技遂传。因收徒甚严,故近代人习者较少。
清末时期,京西海淀住有“莱户宋家”,主人宋国荣,那时产菜专供朝廷食用。宋家世代习武、家中因有人参加义和团事败,便从祖籍山东莱州迁往京西海淀倒座庙。置菜地数亩, 以种莱为营。一日,有一展者至宋家,自言从九华山因灾荒避难而来,闻宋家喜结好武者故投奔。问来者尊姓,只言贱姓宋。宋家更喜同姓同宗,留住。此后便称“宋痛套”,简称他“展套”。时年荒旱,民不聊生,盗窃抢劫甚多。一日,有群徒聚众宋家门前,强行索要钱物,如不拿出便洗劫宋家。痛套出面劝阻,众徒不允,双方动起手来。瘤套手持一杆花枪,守 在门前挡住众徒,无一人进入,众徒俯首求饶,并言以后绝不再扰,宋家以钱粮相赠,离去。
宋家见痛套真功,欲拜求学艺,病套久居打扰,应以恩相报,允之。时有半年余,忽有人来宋家找一捕子,痛套听后避开未见。数日后底套赠宋家残缺花拳手抄谱本,并言次日讲述。待次日未见痛套,至卧室已不辞而别,留信一封,言缘份已至此后会有期,下款属名宋瘠套。又隔数日,有官方模样两人来找痛子,宋家说不知此人,此事久久才平息。
宋家从师痛套习练花拳,以赠谱为本、功、理、法俱全,从此花拳扎根于北京宋家。传至宋泉,又名宋德泉,号兰坡 :(1878 -1958),其人瘦俏美髯,性格怪僻,一生惟有爱武,喜结武林,好打不平,见义勇为,侠胆行事极多,以德为先可称德武双全,在京津一带有“燕京怪侠”之称。其人生活简朴,经常一段时间内不食烟火,以果为食。衣着更为简单,一年四季中同样打扮,外披草呢大衣,白单裤,黑市靴,腰束麻 绳,银髯结辫。出入房间不走房门,越窗出入,专在暗处或隐蔽于高处,看徒练功。其人白天夜晚不分,终日练功不停。居 室简陋,屋内墙壁、柱子、门框均是绳索铁链,地下城砖石块。年至八十岁时,在屋内劈叉、倒立、全身操打、握绳索或抠门框身体悬垂。练功成性,故人宋疯子,家住海淀时,天未亮,便越颐和园(万寿山)高墙内或去西山红山口处专找悬崖峭壁翻山越岭,手倒立爬山。在山顶最高临崖处单臂做左右旱水(即卧鱼动作,一臂屈肘支撑腹部全身悬起成水平),从高处手倒立,距地面有丈余,脱手直冲向下,临接近地面时挺身而起,站立地上,此动作为练鹰爪功的指尖力量,手扒山石攀登,指戳铁砂碎石,练得可单指断石,爪抠树皮,指尖悬垂。冬天以大卵石放在火炉上烤热以暖手,久之,在卵石上有手指钻的孔和深洞,因此手指非常坚硬。两脚更为捷健,带功行路,时至密林中练穿林功。在荒年中带子志平去河间府谋生,行至一村内,志平口渴在井台上饮水。本村人不依,来二 十余人阻止,举手便打围攻父子。宋泉无奈单人在人群中盘旋穿梭,挨即倒,碰即翻。有人解劝说和,赔礼离去。1953年,年已73岁。全国民族形式运动会结束后,组织国家武术队,球全国巡回表演。一次在北京东城区园恩寺演出,邀请北京武术界观看。宋泉与师弟王金山同去(王金山号称形意王,在同仁堂乐家护院为职,后收志平为徒)。王金山因腿脚不便,乘坐三轮车,宋泉随车往返跑步约20余里之遥(表演人员有蔡龙云、程传锐、李天骥、张旭初等)宋家有长女宋坤英、跟随吴式太极拳家郭松亭(姑父、宋泉随之姐嫁与郭家)习练太极拳。次子志平从小随父苦练武功,常在夜间父子二人躲一小屋内,点燃小蜡烛练私功,直至鸡晓天明。因此,志平从小练得一身扎实基本功,得其花拳真传者惟有宋志平。
浏览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