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处置
运动性肌肉酸痛是经常发生的,当已经出现运动性肌肉酸痛后,采取以下方法有助于酸痛的减轻或缓解:①静力牵拉法:可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拉练习,即将肌肉先慢慢拉长, 然后在拉长位置保持2〜3静止状态。
例如,对大腿前侧肌群做静力牵拉时,可让学生俯卧在地上将腿伸直,让另一名学生将其腿慢慢抬起,然后静置2〜3再放下,重复2〜3次即可。注意做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牵拉时再使肌纤维损伤。②按摩:运动后有条件应进行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痉挛和损伤组织修复。③热敷: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④针灸和电疗:对缓解酸痛也有良好的效果。
4.预防
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进行活动;运动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运动结束后, 也要做好相应的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五)运动中暑
1.原因
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地运动,易发生中暑。在温度高、通风不良、头部缺乏保护,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病。
2.症状
中暑早期会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现象,后逐步发展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会出现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率失常、血压下降、昏迷甚至死亡。
3.处置
首先将患者扶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取降温消暑手段,如解开衣领、额部冷敷做头部降温,喝些清凉饮料,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严重患者,经临时处理后, 应迅速送医院治疗。
4.预防
在高温炎热季节运动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地运动; 夏天在室外运动时,应戴白色凉帽,穿宽敞薄衣;在室内运动时,应保持良好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
三、运动性损伤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其两重性,运动锻炼也是这样。运动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 延年益寿,但运动也常伴有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疾病,甚至运动猝死的发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这就需要我们有科学运动的知识,了解运动性损伤的原因, 掌握基本的运动性损伤处置方法。
(一)运动性损伤的原因
所谓运动性损伤,是指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身体损伤,统称为运动性损伤。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运动者的运动基础、体质水平有关,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据国内外大量综合研究分析, 运动性损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麻痹大意
这是造成运动性损伤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得力,特别是一些人缺乏运动经验、好胜好奇,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而导致伤害,也有的人急于求成导致身体某一部位的损伤。
2.准备活动不当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特别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量过小,机体尚未达到适宜的运动状态;或者准备活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机体已经处于疲劳状态,再去运动等。
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例如传接排球时,不正确的手型引起手指扭伤等。
4.运动量过大或过于激烈
例如运动时间过长,作业内容过多,特别是身体局部重复练习次数多,超过了生理负荷承受能力时,最易发生运动性损伤。
5.身体功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低下
身体功能低下,固然容易发生运动性损伤,但心理状态低下,同样会造成伤害事故的发 生,甚至是更严重的运动性损伤。例如精神上受某种刺激或者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此时参加运动最易致伤。
6.教学组织不当
当练习者过于拥挤,乂缺乏科学和严密的组织,以及运动场地、设施布局不合理,都可能发生运动损伤,或者气温过高时容易发生中暑,气温过低易引起肌肉僵硬,身体不协调, 也可引起运动性损伤。
(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
参加运动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能,促进身心健康,而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会使运动者的身心受到一定的损害,因此,防患于未然就显得特别重要。运动者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使运动锻炼既健康安全又富有成效。预防运动性损伤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一般应当做好以下几 个方面的工作:
1.克服麻痹思想
运动者要重视提高预防运动性损伤的意识,遵循运动锻炼的原则,切不可随心所欲。同时应加强身体的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2.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仅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韧性增强,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要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和运动特点,有针 对性地做好准备活动,对可能发生运动损伤的环直和易伤部位,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3.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如摔倒时,要顺势做好屈膝、弯腰、低头、含胸、团身滚动,切不可用直臂或肘部撑地。 平时要加强跳跃、滚翻等动作练习,以提高身体的灵敏和应变能力。
4.合理的组织
在教学、训练、比赛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做好严格的预防措施。、
5.重视科学运动
科学运动包括5个要素,即全面性、个别性、渐进性、量力性以及医务监督。当自己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必要时要经过医生诊治后,确定是否参加锻炼和施行多大的运动量。
6.要创造安全、适宜的运动环境
运动器具、设备、场地等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如运动场地平坦,运动器材设备坚固、安全,个人衣着适宜等。
(三)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与处置
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有拉伤、扭伤、痉挛、骨折等。
1.软组织损伤
这类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类。前者有擦伤、撕裂伤、刺伤等;后者有挫伤、肌肉拉伤、肌腱腱鞘炎等。
(1)擦伤:①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搓致伤。如跑步时摔倒,做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往往会出现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症状。②处置:面积小且较干净 的伤口,只需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即可;不包扎,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可减少渗出液, 加速伤口的愈合;擦伤面积较大,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2)撕裂伤:①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可能造成肌肉撕裂。撕裂伤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的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②处置:轻度开放伤,川红药水涂抹伤 口即可;裂口大时,则需止血和缝合伤口,必要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肌腱断裂,则需手术缝合。
(3)挫伤:①原因与症状:因撞击器械或练习者之间相互碰撞而造成挫伤。挫伤多发生在足球、篮球和体操项目,并以股四头肌和小腿为多见。单纯挫伤在损伤处往往会出现红肿, 皮下出血,并有疼痛;内脏器官损伤时,则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气短、出虚汗、四肢 发凉、烦躁不安,甚至休克。②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运动道德教育,提倡“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良好作风,防止粗暴动作和故意伤人的行为发生。③处置:在24小时内立即施行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以防止继续出血。24小时后可施行按摩或理疗,也可用热 敷,以活血消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一些功能性运动。如果怀疑内脏损伤,则做临时性处理后,送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4)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指在外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猛烈主动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时所引起的肌肉损伤。肌肉拉伤在运动锻炼中发生率较高,约匕各种损伤的25%。 ①原因与症状:在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功能尚未达到适应活动所需要的状态;训练水平不高,肌肉的力量性、伸展性和弹性都较差;疲劳或负荷过重,如长时间的训练或连续比赛会导致过度疲劳,使肌肉功能下降,协调性降低;技术动作发生错误,动作用力过猛;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不好等原因都可引起肌肉拉伤。②症状与体征:受 伤时多有肌肉拉伤感或断裂响声,局部疼痛,尤其是重复受伤动作时疼痛明显,继而局部肌 肉力量削弱或部分功能丧失。若肌肉完全断裂,在受伤处能摸到凹陷,还因断端收缩而出现伤处两端隆起的硬块。③处置:轻者可即刻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24小时后可施 行按摩或理疗。若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撕裂时,在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手术治疗。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