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之所以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些互不相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 的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同的先天素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 境、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同的实践活动所造成的。这种差异 反映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即为:每个人的训练起点不同,而且随 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每个人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况 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制定心理训练必须考虑到运动员的个 性特点,并据此确定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做到因人 而异,区别对待。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预期的训练结 果。(四)逐步培养与不间断性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练员一方面训练任务、内容,方法以及顺 序的安排要符合运动员的客观实际水平,注意遵守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使运动员感到经过努力 就可实现,能够接受,而不要急于求成,使运动员感到望尘莫 及,影响他们的训练兴趣和训练积极性。另一方面从训练初级 阶段直至出现优异成绩,心理训练都应保持系统地不间断地进 行。只有坚持全年、多年地进行心理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 心理上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变化。时断时续的心理训练,要求过 高的心理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良好的心理变化无法积累,而且 会引起心理波动,使良好的变化消失。第六节 武术运动员的智力洌练当前,在运动训练中,除继续挖掘运动员的体力潜能外, 都已开始注重运动员智力的研究与开发,使优秀运动员由过去 单一的“体力型”向复合的“智力型”转化。这种转化的必然 性是由现代化训练的特点决定的。当代科学训练的一个特点表现为训练的综合性。因为运动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训练水平则包括身 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的训练水平以及综合的整体训练 水平。上述各项训练水平在比赛中不是孤立地表现出来,而是 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要求高度智能的综合体。当代科学训练的另一特点表现为训练的有效性。训练的有 效性是指训练活动带来的训练效益和运动员训练中所消耗的体 能(脑力和体力)之间的比例关系。即:训练的有效性工训练活动带来的训练效益训练中所消耗的体能提高训练有效性有多种途径,其于最佳途径是在提高训练 效益的同时减少体能的消耗。这一途径的实现,便是提高运动 员的智力水平。从武术的专项特点看,也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智力水 平。首先,武术运动员要想在重大比赛中获胜,必须掌握一套 高难而新颖的自选动作。而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才能不断创造新技术、新动作,形成新风格g其次一个优秀武 术应动员要掌握大掌的运动技能,寤栗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 力、记忆力、想象务、思维力及妥际操作能力等等Q运动员的 智力水平越高,运动技能的形成就会越快。优秀武术运动员往 往是具有武术专项特殊才能的人才。他们在学习动作时具有比 一般运动员更高一筹的观察力、模捞力、形象记忆力、动觉想 象力、知觉思维、姿态的本体感觉、实际操作能力、注意力、 接受能力、节奏感、应变等专项特殊能力。而这些特殊能力的 发展都与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分不开。因此,发展武术运动员的 智力水平,加强智力训练对实施现代化、科孝化的武术训练, 提高训练效益,提高运动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和作用。一、智力概念与结构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智力是由普遍因素和特殊因 素构成的,即二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塞司登把智力概括为语 词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计数能力、空间知觉、记忆能 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即智力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 福特认为智力的各个因素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不同,智力也 不同,他从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方面去考虑,把智力因素划 分为120种,即智力结构说。除此,国内外学者对智力概念还 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认识能 力,智力是学习的潜在能力,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智力 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智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 力是智力测验中的智商,智力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等等。上述 各种概念与定义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各自不同的需 要而定,对理解智力概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从武术训练的角度由发,以及从武术运动员训练中的心理 特点看,可以为智力是指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 的心理特点曾有机结合,即认识能力。它包括注羞力、就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患维能石等五个基本因素,其中思维能 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是指人们依靠自己的知讯,技超和智力去顺利完成一 定任务的采矶能力可分为两类,二版能务知特殊能力。一般 能力是指对广泛的活动领域都有意义的电力。它包括施立获取 知状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为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 力等「特底隼力是指在某些专业洁动领域重所表现出来而能 力。如教加的教学能力:工程环的设讣能沅 演员的表演能 力,运动’煲的运劭能力等等。知识「智力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知识是发展智力 和培养能力的基础,智力是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又是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有利条件。从知识、智力和能力三者的辩证关系看,智力结构除了观 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五因素外;还应包 括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据此,武术运动员的智力结构 可分为知识结构、一般智力结构和最佳智力结构等三个层次。 知识结构包括一般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体育基础知识和 武术运动专业知识:一般智力结构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 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最佳智力结构包括思维力和创造力。武术运动员的餐力结构武术运动员的智力训练是指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有目的、 有计划地提高运动员的智力水平,扩大他们的知识,不断发展 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 创造力的活动。 , …’武术运动员智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体育基础理论 与武术专项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在武术教学训练中培养、发 展运动员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力等两大方面。 二、文化、体育与专项运动知识的学习武术套路运动是一种文化形态。运动员文化层次、艺术修养的差异,反映出他们的智能水平的不同。喜欢文艺欣赏,长 寓 于音乐舞蹈的运动员,动作节奏感较强,有较好的肌肉感知觉 教 能力;喜欢美术的运动员,对对比、和谐、比例、对称等形式 学 美的法则方面的理解就较深,审美能力较强。在文学、艺术方 与 面有一定修养的运动员,理解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反映在 n 套路编排和演练中具有较强的意境想象和独特的构思能力。运 练 动员智力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与他们获得和掌握的基础文化知 识的多寡及牢固程度关系极大。武术运动员的特点又恰恰是开 ◊ 始从事专项训练的年龄较小,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专 项训练的同时必须认真安排好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为 他们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条件,并在时间上予以保证(起码每 天应有半天的文化学习时间武术属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体文化上的 集中体现。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对武术本质特 征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武术运动员的武术意识。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 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法等 在内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教练员可根据运动员的文化 学习情况逐步安排3有条件者可请专项教婶按教学计划进行授武术专项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安排在多年和全年的训练大纲 中。运动员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如下:——武术的发展状况。——武术规则,场地和器材知识的学习。 一保护帮助与创伤的预防。 ——武术训练的原则。 ——武术训练计划的制订。——武术术语学。—武术中的身体训练。——武术中的技术训练。——武术项目技术分析与训练特点一—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武术裁判法。此外,运动员还应尽可能了解与武术专项相关的学科的知 识。运动员具有较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就能有 效地配合教练员实施科学化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三、武术教学训练中运动员智力的培养(-)注意力注意力是武术运动员的能力之一。运动员在初学某一动作 时,对自己认为应注意之处或对教练员指出之处要全神贯注。 这不仅在练习动作时必要,而且在倾听别人的意见,观察别人 的动作等一切方面也都是必要的。教学训练实践证明,注意力 涣散,往往是运动员训练效果差,智力发展低的重要原因之 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课中,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注意力的 培养,提高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
浏览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