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传统武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传统武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传统武术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主要从课程内容、师资情况、武术场地和设施、武术协会等方面体现出来。
(一)课程内取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中,武术都是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武术教学不仅有一定的教学时数,还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标准。有些高校还有自己的武术运动队,参加各类武术比赛,推动了全民健 身运动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推广和发展。高校武术课的开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的反映,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以及奥运发展战略的实施也有着深远影响。从武术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各高校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武术教学形式,为学生学习武术 创造了条件。但在武术的教学内容方面,高校之间各有不同,互有差异。同时各高校的武术课程内容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武术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从目前的高校武术教学来看,初级长拳三路、太极拳、初级剑是主要内容,同时也有一些传统健身武术、自编武术套路、散打、少年拳和传统武术等,由于它们凝聚着文化内涵和攻防格斗技巧,所以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极大欢迎。但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理论讲授、考核制度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1 .武术教学内容单一
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在满足这种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高校武术应在教学的目的和课程的内容与社会的联系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发布相关文件部署教育工作,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因此,高校教育应该促进终身教育的形成,在教学目的 上,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改变以往的单一增强体质的观念。我国的高校武术具有某些方 面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武术传播方式上,如传授知识和技能。但高校武术长期以来是独立的、 封闭的系统,它与社会相隔绝,因此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学过的各种武术知识、技能难有用武之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在高校传统武术的教学中,对传统武术和散打的教学很少,竞技武术套路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较大差 距,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导致学完之后很快就荒废了,没有起到武术健身的应有效果。
此外,国家制订的专门的武术教学大纲也导致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单一的产生因素之一。 各普通高校大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大多选择太极拳和拳、刀、棍、剑等初级套路为教学内 容,向很少选择散打、短兵等对柔韧性水平要求不高,并具有竞争性强,攻防实战性强等优点的内 容。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技击是其主要内容,套路搏斗是其主要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是其本质特征,非常注重内外兼修,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但因为武术教学大纲的存 在,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将课时的重点放在套路内容上,并且只注重动作外型、 规格,而严重忽视了教学大纲以外的攻防技击特点,因此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枯燥、趣味性差的 状况出现。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难以培养起学习武术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克服只重大纲,不重实际的错误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发掘简单实用,动作少的攻防动作组合,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华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也极为丰富。武术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体育运动,有着繁杂的教学内容。对于高校武术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显得很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不得不根据规定的时间安排所有的教学任务。高校学生大多数对武术不甚了解, 繁重的学习任务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对武术知识的掌握。
2.武术理论课被忽略
武术理论是武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理论的教授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武术文化得到弘扬,也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对视图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是高校教学 面对的对象,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理论层次,因此理论教学要突出一定的特点。而目前,普通高校理论课课时数太少甚至没有。这是因为大多数院校没有对武术理论课的严格考核要求,致使对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安排较少,即使安排了几次理论课,授课质量也相对低下,有时被任课教师任意讲解或取消,这说明理论课的讲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导致了我国大学生武术理论知识 的欠缺。从学生认知武术的途径中就可得到理论缺乏的现象反映。学生们认识武术主要是通过 影视、书刊等途径,而通过理论讲授和自学武术教材来认知武术的不能说没有,但所占比例很少, 同时,现实中的影视、书刊多对武术过于夸张和虚构,而不能真正体现武术本身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匕容易误导学生对武术的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传闻的“功夫”影视中的技术和功法盲目崇拜便是这种情况的结果。学生们的视图能力较差也是学生很少通过视图自学来认知武术 的一个原因。因此,加强武术理论内容的教学应当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
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一直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武术套路技术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武术理论很少讲解甚至根本不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抱有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的片面的不合理的教学思想,对武术理论的忽视也就顺理成章了。武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对武术的学习不仅是对武术技术、技术理论的学习, 通过武术教学,学生还可以学习、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哲学、政治、军事、文 学、宗教等整个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理论基础非常雄厚。因而理论教学应该成为武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高校中重术科轻理论的现象十分突出,再加上教材各异甚至缺乏,造成理论知识传授的空洞,影响教学质量。
3.武术教材选用问题
对于高校学习武术的学生来说,教材必不可少。从教材内容来看,多年以来,初级太极拳、太极拳、剑术、棍术等都是高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套路虽然看似简单,但各个动作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性,单个动作较多,每个套路都由四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又是由十几个动作组成,由于套路编写太长,不利于学习和掌握,对初学者来说是相当难的。全国各类高校武术教材的版本各异,但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材内容多,缺乏针对性;内容陈旧,体系不合理;教材质量低下等,是高校武术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武术考核形式不合理
在武术教学中,武术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当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学习武术成 绩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合理地评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促进武术在高校中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考核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考核形式上,对武术理论的考核相对缺乏。这与武术教学“重技术,轻理论”,内容单一有关。考核内容过于片面,而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往往会忽视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而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评 定以学生演练水平为依据的方法,使身体素质较差而平时积极锻炼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那些具有一定基础、平时上课不努力的学生的惰性得以助长,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得到全面地检查和评定。其次在考试形式上,传统的由任课教师对所任教班级进行自考自评的方法仍 在沿用,也是大部分武术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的主要方法,从而导致了考核与评定的标准和尺度不 平衡、人情评分等诸多弊端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普通高校武术公共课的考核方法因教材 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武术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
浏览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