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说明:用短兵前端5厘米左右,击其手腕者,称“剪”或称“剪腕”。手臂内旋,手腕 内扣上提,手心朝下,由内侧用短兵尖端5厘米左右的部位成交叉状,剪击对方手腕者,称 “内剪腕";手臂外旋,手腕外转上提,手心朝上,由外侧用短兵尖端5厘米左右的部位成交叉 状,剪击对方手腕者,称“外剪腕”。要点提示:点腕与剪腕,难以严格区分或界定,于是本文按一种招法并述。点(剪)是短 兵竞技和交手招法中,最前沿的主要招法之一。两兵相照,暴露在前沿的莫过于持兵的前手、 前腿的膝盖、小腿和足面,运用点、剪、崩是夺取对方前沿部位的有效招法。如对方前沿屡屡 失守,必能动摇对手的意志,它不仅是取得有效得分的有力招法,而且也是组成战术进攻的有 力技法。崩动作说明:手腕下沉,短兵尖端上翘,力达短兵尖端,由下而上崩击对方手腕和小臂。崩 与点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点崩结合,是阻挡对方进攻的主要招法之一。要点提示:崩法,可以直线上崩,也可从两侧上崩。运用崩法,关键在于手腕,腕部下沉 着力,力达尖端,方可陡然疾速,防不胜防。挑动作说明:伸臂直腕,短兵由下向上挑击对手手臂,上挑时,力达短兵兵身中端处,兵身 与手臂成一整体上挑。要点提示:上时,短兵与手臂成一整劲上挑。在传统剑法中,尤其在通备剑技中,“擢” 与“挑”是一致的,挑法得当,能收“无中生有”之效。斩动作说明:斩,以极小的幅度击打的意思。运用短兵前二分之一,以极短的振幅,击打对 方的武器(短兵)。也就是说,用“寸劲”轩击对方短兵,使之对方武器点头,偏离防线,为进 攻开路,使对手露出受敌面积。斩击近似枪法中的砸枪,但它又不完全同于砸枪。其动作为: 伸臂,从腕部发力,以“叉”状相交的剑位,斩击对手短兵。要点提示:斩法虽不直接攻击对手肢体,但它是组织进攻,夺取对方魂魄的有效招法之一。 斩法的运用,可以一次斩击,也可二次三次的连续斩击。正如传统剑、枪法中的“金鸡点头” 式。如运用得当,也可使对方短兵脱手落地。砍动作说明:短兵横向由右向左平腰横击为砍。砍击时,以腕为轴心,由右向左横击为“正 砍”;反之,由左向右平腰横击为“反砍”。要点提示:“砍”,近似扫剑,但其力度大于扫剑。砍法可用于攻击对手上中下三盘,其效 力显著,防范甚难,尤其对小腿横击,十分奏效。在短兵攻法中,唯独“砍”法走横,横竖交 错,在瞬息万变的战术组合中,可以构成奇妙的打法。8.刺动作说明:运用短兵锋端,由后向前直线攻击对方,刺出时,直腕,伸肘直臂,虎口朝上, 上体侧身前倾。平腰刺出者,称“中平刺";由下向上刺击者,称“上刺”;由上向下刺击对手 膝盖或足面者,称“下刺”;反手由左向前刺击,小臂外旋,手心朝上者,称“反刺”;短兵由 右内旋小臂,虎口转朝下前刺者,称“插刺”。要点提示:短兵技法中的“刺",是招法中核心的一击。“剌"在武术兵刃四大帅中,都具 主要的进攻位置。只不过称谓与叫法不同。在传统武术中,剑称刺,刀称扎,棍称戳,枪称札 (即扎)。其重要程度,犹如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称:“十枪九扎,一枪不扎,便是傻瓜。”极 言其十枪十扎。这是“刺”(扎)在百般兵刃之祖——枪法中的地位。在号称百般兵刃之魁的棍 法中,其又追求“十打不如一戳(刺)”的效果。短兵的刺,自不例外,它在诸多进攻招法中, 也是最为有效和攻击力最强的招法。尤其是“中平刺"是极难防守的。它颇似枪法中的“中平 枪”。戚继光称:“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短 兵中的“中平"一刺,辅以其刺法的组合,进攻力尽据其他招之右。刺法,如要得心应手,首 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再配以速度、力度和准确命中的训练,就能收到 应有的效果。