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特别缠手、柔狠、和毒的运动进攻系统,是由许多手足、 腿胯、臂膀、臀腰、头肩等武术功夫组成的,是拿住、拿获、拿下对手的一种武术进攻 技术,是摔技以及其他所有武术攻守技术的保底技术,是武术攻守修炼的终极技术。
一、拿技技法概述
拿技技法包括两手的逮抓技术和臂膀、腿足、腰胯、头肩的缠绕锁控技术,是以 扭转、运化、拧别为依托擒拿,是直接与对手展开擒拿与反擒拿的擒拿对抗。它以最 拿技术、捕拿技术、锁拿技术、抱拿技术、摞拿技术、捉拿技术为核心,具有变被动为 主动、变动打为静较、变狂攻为雅斗的攻守特点。
(一)拿技技法概念
拿技技法又名擒拿技法,俗称贴打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和改造手足、腿 胯、臂膀、臀腰、肩头擒拿功击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搏拿厮杀中体现出来的拿技 方法总称。它是以上肢、下肢、躯干等锁扣、拧别、扭摞、固定功夫联合动作的结果,由 捻拿技术、捕拿技术、锁拿技术、抱拿技术、摸拿技术、捉拿技术等六大技术构成。
所谓捡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 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捡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捕拿技术是指中国武 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 捕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锁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 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锁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抱拿 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 守中体现出来的抱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擦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 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摞拿方法、手段、 技巧总和。捉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 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捉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
(二)拿技技法源流
拿是人类站立行走的始作俑者,是极为本能的能力,拿是极为原始的攻守。对 一个正常人来讲纯属先天的本能反应,是与生俱来搏打厮杀本领。所以说,中国武 术擒拿技术的起源问题,就是生存在华夏古老大地民族的起源、立足、存活、发展问 题。中国武术的擒拿技术,就是中国古人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 不断积累、总结、应用、升华的结果。
武术擒拿技术在所有中国武术的九大技术中,排行第四,是拿住、拿下、拿倒、 拿定、拿死对手的核心技术。它在黄河文化发源地的三晋大地上的积累是极为厚 实、丰富、多彩的,尤其在晋北极具古今代表意义的北路拳中,始终占据着武术六大 核心技术即踢打摔拿搏撕的中心位置。
(三)拿技技法传承
拿技技法的传承问题,一直是武术传承的重大问题,一直是大才、大智、大慧者 所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一直是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者所必须倡导的问题,一直 是血性青年、钢铁战士、英雄儿女所始终提倡的问题,一直是开国帝王盛世将相所 首先高度解决的问题。
拿技技法是人类擒拿本能升华的结果,自然拿技技法的传承也是最古老而原 始的传承。这与其他高级动物一样都是从身教开始的,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完善又 升华为言传身教(其中的言传是人类所特有的,身教则是高级动物所普遍的),随着 人类文字的产生完善又升华为集身教、言传、文字为一体的传承,随着人类文化、文 明、科学的产生完善才有了今天集身教、言传、文字、音像、电脑为一体的传承模式。 拿技技法与其他武术技术一样,永远是人类斗争的底线,具有极为显明的擒获、拿 下、制服、赢得、取胜、获利作用,如此传承足显当代中华儿女的伟大振兴。
