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我们先后走进了充满火热与激情的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 一中、雅礼中学、新化一中与长郡中学。
湖南师大附中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 项目执行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也是湖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示 范学校。这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学校,其前身是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于 1905年创办的唯一学堂,1912年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广益中学,1955年1月 更名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近百年来,学校培养了四万多名三湘学子, 李立三、柳直荀、欧阳予倩、康濯、朱铭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黎氏三兄 弟”(黎鳌、黎介寿、黎磊石)、张履谦、朱之悌、何继善、中国科学院院 士朱作言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这所学校也是游罡华较早推行武术 进校园的重点学校之一。湖南师大附中校领导十分支持武术在校园的壮大与发展。黄校长开诚 布公地谈起他的“武术进校园”理念:“我认为,要推行武术进校园,首先 要充分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中国武术是一项充分体现健身与德育相结 合的体育运动,是一项重礼仪、强意志、健身体的体育运动。同样,武术是 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其所张扬 的文化内涵与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中华文化所提倡的战胜自我、坚韧自强的精 学习武术的意义当然无比重 要。武术通过严格的体育锻 炼达到精神上的修炼,不仅 能健身健美、防身自卫以及 参加竞技比赛,更能培养人 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 不息的精神,从而战胜自 我,克服自身的懒惰,胆 怯、软弱、消极的个性与心 态,增强人的信心、勇气 和斗志,使人养成谦逊、 些考虑,我校自2007年开始,武术作为一门体育选修课进入校园,自开课以 来每学期近200人选修武术,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在师大附中三年中必须选修 武术课,从而使每位学生会武术,懂武术,也为武术进校园提供了很好的平 台。2008年,我们学校又组建了校武术队,队员来自选修班的同学,由最初 的几人到现在的近百人,校武术队不断发展壮大。”“效果如何 ”“效果好啊!通过武术,学生学会了坚强,铸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养 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无论在训练中还是体育课上,都深受广大学 子喜爱。武术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体育组谭伟老师的帮助 下,在邓素教练认真负责的指导下,队员在比赛中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的精神,一次次取得佳绩。五年里,校武术队共获得湖南省青少年武术比赛金牌14枚,银牌17枚,铜牌23枚,位于全省前列。”黄校长说。“练武要花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黄校长笑着说:“你的担忧是对的,但我校武术训练宗旨与传统的武术 培训不同,我校秉承着让学生把武术的精华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学习 武术实质就是学会三种方法:一是做人处世的方法,比如热情、乐观、彬彬 有礼等;二是战胜自我的方法,比如克服懒惰、软弱、自卑等;三是学会走 向成功的方法,比如快速、荣誉、进取、自强不息等。让学生处理好武术与 学习的关系,打破武术运动员学习不好的常规。在学习遇到瓶颈时,在武术 训练中去拾起那份快丢弃的信心,突破自我。让我们的有形教育和无形激发 发挥到极致。每年武术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考上全国一流大学。尤其是2013 年毕业的学生,其中有一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三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95%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比如香港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为国家 输送了大量人才。这是我校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所 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长沙市一中虽然是第二所采访的学校,却是游罡华在长沙推行武术进校 园的“第一家”。也可以这么说,游罡华和他的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能在 全省范围内推广武术,离不开长沙市一中的开创之功。在长沙市,连接八一路和营盘路的一条绿荫道叫清水塘路,长沙市一中 便位于这条路上。这里地处长沙市中心地带,但环境优美,在闹市中独有一 静。更令人景仰的是,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才辈出。这所湖南省最 早的公立中学,素以名师云集,校风朴实,人才辈出而著称,毛泽东、朱铭 基、周谷城、周立波、杨小凯、谭盾等蜚声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 家、文学家、经济学家、音乐家和17位“两院”院士先后在此就读。让我们惊奇的是,这不是一所提倡读“死书”的学校,而是一所历来就 具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学校。一百年前,学校首任校长符定一在《告 诸生举行远足文》中说:“徒步观山水……而其关系学校者,约有三端:锻 炼身体,体育也;发携心性,德育也;扩充知识,智育也,三者教育唯一之 务,不可忽焉者也。”体育承载了维护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 务,改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长沙市一中的学生在进行武术训练育的基本要求。说起与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合作一事,校长赵雅茜还记忆犹新:“七 年前,在每周星期一的短短二十分钟校历讲话上,已经都是高中生的学生 们,竟然会有人坚持不住而摔倒。年纪轻轻的学生,看上去总是没有精神。 当时,教育部提倡,学校可以利用武术来给学生强身健体。于是我们就与仁 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建立了合作关系,让仁山的武术老师们来教学生练习武 术,增强学生们的体质、体能。”当问及让学生练习武术是否会影响学习时,赵校长认为:武术和文化学 习并不矛盾,可以互为助推。不管学生们将来选择的社会身份是什么,良好 的文化修养、深厚的知识底蕴、健壮的体魄,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事业发展 的基础。学生练武术,不会影响学习,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在随后的采访中,体育老师吴军向我们介绍了一中开展武术进校园的来 龙去脉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固本培元、符合民心”的工程。进入新世纪, 学校根据体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提出了 “阳刚男孩”、“阳光女孩”育人目 标,制定了 “以体促德、以体启智、以体强身”工作思路。规范学校体育与
健康课程体系,把田径、武术和体操等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校园阳光体 育活动范畴,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价值与功能,使学校体育成 为立德树人的载体。并明确了新时期体育工作目标:通过高中三年的体育与 健康课程学习,让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1・2项体育活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 明显提高。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素质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营养不 良、肥胖和视力不良等检测指标发生率明显下降。逐渐形成学校的体育工作 特色,构建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新局面。其实在与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合作前,长沙市一中就开始了武术进校 园这项活动。从2000年开始,学校开始进行大课间活动的创新,先后编排了 搏击操、女子防身术、武术健身操。武术健身操是集武术动作、健美操动作 和音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不仅有着与徒手体操共有的健身价值,还兼容了 防身自卫技能,较好地反映了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征,给人以美的 享受。既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体育活动兴趣。2004 年开始,学校又对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将武术项目纳入高中一年级必修课程、 高中二三年级选修课程范畴。武术吸纳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华传统健身方法,更 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武术课程学习,让学 生了解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精髓,系统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套路,基本达到强身 健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勇猛、顽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 质,弘扬民族精神目的。2005年开始,学校又组建了武术代表队,不断吸引着 莘莘学子加入到武术训练队伍。现在学校常年坚持武术训练的学生由最初的五 人发展到近百人,对全面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与学生的交谈后,得出的答案与老师出奇的一致,并且我还有幸从他 们的武术教练刘湘巨老师那里看到了许多习武心得。
浏览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