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练是中国武术项目之一,是两人以上按照固定动作进行攻防 格斗的套路练习。其套路是在各种武术单练(拳术、器械)项目的 基础上由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 法组成的。武术对练有助于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 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由于武术对练要求 做到战斗气氛逼真,动作熟练,方法准确.配合协调,因而有助于 培养运动员勇敢、机智、敏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武术对练一般分 为三种,即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徒手对练,是以徒手的踢、打、摔、拿等功防技术组成的 拳术攻防套路。双方运动员在相同拳种的单练基础匕.运用各种法、腿法、身法等,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排对练套 路。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对练特点。例如,查拳的对练套路,多 闪展腾挪、蹿蹦跳跃等动作;华拳的对练,除蹿蹦跳跃外,还有扑 跌滚翻等动作;南拳的对练,多肘臂的桥法动作;太极拳的对练, 多粘连随带的动作;形意拳的对练,多紧凑快速的动作;八极拳的 对练,多挨傍挤靠的动作;擒拿对练,则是按照逆人体关节而动的 原则.利用刁、拿、锁、扣、搬、点等手法进行擒拿与解脱、控制 与反控制的练习,多是封拿锁扣等反关节和闭气脉的动作。


  • .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击、刺等攻防技术组成的器械对■器 械对练套路。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软器械对练、长与短对 练、单与双对练等。双方可持相同器械(如各持单剑),也可持不 同的器械(如一方持单刀或双刀,另一方持单枪)进行攻防练习。 不同武术器械对练,其风格也不尽相同。如练刀时应呈现出勇猛、 刚毅、快速的特点;练剑应突出刚中含柔、轻快潇洒的风格;练三 节棍时进棍的动作要快速紧凑、气势逼人等。还有大刀进枪、匕首 进枪、梢子棍进枪等长、短、双、单不同武术器械对练。

  • .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以拳术、另一方以器械而组成的 对练套路。运动员一方徒手.另一方手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套路 的编排,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如空手夺刀、 空手夺枪、空手进双枪、单刀对空手枪等,要求持器械的一方熟练 掌握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徒手的一方则须闪躲敏捷,动作 轻巧。


(四)集体演练

武术集体项目是武术的一种练习形式,是各拳种的六人或六人 以上徒手或器械的集体表演。中国早在周代就有武舞.以后历代传 习不哀。新中国成立之后,将武术集体项目列入武术竞赛项目。现 代武术集体项目整套动作包括规定的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跳 跃、翻腾等.器械项目还要有一定的器械方法;其队伍要整齐.布局要匀称,有一定的图案变化;内容上要突出武术的特点和风格; 可以配乐。武术集体项目在演练时,要求每个运动员必须全神贯 注,动作规范,技术准确,有高度的默契。这个项目表演起来经常 是场面开阔,威武雄壮.扣人心弦;再配上节奏明快具有各种特色 的古典音乐或民族音乐及适当的服饰.可使人获得舒畅、优雅的美 好感受。武术集体项目有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剑、集体大 刀、集体鞭、集体棍等。

三、格斗运动

格斗运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 攻防性运动形式。武术竞赛中开展的主要是两人进行的对抗性活 动.包括散打、推手、短兵、长兵等。

(-)散打

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 的搏斗运动。散打的特点是手脚并用,全身肌肉的张力极大,而动 作又进行得非常迅速。这能够使肌肉富有弹性,提高灵活性,同时 由于肌肉活动激烈,也提高了呼吸系统和心脏血管系统的机能。它 能够使人们学会利用时机来进行打击.并提高打击的准确性和突然 性,提高防身自卫和实战能力,能够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沉 着、机智等品质,和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二)推手

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搠、捋、挤、按、采、拐4、肘、 靠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搏斗运动。推手的特点是双方在粘连黏 随、不丢不顶的条件下,运用肘、腕、拳、指等本体感觉来判断对 方肌肉力量上所发生细微变化,引劲落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 主要有太极推手、八卦推手。

(三)短兵

是两人手持一种藤、皮、棉制作的似短棒的器械.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击、刺、劈、斩等剑法和刀法进攻对方以决胜负的搏斗 运动。短兵的特点是熔击剑和劈刀于一炉,剑法和刀法并用。在比 赛时剑法和刀法变幻不定,需要及时辨清并予以进击•对中枢神经 系统转变外界刺激为反应的迅速能力要求较高。它能使人体中央视 觉、运动感觉等感受机能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与各部肌肉活动的协 调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长兵

是指两人按一定的规则,使用一种特制的类似于枪棍的器械• 利用武术长器械中的劈、崩、挑、砸、拦、拿、扎、点等技法来决 胜负的竞技项目。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技击特点是它技术上最 主要的特点。武术在它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这个特点・围绕着 这个特点发展,并全面体现了这个特点。武术不仅有对抗性练习, 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双人和多人练习,且拳种丰 富,器械多样,汇集了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使用不同器 械进行攻防技击的技术,这是任何其他的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 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有此本质属性.才得以区别于其他的 体育项目。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术来源于技击实践. 经过不断的加工、提高,然后再用于技击实践,是历史上武术发展 的基本线索。随着火器逐步发展,武术的直接的技击价值逐步减 小,虽然如此•但武术仍然保持了技击这个技术特点•在近代各拳 种中不仅在技术上仍体现了各种技击方法的做法和力法.并且在各自的拳理中也反复强调技击的理论,无一例外。如太极拳这种轻灵 舒缓的拳种,其动作和传世的拳谱也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这一基本 特点•并且发展了其独特的技击对抗性的推手运动。武术技击的技术特点使武术形成了它自己的完整技术体系,即 包括套路练习、对抗性练习以及相关的训练方法。这个特点还是决 定武术动作规格的基本依据,武术的力法讲究刚柔相济同样是由其 技击特点所决定的。清吴殳在《手臂录》中说:“攻为阳,守为 阴”• 一般说来攻时奋力突进,力法主刚;守时随人而动,力法主 柔,且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时刚中有柔,守时柔中有刚,刚柔 相济,不E偏废,是各拳种共同的要求。虽然今天武术的技击价值 已不能和冷兵器时代同日而语,随着竞技武术技术的发展,武术套 路技击特点也有所淡化,但技击特点仍将作为武术技术的最基本特 点而长期存在。

(二)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

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在此过程中它受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 影响,使它在各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这表现为它 的民族文化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从广义上看武术是一种自卫的技击术,就技术而言武术套路是 为了便于传授、记忆和训练而产生的。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 有各自的技击术,他们和中国人有相同的人体结构,使用相似的技 击器械•其技击术也和中国武术一样要遵循相同的人体运动规律和 器械运动规律,所以每个技击动作也必然是相同或相似的,在世界 各国和各民族武技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传授、记忆和训练的问题。为 什么在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各民族没有产生像中国武术这样完 整、丰富的套路,并流传至今呢?这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 有关。武术套路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运动形式.而各种形式的中国传 统文化都无一例外,首先,对“道”的追求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 基础。中国人追求道,而道有原则、方法、方式、路数之义。这种 对道德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程式性的追求,以武术技术形式 表现出来则出现了武术的套路。其次,崇礼是武术套路产生的伦理 道德基础。中国人崇尚“礼”,礼指某一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也包 括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礼节,它影响到中国人的政治、伦理、 道德、礼仪、民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 式。这样就使得中国人上至国家大典,下至百姓生活细小的礼节都 耍有一定的规格和程序,使人们的一举一动高度程式化・这也就促使武术演练出现了套路的运动形式。最后•中国人重视承传,尊师 敬祖,而程式化的套路又便于承传,这更使武术套路便于延续和发展了。

浏览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