(三)防守进攻与防守是一对矛盾。进攻者求其发而中的。防守者,则求其密而不漏,无隙可乘,无 懈可击。防守,并非只防不还,或守而不击、来而无返,更非单纯防而守之。正确而有效的防 守招式,在于包含着吃招还招,防中寓攻,守而待发(或“必发”),方是确立正确防守招式的 基础和根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进攻是最积极的防御,这只是从某种战术意义上的考虑, 绝不能替代防守上必备的技术修养。本章所述,是在普遍意义上应具有的防守技术内容。现将 防守招式,或称“动作”分述于后。防守动作:格挡防守动作说明:“格挡",分“右格挡”与“左格挡"两种。“右格挡”:实战姿势不变,手腕内 旋外翘,以短兵要部格开对手的剪腕、点腕或从侧刺击的进攻。注意兵锋不离中线。“左格挡”: 实战姿势不变,手腕内扣略侧推3〜5厘米,格开对手对腰部的刺与砍的进攻。注意,兵锋不离 中线。要点提示:格挡,无论向左向右格挡,幅度均以不超越身体两侧沿线为标准,兵锋不离其 中。同时,注意以短兵根部为力点,将对手的进攻动作格之于体外。格是历代剑法中著名而有 效的技法。在短兵竞技中,格挡是最常用的防守招法,也是组织防守还击、吃招还招的有效 招法。架挡动作说明:实战姿势不变,小臂上抬内旋,短兵成斜面架于头前方,高于头平,架点置于 短兵中段部位,正手上架者,称“正架挡”。小臂上举外旋,手心朝右,上举短兵成斜面架于左侧上方,手举位置高于头部相平,力点 置于短兵中部,短兵尖端略低于短兵柄部,反手向上架托者为“反架挡要点提示:架挡是用于挡架对手的劈击。上架时,上抬小臂・注意幅度不可过大,以护住 头肩即可。拦截动作说明:实战姿势不变,短兵向下,运用短兵中前段部位,拦截对腿部的扫砍。拦截分 左右两种拦法。“右拦截”:短兵由实战姿势部位,小臂内旋,右手腕内转,短兵前端下落,成 一斜面向右旋推至身体右外沿线。“左拦截”:短兵由实战姿势部位,小臂外旋,右手腕外转, 短兵前端下落,成一斜面向左旋推至身体左外沿线。要点提示:拦截是防护腰部以下的横向攻击,但也包括刺的攻击。拦的幅度不可过大,以 本人身体内外侧沿线为界。力点着于短兵中间部位,下拦时,无论向左或向右,都应略向后带, 以化解对方的横向击力。同时也便于还击对手。垂闭动作说明:垂闭,亦称“封闭短兵由实战姿势上提右手腕,内旋收扣.短兵前端回摆, 尖端垂直朝下,或斜面朝下,以短兵中、根部挡住对手的大力横击和中平刺,身体随之向右侧 移动。要点提示:垂闭,是把对手的大力平刺,横击闭之于体外。运用垂闭时,短兵向左侧推挡 外,略向后带动,便于还击。距离防守卸势动作说明:卸势,是由步法后卸为基础,单脚或双脚向后退让一步或半步,使对手进攻落 空,破坏对方的进攻或命中距离。在向后卸步的同时,配以上体身形的后引、前俯等身法的变 化,以增进防守效率。要点提示:卸步的步幅不宜过大,一般以半步为宜。卸步时可卸一次,也可二次、三次。 但卸步不是消极地退让,而是以退为进,如果进不上去,这个卸势的威力就不大了,在卸势过 程中,以形成对手“旧力已过,新力未生”的“夹空"(正如当代术语中的“时间差")予以反 击。在卸步过程中,仍要注意运用武器保护受敌面积。闪展动作说明:向左、向右稳步闪避,也是横向距离间的防守。向右闪避,以后步向右移动; 向左闪避,以前步向左移动。用横向间的距离移动,使对手的进攻落空。要点提示:闪展的移动步法,运用横向距离,牵动对方落空,避开对手的进攻。闪展而后 进击、反击,必须有机地结合。对手被闪空,必有漏洞与破绽产生,抓住这一机遇,实施还击, 是积极有效的。战斗剑位与实战距离战斗剑位剑位,即在两兵相交时,置己兵与彼兵于什么位置,应成何状,是运用招法展开防守和进 攻时至关重要的前提。明了这一状态,并依此状态确立相应的打法和守势,亦不致使技法混乱 而产生攻防失利的局面叉字状:即交叉状。
浏览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