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哟,懂事早,读书晚,游仁山八岁才从一个看牛娃变成 一个小学生。不,应该说是小学生兼看牛娃才是,以前是他跟着哥哥姐姐看牛,现在他可以带着弟弟看牛了。也不是他们不想读书,而是没钱读书,四 个孩子,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还谈何顺顺当当接受教育呢再说啦,孩子这 么小,哪能长年累月的就这样练武术呀,总得学习文化知识吧,要不会成为 新时代的文盲。终于可以上学了,按理说,游仁山要高兴得手舞足蹈才是,但他却一 直闷闷不乐。原因有三:其一,他成绩平平,在学习上似乎找不到自信;其二,他头上小时候被火烧过,不仅留有伤疤,还有不少地方不长头发,被人 称为癞子脑壳,自卑的他,觉得自己在容貌上低人一等;其三,因为上学去 了,他就不能跟海哥哥一起练武了。第三个原因对他情绪影响最大,白天要读书,课余时间还要帮家里干农 活,哪有时间练武啊。好不容易有个暑假吧,正值农忙时节,哪能抽出时间 哟。于是,他就只有盼望着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寒假的到来,那是他习武 的天堂。冷算什么,心中沸腾的热血,可以融化一切。寒假终于快要到来了,而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堂兄海哥哥却不再传 授武艺了,他要一心一意当他的赤脚医生去了。游仁山气冲冲地去找堂兄, 问他当师傅当得好好的,怎么就不想当了。堂兄苦笑着说,他毕竟要养家糊 口,当师傅不是他的主业,再说,学无止境,你们可以学更多派系的武术。 游仁山急得直哭。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武术热”的时 代,这股热潮,既促进武术活动广泛普及和竞技武术发展提高,又促进群众 武术活动和武术竞技比赛的开展。即便是大山深处,也不会缺乏武术的执着 传播者。就在游仁山失望至极时,一个姓张的师傅来到了光明村工正值中年 的张师傅表演的武术赢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他 便成了游仁山的第二个师傅。四个寒假,四年期盼,四年磨砺,游仁山对武术更加痴迷了。“爸爸,我不想读书了。”这是他第二次向父亲提出自己的要求。父亲瞪了他一眼,问道:“年纪这么小不读书,干什么去呢 ”“练武。”“书读的少,练出来了也只是个武夫。”叔 游仁山就像中了魔一样,非得辍学练武不可。父亲也没有多说,便由着术他去。在父亲看来,毕竟这是儿子喜欢做的事,是他自己的选择,再说,练 急 武终归还不是件坏事。先于是,他就开始了两年的专业练武期。但这次练武,与他上小学之前练锋 武是截然不同的。他毕竟已经11岁,对是是非非能有个基本的判断了。这两年里,他学的武术知识更加宽广了,刀术、剑术、棍术、枪术,甚至还有一 ; 指禅等难度极大的功夫,都有所涉及。除了专心练武,并且有了相当大的长72 进外,他还有了自己的主见与思维。“读书练不好武,练武也读不好书。”游仁山总是在心里念叨着这样一 句话。确实,在读书的时候,因为他特别想练武,却少有机会练,这样书也 没读好,武术也没练精。现在,他专门出来练武了,却又想念校园了,想到 学校读书了。“要是有一个既能让自己好好读书,又能让自己安心练武的学校,那该 多好啊! ”站在自家后面的山坡上,游仁山仰望着天空,思索着,想念着。他后来的武术梦想与追求,就这样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了。“我不能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我要回到校园去,我要 学习。”两年后的一天,他猛然间意识到,必须回到校园去。看到儿子回头了,做父亲的当然也高兴,于是提着鸡蛋,找到光明小学 的校长。经过苦口婆心的求情,校长终于同意让游仁山继续读五年级。虽然 他原来的同学,有的已经小学毕业了,有的已经升入了初中,但有什么关系 呢,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达到的。游仁山还发了一个誓,那就是一定要把 学习成绩搞上来,想当一个学习与武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再次走进校园的 他,不仅勤奋习武,也更加勤奋读书,成绩大有长进。当年,他顺利考进东 福中学,并且成绩一直不错。虽然每次上学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虽然没有 钱买菜吃,只能从家里带些坛子菜吃上个把星期,但他感觉很满足,毕竟, 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那求知若渴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山里娃,这 点苦又算得了啥呢其实,他根本就没认为这是苦,他认为这是快乐,这是 幸福。