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短兵基本技术

(一)战架

短兵实战,两兵相交、相斗,首先得有一个架势(姿势)。历史上曾把这个架势称作“出门 架子”,也有称之为“门户"的,如“亮个门户气徒手相搏的拳术,两剑客相击的剑术,以及 长兵类的枪、棒(棍)等等,通通都有这个“架势”。各门各派传授虽有差异,但对于这一架 势,是众家所追求和考究的。正如民族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中 所说:……“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后学”的二十四势的第一势中,注以“懒扎衣出门 架子,变下势要霎步单鞭”。在“以启后学”的首势,即告之以“懒扎衣”的“出门架子”。当 然,这个“架子”(即姿势)绝非是“徒支虚架,以求人前美观”的虚花架势。更非什么“套 子”的起势,或称之为“门派”、“门户”的标记、名号。它是用于实战、较艺的“架子在历 史上,乃至当代,在民间自相传播、自发演练,规模较整,流传有绪的传统拳派、拳种,无论 在拳、剑、枪、棒(棍)等诸门艺业上,都有它的“架子”。尽管这些架子各有所讲、各有所 求,不尽相同,甚至良莠不一,但是,真正有传授的拳家、流派,还是十分讲究这一门户(架 子)的。在竞技领域中,如与短兵相近的日本剑道、国际击剑,以及各式各样的身体相触的对抗性 竞技,和那些身体虽不相触,甚而隔网相对抗的竞技中,哪项竞技没有实战姿势性质的架子呢? 而且这一架势在该项竞技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它的正确与否以及训练的纯熟程度, 直接关系到竞技的胜负成败,乃至影响一名选手所取得的竞技成就。正确的短兵实战姿势(架子),应由握(持)兵、步势(幅)、身形、眼神等诸方面构成。无论什么样的实战姿势(架子),它的构成,必须符合以下三条:第一,有利于进攻;第二,有 利于防守;第三,有利于移动(即进退闪展)。依此三原则,现将它的握(持)兵、步势、身 形、眼神等方面,分述于后。持兵(握法)(1) 锁握法:右手(或左手)拇指锁扣食指第一指处,其余三指紧握兵柄,虎口紧贴护 手盘。要点提示:锁握是指拇指扣住食指,其余三指自然握柄,不可过于用力,以防在划圈立劈 和左右横砍时,把法僵滞,影响速度和敏捷。(2) 开握法:右(左)手拇指打开,指尖前顶护手盘,其余四指并拢紧握兵柄要点提示:开握法有利于刺、挑等技法的运用,指须前顶,其余四指必须紧握兵柄,否则 易于因对手击打致使武器脱手。转环时,拇按拽随即扣于食指部位。(3) 双手握法:双手握法是在单手握法的基础上,援以后手,构成双手持握操兵的技法。 一般后手与前手手心相对,紧贴前手拳沿一侧,持握短兵柄部,握柄时,后手可全把紧握,也 可用四指附着,以备形成合力。要点提示:运用双手握法,是以增强防架和进攻时的劈、砍力度,在整个竞技中是倏忽陡 变的状态,非持握不变的持兵法。故在运用中以辅助前手为主,要灵活捷变。步势即如何站立,以怎样的步子应对对手。以右手持兵为例:右脚在前,足尖正对前方;左脚 在后,足尖外展,与右脚约成90°角。两脚相约本人脚步的三倍;两大腿屈蹲下坐,大腿面成 斜面,与小腿成约120°角;重心置于两腿中间。要点提示:实战姿势的步势,似半屈蹲的“半马步”,但又非一般套路武术中的半马步取势 那么低。“步”是移动的根本所在。要求步法捷便,进退得宜,重心必须置于两腿中间,取其中 正,不偏不奇。否则,在刹间(“刹间”即在二十分之一秒或更短促间)移动自如,抽撤不定, 难如其愿。当然,要达到进退抽撤,闪展腾挪,应用自如,在正确的步势基础上,加以正确的 训练,方可完成。绝非有了步势,就可进退得宜,它只是一个规范而合理的基础而已。身形在实战姿势中,上体侧对前方,两肩前后一线,正如通备武术中所讲求的“两肩条直”。躯 干正直、自然,头部右转,收颈梗颈,目视前方,前手伸臂前举,高与腰齐,兵尖上翘;后手 伸臂后上举,前后臂一线,这是正常的实战姿势;但在实战竞技过程中,也可运用战术性的变 势,后手也可斜下垂,或贴身下垂扣腕。要点提示:实战姿势的形体,必须保持侧对前方,只给对手以侧身肩宽的受敌面积,切忌 半面或正面对前面,后手臂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如后臂不能置于后侧,摆动无制,而牵动上 体的侧位,就会给对手以较大的攻击面积。眼神中的眼神,实质是眼法,也可称之为“视线”。看什么部位,瞄什么击点,这是至关重 要的。眼神(力)除瞄视进攻部位外,其余光要兼视对方的手腕和肩、胯。腕部的动作和肩、 胯的举止,先于短兵,从根部(即腕、肩、髅)动作,预作反应,防掉对手的兵刃,就加多了 判断的反应时间。如把眼神、视线集中在对手的兵刃上,再敏捷的反应能力,也会被对手搞得忙脚乱,意识恍惚。(二)攻击进攻招势,经过历史的验证,大体以“劈”、"撩”、“点”、“崩”、“剪气“挑气“砍”、 “斩”、"刺"等九个招法为主。练习者能打出四招,可谓不错。如逐步提高到六招,乃到九招皆 可管用,可谓高手。所谓打出四招、六招和八招者,是指每招可十发十中,也就是通称的“百 发百中”。若能达到十发六中或八中,也属上乘。击中身形活便、剑法娴熟的对手,谈何容易。 民间和社会上的一些武林人士、拳家等等,言必称有一百零八剑,或称数十剑法云云,其实这 些“家”,大多是些练家或称为“说剑家”,练练剑、讲讲剑、练练身体是一码事,技击又是另 一码事。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拳家”、“剑家”、“枪家”言必称技击。或尊为某高人传授等等, 其实大都没有或缺少实战和应用实践的经历,以致形成近代以来武术领域中的花拳绣腿现象。 当然,这一现象的萌生繁衍,是历史的责任。武术,自在冷兵器时代的格击作用逐步消失后, 随之缺少了比较武艺的手段,从而出现了 “言高手低”的状态,短兵、长兵等自不例外。凡此 种种,对于“招法”的认识,切不可与民间和社会上论述相苟同。




