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技术的教学步骤 攻防技术(拆招)是以自卫防身为主要内容,运用武术的踢、打、 摔、拿等技击方法,制服对手、保护自己的一项专门技术。它以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作 为防卫和进攻对方的武器。因此,它的一招一式都具有深刻的攻防含义,防中有攻,攻中有防, 技术简单有效,突出地表现了武术的技击性和对抗性。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单人攻防技术动 作,还是双人攻防技术动作,都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指导练习,最后达到在实战中运用的 目的。1)模仿学习单个基本动作:攻防技术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姿势、基本招法等。在传授动 作时,先由教师对基本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领做,学生跟着慢速模仿学习。初学时不要过分追 求动作的用力,重点领会动作的运行路线、攻防方法、击打部位以及力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 作的规格要求、运行路线和技击用法后,再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地纠正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 拆招技术动作概念。2)要求基本动作贯串完整:在学生初步掌握正确基本动作的基础上,着重改进动作技术 细节,教师的示范领做速度相对加快,逐步变为正常速度,并带领学生把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完 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协调性。3)两人慢速对招配合练习:当学生掌握拆招的攻防动作以后,可以进行配对练习。配对 练习要求学生慢速对招体会动作技术,并按照攻防先后的顺序,一方采用“喂引”的方法,给另 一方体会动作运用。例如,甲方按照规定的学习动作慢速进攻乙方,而乙方要有条件地提供甲 方攻击目标,以便甲方能更好地体会动作。又如,甲方在学练左格右冲拳动作时,教师或配合 练习的一方,由慢速逐渐过渡到较快速给甲方送右直拳,甲方反复不断地做左格挡接冲右直拳 的练习,逐渐提高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的准确性。4)两人配对互换练习:在双方学生都能连贯完整地掌握各自拆招的攻防技术后,可以互 换角色,学习和掌握对方的动作,并对每一个攻防动作反复进行攻与防的换位练习。这时学生 之间可以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教师可以轮流到各组进行具体的指导。5)条件限制的拆招攻防练习:所谓条件限制的攻防拆招练习,是指练习双方在一定条件 限制下的假设性对练。例如,指定一方按照规定使用的动作进攻或只能攻击对方允许攻击的 特定部位,而另一方只能防守,这是实战运用的初级阶段。通过条件限制的配对攻防练习,可 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攻与防的动作质量以及反应速度,克服攻防对抗中的惧怕心理,培养他们勇 敢顽强的精神。6)指导模拟实战练习:实战练习是提高拆招攻防技术的重要环节。围绕组合动作进行合理施教:组合动作教学是指把一套动作合理地划分成若干组合动 作或将一套动作(可根据套路动作的数量)划分成若干段动作,并把每一段动作划分成若干组 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组合动作的划分要注意每一段的教学重点不要太多,一般可划分 为1〜2个,要围绕重点动作安排在每次课的套路教学之前。每教完一个组合动作,让学生消 化巩固后再进行下一个组合动作的传授,最后按照整段或整套动作的顺序进行完整教学。在 划分组合动作时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并要突出动作的重点。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 练习,学生能够较熟练、正确地运用拆招的攻防技术,但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还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对手的高矮、强弱、进退、距离、攻防时机等因素都对动作的运用有一定的影响,要想在复 杂的实战环境中发挥最佳水平,教师可根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反复进行模 拟实战练习,不断分析和总结实战经验,以便学生较快地提高运用攻防格斗技术的能力。攻防技术的教学要求攻防技术是一种竞争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因此,教师要根据 该项目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杜绝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培养他们高 尚的道德品质和苦练武艺的良好学风。1)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安全 措施,严格检查,杜绝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检查练习场地是否安全, 然后检查学生的服装内是否有伤害身体的物品;配对练习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配对练 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注意慢速轻打,点到为主。在模拟实战 中,用力要掌握分寸,不要过于用力,避免伤害对手。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做到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加强非对抗条件下的技术练习,再 逐步过渡到对抗实战。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3)合理配对,具体指导:实用攻防动作主要是以两人为一组,通过一攻一防对练的形式来 学会和掌握攻防技术。因此,配对练习时,首先应考虑男女学生身体条件和生理上的差异,采 用男女分组形式进行配对;其次要注意学生身材高矮不同,采用身高相近的学生进行配对;第 三,尽可能采用体重级别相当、学生基础和技术水平接近的学生进行配对。围绕组合动作进行合理施教:组合动作教学是指把一套动作合理地划分成若干组合动 作或将一套动作(可根据套路动作的数量)划分成若干段动作,并把每一段动作划分成若干组 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组合动作的划分要注意每一段的教学重点不要太多,一般可划分 为1〜2个,要围绕重点动作安排在每次课的套路教学之前。每教完一个组合动作,让学生消 化巩固后再进行下一个组合动作的传授,最后按照整段或整套动作的顺序进行完整教学。在 划分组合动作时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并要突出动作的重点。在配对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具体指导,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节教学重点武术教学除具有一般体育教学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这同时也是武术教学中 的着重点重视武德思想教育武德是习武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 德”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培养学生尚武崇德的精神。习武者在坚持不懈的武术锻炼中, 体魄不断强健,攻防技术不断提高,这是“尚武”能培育“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武术传习中, 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也就是说,习武者不以武力伤人,不以语言 中伤他人,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武术教学要结合武术的特点及教学规律,首先重视对学生 进行武德教育,明确习武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刻苦磨炼的学风;继承尊师 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注重以领做为主的直观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如不同风格的拳术与器 械,每一套都由十多个或数十个动作所组成;二是方向路线多,变化多,往返折叠,左旋右转,路 线复杂;三是每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协调一致,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 形体动作紧密结合。此外,动作之间的前后衔接、连贯和节奏等,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注重直观的演示,多以领做为主,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较快地掌握动作。结合攻防技术进行讲解示范武术的套路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攻防含义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强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和 培养攻防意识。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武术教学中,学生初步学会套路动作后,教师应进一步要求动作要做到工整、准确,强调动 作的规格化、标准化,要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和要求。除了方法明确之外,还必须突出 劲力和精神要求。武术的一拳一腿、一招一式,如没有劲力,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武术的技击特 点。另外,在掌握外部形体动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手眼配合与内在精神表现力的培养。精神 状态不仅体现在攻防动作中,而且要贯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样演练套路才有气魄。
浏览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