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市场的混乱

中国传统武术的市场化历史较短,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机制来规范传统武术的发展。

在武术市场上,关于传统武术的虚假信息比比皆是,社会上的一些人甚至利用武侠小说和武术影视所带来的一些虚构的东西进行欺诈,如武术影视和武侠小说的一些神话武技被武术馆校的广告“发扬光大”,使得一些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受骗。严重破坏了武术的形象,扰乱了武术市场,阻碍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推广与发展。

武术市场混乱不堪,假武术泛滥,必然会导致真功夫的淹没。武术市场不规范,武术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发展。

(二)影响符统武术发展的衷观因素

1 .经济因素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传统武术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与当时所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术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

经济因素对武术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给武术的推广和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而经济的落后也必然制约传统武术的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小农经济附属下的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以及小农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不利于习武者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很多武术门派都是闭门造车、停滞不前。由此可以看出,没有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增长,就不会有体育的发展,更不会有传统武术的发展。

2.政治因素

武术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之匕,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与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因此,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必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政治像一根红线贯穿武术发展全过程,传统武术必须在为一定社会政治服务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发展。从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传统武术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到政治因素对武术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如秦统一后收缴各地器械,禁止民间习武;再如汉王朝崇文尚武,可见,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一定的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 关系。

3.文化因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主要得益于中华文化所起的重要纽带作用。传统武术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它既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对武术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82年,影片《少林寺》的上演,使得全国掀起武术热潮,甚至波及世界。武打影星李连杰凭借《致命武器四》踢开好莱坞的大门,成龙的《尖峰时刻》搅得好莱坞天翻地覆。①影视对武术运动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然而它们带给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影视和小说所表现的武术是艺术化的夸张的武术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使人们 对武术带来的视觉享受期望值很高,所以,当看到真正的武术表演时,反倒觉得不是武术了。这 是因为影视和武侠小说中的武术采用艺术夸张的手法,这样势必与武术的现实本质产生偏差甚 至背离。这些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4.机制因素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更是落后。如 日本于1950年通过了《文化财产保护法》,用于保护其国内的无形文化遗产;韩国于1964年通过 了《文化财产保护法》,用于保护其国内传统的民间文化与创造。

相比之下,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尤其是立法方面则较为薄弱。我国政府着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起步晚、经验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体制尚不健全。

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开始成为国家的意志。

2002年和2003年,我国相继启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工程”。

2005年3月,中国民协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证和命名''项目。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在形成体系,并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但 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保护措施尚不完善,宣传机制、管理机制也很不健全。

除此之外,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武术的历史、传统武术文化缺乏认识,对传统武术的技击、艺 术、哲学等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武术的保护观念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工作较为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保护机制和有效的保护措施,使得对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挖掘、 整理资料的方法、手段单一。从整体上来讲,更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计划保护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断裂现象严重,人们对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民族的传统逐渐被放弃,这就造成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优秀的传统武术及其文化也在无意识中逐渐流失。

保持文化的原生态,确保武术的原生性,加强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减少传统武术的流失等问题都值得人们深思,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机制、完善对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开发的管理机制,是传统武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保障。

第二节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将当代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制定当代发展战略的前提,今天的发展要为明天的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利益出发,寻求经济、社会、人口、资 源、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同 时,还受到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因此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7年由时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的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人类目前的需要和追求, 又不对未来的需要和追求造成危害的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总量和总体上的生态完整,实现社会持续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

(二)传筑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含义

袁伟民在《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明确提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①传统武术作为我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用 新的发展观审视其未来发展的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但要促进传统武术今天的发展,更要着眼于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使其步入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以满足后人长久的需求。

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为传统武术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传统武术长期、持续发展。

二、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院武术发展的滞后性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认识、思想、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等的现状,处于相对封闭文化环境下的传统武术,显然有些无所适从。传统武术没有 及时自我更新,与社会的发展相比具有严重的滞后性。

传统武术发展的滞后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武术的习练特点影响了人们参与的积极性。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价值判断向着实用、易学、简洁、有趣、高效的方向发展,特别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传统武术要经过长期艰苦的锤炼才能有所成就。要健身不如健美操有效果,要娱乐不如学跳舞有趣的观点,使得传统武术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2)传统武术的外在表现,如训练方法、传承方式中的内容很难让现代人接受。诚然,传统武术实质的东西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传统武术的多元化价值功能成为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双刃佥它在带给人们多方面利益的同时也在制约着传统武术的发展。

浏览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