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济情况

1 .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的质量。不论课程体系多么合理,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也不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社会需求的武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高校武术教学拥有相应高素质的武术教师队伍。而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武术教师可能对拳械教学内容能够熟练掌握,但武术的内涵、理论方面知识相对缺乏,技术、技能传授方法的掌握也存在着不足,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较少。

作为高校武术教学主体之一的师资队伍,其质量和数量是高校武术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武术水平的核心问题。就目前来讲,从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上看,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与武术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普通高校的教师中,武术教师所占比例较小,而在武术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更是缺乏,教师专业不对口,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并非了解武术,给武术在高校中的普及带来很大困难。武术教师不专业,学生练习武术就处于无序状态,也就难以达到专业 的水平;而武术运动技术性比较强,它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科学有效的指导。教师的高学历与教学的低质量,使得我国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

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武术的师资队伍较少,专职武术教师数量更少,武术公共课任课教师的水平也具有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武术技能和理论基础并不深厚全面,大多数教师对武术只是一般性掌握,而教师规范准确的直观示范和通俗简明的讲解是高质量武术教学的关键, 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武术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武术在高校中的推广。武术运动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和锻炼中,必须要求高校的武术教师具备较好的示范能力和专业教学的组织能力。然而高校体育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武术培训导致专业知识水平较低,阻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从目前来看,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只是大学期间曾普修过 一些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也仅仅只有几个初级套路而已,因而其武术技术水平可想而知,在武术理论知识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因而这方面也相对贵乏。

此外,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教师的教学态 度、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较低。另外,高校武术教师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加之培训时对武术运动 的全面学习和了解不够,严重影响了武术运动的认识和教学水平。教师应当从武术的技能和教 法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在课中的兴趣、爱好的满 足,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关系到学生学习武术兴趣的培养。

2.师资科研水平较低

教学与科研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科研工作是体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完成教学工作的有利保障。武术教育活动的进行,对任课老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也对任课教师相关专业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的武术教师要以科研带动 教学,更好地投身于教学改革,形成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较大的学术潜力,但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的部分武术教师对科研不够重视,从而对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的武术教师趋于年轻化也使得他们的科研水平呈现普遍较低的状况,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与参加工作年限少,理论、经验还有所欠缺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缺乏科研意识有很大的关系。而对我国武术发展来说,年轻教师是未来武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加大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科研意识是未来武术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武术场地和设施

武术场地和设施与武术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校的武术教学、武术竞赛、武术训练以及课外武术活动使用的场地和各种器具、器材、材料。武术场地和设施是学校武术的基本备件之一,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检验学校武术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高校传统武术教学场地、器材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规范性也在不断地提高。完备的场地设施是提高武术教学成果,保证武术教学安全合理的基础。高校的武术场地和器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完备,适应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人们增长的需求,同时也为学校武术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但总体来说,武术场地和设施还相对缺乏,无法完全满足高校武术发展的需求。武术对于场地、器材并没有什么较高的要求,但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大规模的集体武术教学必须有一定的场地器材做基础。高校在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场地、器材的改善有限,使场地、器材缺乏的形势更加严峻。大部分武术教学没有固定场所,只是借用其它体育专业场地,对场地、器材投入的经费非常有限,这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强高校武术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是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一大要求。

(三)高校武术林会的发展情况

在高校中,武术组织尤其是武术协会的发展是武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武术在高校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武术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课堂上把课上好是首先需要做到的,同 时平时提供锻炼武术的机会也非常重要。学校通过一定的组织,譬如武术俱乐部或者武术协会等,为学生课余时间里进行武术锻炼提供了机会,这样既可以使身体得到健康的锻炼,也可以熟悉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武术协会是由高校中习武的大学生组成的社团组织,传统武术类项目是武术协会的一 般选择;各高校武术协会开展的校内外系列活动是对武术教学的有效补充,目前高校中的武术组织的确存在,但武术俱乐部或武术协会的规模相对很小,有的仅有十几个人,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武术发展的需求,因此显得较为薄弱。高校武术社团少,而且有社团组织但不常举办活动的学校占绝大多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各高校领导和体育职能部门对武术社团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武术社团的建设面临室内场地和经费不足等问题;二是社团缺乏必要的管理或者管理不严,严重影响了社团的发展。除此之外,各武术协会的训练受外部环境,诸如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武术协会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武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弊端

1.武术理论体系不完善

纵观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关于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是十分有限的。至明清时期, 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仅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建构起了一个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框架的古代武术理论体系。

(2)各家拳种在事实上并已经形成了许多趋于相近的从择徒到训练等方面的理论共识。这些理论比较笼统和概括。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传统武术主要在民间传习。对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武术方面, 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民间传承传统武术的拳师,多数知识水平低,其教学方法也大都是前辈流传下来的。他们只知道照方抓药,而没有创新,没有理论指导,在训练及练习上难免出现很多偏差。

在武术传承方面,重技术轻理论、重师传轻创新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2.武术门派众多,技术繁杂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健身和技击作用被世人称道。然而,武术中的门派、拳法、 拳种等纷繁复杂,这就使得武术在走出国门的时候,弊端尽显。如武术在国外惯称功夫,少林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咏春拳、翻子拳、戳脚等这些拳种和诸如“倒撵猴、龙出水,懒扎衣, 金钢捣碓”这些动作很难解释清楚,在武术口传身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所谓的武坛“新秀”将武术原有的东西改头换面就称之 为“新拳”是不利于武术的正常发展的。所以武术要发展,必须对拳种进行筛选,去伪存真,树立武术的良好形象。

浏览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