动作说明:短兵由上向下,进击对手为之劈。劈是进攻招法中常见的招式之一。劈,分为 “立劈”、“斜劈”和“抡劈”等三种。

(1) 立劈

动作说明:以腕为轴,用短兵前端,劈击对手面门。要点提示:以腕为轴,起动短兵,随伸臂前顺,劈击对手面、胸部位即可。注意前劈时, 不可回收短兵再发出,这是其一;第二是力点达于对手面胸高度,短兵下落至身平部位,保持 正确的防守姿势。

(2) 斜劈动作说明:以腕为轴,起动短兵,经右向左下劈,为左斜劈;反之,由右向中下劈,为右 斜劈。要点提示:以腕为轴,起动短兵,随之伸臂前顺,向对手左(右)肩胸方位斜面劈下。注 意切忌短兵回收蓄力再发;力点达于对手肩胸高度即可,短兵回落,不可低于身体,保持正确 的防守姿势。

(3) 抡劈

动作说明:以腕为轴心,短兵由前向下向后再向前经360°,抡劈对手上体或手臂。短兵经 体内侧抡劈者,为“外抡劈气要点提示:抡劈是经360°圆而劈击对手,其抡动必须以手腕为轴心,疾速抡动劈击,万不 可以小臂为轴心挥动,更不可挥之大劈。以腕为轴心,幅度小,转动快,以出其不意之势使对 方猝不及防。



动作说明:撩与劈,是一阳一阴、一正一反。撩是以腕为轴,由下向上撩击对手上体、手 臂和腿部。短兵经身体外侧上撩时,称“正撩”。正撩时,转腕手心朝上,贴身成立圆上撩;短 兵经身体内侧上撩,称“反撩”。反撩时,小臂先外旋,手腕转动,手心朝上,随即短兵紧贴身体内侧,划圆由上向下向前撩击,此时,小臂内旋,手心转向前上方,撩击对手。要点提示:撩击招式在剑法和刀法中都是主要招法之一。撩与劈,都是以手腕为轴心,尽 力缩短半径,加大转动速度,以出其不意之势,使对手猝不及防。

  1. 点与剪


动作说明:腕部上提,上臂前伸,力点达短兵前端,直线点击对方手腕。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