在现行的武术拿技技法传承中,身教传承仍然是第一性的,其次才是口碑传 承、文字传承、音像传承、电脑传承。
(四)拿技技法构筑
武术拿技由拿技技法构成,许多形式、结构、功力相近的拿技技法以它们之间 的间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打探功能的拿技照法。几种不同的照法结合在 一起构成行使一定章法进攻的拿技招法,几种招法依次结合在一起构成执行连续 拿技攻守运动的制法,这些制法构成了以擒拿技术为主体的武术攻守进退、武术运 动套路、武术保健模式。
(五)拿技技法研究范围
武术拿技技法的研究分析,主要是古今人与人常见捡法、捕法、锁法、抱法、摞 法、捉法等拿攻技法的优化、探讨、发明。一般包括捡拿的技术方法、捕拿的技术方 法、锁拿的技术方法、抱拿的技术方法、摞拿的技术方法、捉拿的技术方法和方法实 施所必需的抓法、把法、操法、控法、持法、握法以及所有武术擒拿技术所涉及的功 法与功法之间、技法与技法之间、功法与技法之间相互联合.、相互配合、相互组合、 相互集合的内在外在联系。
二、拿技进攻
拿技进攻是指武术运动中用一定的技巧、手段、方法将对手抓逮、把持、操控在 自己手里的进攻技术,是最为稳妥、温和、高雅、文明的进攻技术,是生擒、活拿、不 要命的进攻技术,是伴有威胁、震慑、强迫等思想工作的进攻技术,是在对手放弃拼 命、玩命、要命前提下方可展开的进攻技术。其进攻基本程序有六,即动线、动因、动 理、章法、格理、作战。
(一)拿技动线
动线在中国武学中是指正常人做事、做局、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路径。拿技动 线即拿技行动的基本路线,是指置对手于自己擒拿之中所必需的基本铺垫,其首先 必须选好学练、比赛、格打、决斗、修炼的场地和备好拿场四宝、亦称拿房四宝(锦、 绳、套、索),然后动气启功走招,方可进行功夫、技艺、招法的对抗。
所谓锦即可用来捆绑的布条和带子,绳即可用来捆绑的绳子,套即可用来捆绑 的环形布条、带子、绳子,索即可用来缩绑的技巧布条、技巧带子、技巧绳子。
(二)拿技动因
动因即行动的原因,拿技动因即自己为什么要擒拿对手,拿对手想达到什么目 的,在什么情况下来拿。一般情况下的擒拿都是建立在不打、不拼、不杀基础上和打 斗结束部分以及专门的拿技比赛(有裁判)、对抗(没裁判)、较量(挑战性攻守),是 技巧、力量、耐力的较量。
(三)拿技动理
动理即行动的道理,拿技动理是指置对手于自己掌握之中的根本理由、对外理
由、对内理由。现实生活中的生擒活拿是绝对不会避免的,世人之所以学练擒拿技 术,就是为了在突如其来的擒拿与被擒拿攻守较量中占足主动、迎刃而解、依实处 置,以免在人与人、士与士、敌与敌的攻守对抗中被擒、被拿、被捉,或者说擒不了、 拿不好、捉不住。
(四)拿技章法
章法即武家开展攻守的人文道德、组织规程、办事条例、攻守规则、攻击办法、 防守策略以及理想的攻杀战守方法、手段、技巧、招法、计策、谋略,拿技章法是指用 符合擒拿攻守组织规程、办事条例、比赛规则所采取的擒拿方法、手段、技巧、招法、 计策、谋略。对中国武家来说,任何攻守都必须有足够的了解、认识、掌握,其了解的 关键,就是宏观章法(即大面上的章法)、微观章法(即小面上的章法)、攻守章法,只 有这样才能合情、合理、合法地把握攻杀战守的分寸、尺度、火候,达到预期的攻守 目的。
(五)拿技武理
格理是指置对手于理想地步的武术攻守理论,拿技格理是指采用擒拿技术置 对手于理想擒获之中的武术攻守理论支撑。由于中国武术文化、武学文明程度的高 度极致,使得武术攻守运动中任何一个攻守动作,都有着足够的武术理论支撑,没 有基理、格理、的理、战理等武术理论支撑的攻守运动动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中国武术了。
(六)拿技作战
作战是指中国武家集动线、动因、动理、章法、格理、谋略为一体所形成的强大 攻守,具有极强的攻杀战守力,是中国武术攻杀战守的最高形式,是现实生活中最 具强制力、征服力和扼制力的攻击,是中国武学斗争、攻守、对抗、作战等四大主体 形式之一。其中斗争为东,攻守为南,对抗为西,作战为北,是武术运动、武学研讨所 必不可少的基本素材、理念、核心,是成为中国武界大家所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拿技作战是指中国武家所开展的单纯擒拿的攻杀战守,属相对和平状况下的 擒拿比赛、对抗、作战,是相对和谐理想的强制、征服、扼制训教,具有极强的把持、 握控、固定能力,有软、和、硬之分,有明、常、暗之别。
浏览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