在山路上行走不仅能练习腿功,歇气的时候,他还可以温习一下自己心爱的武术动作。然而,这样的良好局面,并没有继续保持下去。那是1986年腊月的一天深夜,父母坐在煤油灯下的桌子边,商讨着如何 筹集下一学期学费的事情。“科山的成绩拔尖,也读到高中了,很有希望考上大学。如果他考上 了,不仅可以当上国家干部,还会成为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那样的 话,我们家族会多荣耀啊!可是这一期的学费也不少啊,这可怎么办呢,马 上就要过年了,过年的钱都没得,几个份子的学费一分都少不得。”父亲小 声地对母亲说。母亲叹了口气后,说:“山份子、亮份子的成绩也不错啊!让谁停学, 都是不公平的,我们做爷娘的也开不了这个口、做不了这个决定啊!其实忠 梅这孩子的成绩一直不错,可惜停学了。妹子家书读少点,也就算了,反正 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学校不可能再赊学费给我们了,这学费钱又该上哪儿去找哟”父 亲说。“到亲戚家去借点吧。”母亲说。父亲马上说:“只有这条路了,但马上就过年了,等过了正月初五再去 借吧。”“嗯!”那时都是木头房子,基本上不隔音,父母的话,让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 游仁山心情无法平静。他知道父母的辛酸,他知道父母的心思,他知道哥哥 成绩好,他也在想,假如哥哥成了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是他的荣耀。能吃上肉、穿新衣服、得压岁钱是那个困难年代孩子们过年的渴望。以 前的游仁山也有这样的渴望,但1987年这个春节,他过得有些纠结。开始迈 向15岁的他,已经成为一个有责任与担当,能充分感知父母心灵变化,以及 人间冷暖的少年了。正月初五后,他又听到了父母在床头的悄悄话:学费钱没有借到。他躲 在被子里悄悄地哭了起来“妈妈,我不想读书了。”第二天一早,游仁山低着头,小声地对母亲说。母亲吃惊地望着儿子,说:“伤崽,你为么子不想读书了呢 ”“读书没么子意思,就是不想读了。”他说。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哪有不知道儿子心思的。母亲把他拉到 身边,心痛地问道:“仔仔,是不是怕家里没钱供你们读书呀。”他违心地摇着头。“那是为么子呢 ”“不为么子,就是不读了,就是不想读了! ”说着说着,便来了眼泪。母亲没有再问什么,她知道懂事的儿子为何如此选择。她紧紧抱着儿 子,大哭起来。“妈妈,您别哭,不读书也没么子了不起的,只要自己吃得苦,总会填 饱肚子、找到堂客的。”游仁山噫着眼泪安慰着母亲,“哥哥成绩那么好, 他如果能够考上大学,你们的心血不会白费,我们家的日子也会好起来。” 儿子的话,让母亲哭得更加厉害了。听着游仁山主动不读书的消息后,姐姐也哭了,为自己哭,也为弟弟 哭。小弟弟游亮东也跑到妈妈那里,说,我也不读书了,回到家里放牛。作 为大哥的游科山,哪扛得住啊,他冲着母亲大声吼道:你们谁也别说了,我 不读书了,我也不考什么大学了。“你这个狗崽子,老子盘钱费米,让你读到高中,容易吗你吼,你吼 哪个啊! ”父亲一记巴掌挥过去,打得游科山晕头转向。孩子们的哭声、吼 声,像刀一样捅着这个当家人的心,他的气往那里出啊!游科山流着热泪,捧着脸,掉头跑到屋后的山坡上,用拳头使劲锤着 树,“嚎嚎”大哭起来。弟妹们拼命追了过去,伸出手掌为哥哥擦着泪:“哥哥,我们都不去读 了,就你一个人读!”哥哥将弟弟妹妹一把抱着,哭成一团。天啊,为何让他们生长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呢?为何让他们生长在那个贫 困的大山上呢天啦,贫困能怪那个年代吗贫困能怪那座大山吗正是贫困与大山, 养育了他们自立自强的坚韧品质和纯洁清静的朴实心境。不久,哥哥科山背负着全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期望,向高考的独木桥冲刺。他狠狠发誓,不考上重点本科就永不言弃。谁知,这个誓言让他最 终没能读上大学。“山伤崽,你自己提出不读书,要供哥哥读书,做父母的,包括你哥 哥,都晓得你的一片苦心,这也只怪我这个做爷老子的没得能力。”父亲心 中无比内疚,“要不这样,你喜好练武,我帮你找个师傅,你再去学学。”只要提到武术,游仁山便会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他高兴了,连 连说:“好,好,我一定好好练武。”父亲知道,学问才是改变命运的法宝,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去弄到这个法 宝呢游仁山人生的读书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浏览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