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动作节奏

节奏是指动作起伏、高低以及速度的快慢、动静的转换过程。长拳动作的节奏变换要明显、多样。动、静、快、慢、起、落、转、折、轻、重、刚、柔等都是体现节奏的主要因素。 在长拳演练中,没有轻的动作,就显不出重的动作;没有柔的烘托,刚劲就体现不出来;没有慢的起动,就显不出快的速度;没有停顿的稳健,也反映不出动的急速。长拳“二型”形 象的比喻,生动地反映出长拳运动中的节奏感。

以上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紧密配 合协调一致的,以此构成了长拳技术的八个要素。其影响和决定着长拳技术水平的高低,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在演练时得心应手,内外合一。

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一型”之说。

“四击”指踢、打、摔、拿,它是长拳的技术核心,一切手法、身法、腿法都要贯穿“四击” 内容。

“八法”指手眼身步、精所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八个方 而。其传统的要求及说法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步赛粘,精力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十二型”是对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种运动方式,以 生物动态和大自然中事物的现象作比喻,可概括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第二节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分析

太极拳虽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各种流派,但基本技术原理是一致的。除遵循武术技术原 理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要求。下面从静态的姿势技术和动态的运动技术两方面分析太极拳的技术原理。

一、身体姿势

规范的姿势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环节。虽有“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和”重 意不重形”的说法,但这是指功夫深者。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应该先重形,后重意的。只有力求姿势的正确,并在连贯的复杂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才有利于技术的提高。

太极拳的基本姿势要求是:头上顶,即虚领顶颈,下颌微收,面部自然,眉心舒展,口齿自然令闭,舌尖轻抵上腭,沉肩垂肘,两腋松虚,含胸拔背(胸部肌肉自然松开,背部肌内 自然展开),腰胯松沉,尾间中正安舒,敛臀收肛,上下肢伸屈要适度,坐腕舒指,重心稳定。

二、动作方法

练习太极拳,除了要求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基木姿势正确,动作合乎要领外,还要特别注意动作方法,才能提高锻炼效果和技术水平。

心静体松,缓慢柔圆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过程中,要排除杂念,保持心理上安静状态;“体松”是指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器官都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

缓慢柔圆,是处理太极拳运动节奏和劲力的方法。指练习太极拳时,肢体移动速度要缓慢,动作要柔和,劲力要适中,使动作连贯,转换圆活,一气呵成。

以意主导,形息互引这是太极整体运动的基本技术。练习太极拳时,要求以意识为主导, 用意识控制呼吸(即息),控制肢体动作(即形),而肢体的运动又引起呼吸的配合,使意、气、 形、劲协调和统一。达到“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交融的境界。

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拳谚云:“一动而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 都是对“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要求。要做到上下相随,必须以腰为轴,用躯干带动四肢, 并与手、脚动作的变化相互配合。同时还要以意识为主导,内外配合,使动作形神合一。

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虚实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主要矛盾。从整体动作来分,一般到达终点定势的动作为“实”,动作变换过程为“虚”;从局部来看,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动作的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实” 的动作用力要沉着、充实,“虚”的动作要轻灵、含蓄。刚柔相济,也是太极拳练习中需要掌握的技术。不同的太极拳有不同的要求,如杨式太极拳以柔为主,而陈式太极拳则刚柔各半。 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各式太极拳总的要求。

练习太极拳时必须有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 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器械武术项目的基本技术分析

一、刀术的基本技术分析

刀术,这里指的是单手使用的单刀术。武术的各种拳种和流派一般都有各自的刀术。风格特点也都因拳种、流派的不同而各异,但一般的基本技术和运动方法还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一)刀术尚猛

刀术必须刚猛有力,所谓“刀如猛虎”,这既有对身步的要求,也有对动作劲力的概括。

“刀之利,利在砍“,刀的主要方法就是劈砍,这就是刀使用的特点和战斗(技击)的需要,为单刀规定了“刀术尚猛”的技法要求。

(二)刀法清晰

劈、砍、撩、挂、斩、扎等等是刀术的主要刀法,视其使法和力点而判断它清晰与否。

(三)刀手配合

拳谚说:“单刀看闲手,双刀看步走。”主要是指身械协调,即闲手与刀械配合要密切, 以助于运动中的和谐、平衡和力量发挥,这是刀术的三点原则。

(四)身械协调

以身带肩,以肩带臂,以腕制刀。腰腿助力就能身械协调,配合刀法。

(五)刚柔兼用

猛不等于纯刚,应该刚柔兼用。一般说进攻动作宜刚,防守动作宜柔。知攻守,方能刚柔兼备。

二、剑术的基本技术分析

剑术,各门各派都有各自沿袭相连的演练技巧与方法,但一般的基本技术和运动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点。

(一)剑法规整

剑法是构成功力与表现技巧的核心。剑法很多,如击、刺、点、崩、劈、撩、挂、云、 穿、抹、挑、提、架、绞、扫、截、格等等。娴熟、自如是练习和提高剑术的根本。

(二)理法势通

“理”就是剑的理论。历代的剑经、剑歌、剑诀等是从练剑实践中升华为理论的东西,都属于理的范畴。法是指技法,即剑术演练技巧的方法。势是指各种姿势,动态、静态到通就 是会通。剑理不通,不称为剑术;剑法不通,不称为剑技;剑势不通不称为剑艺。理与法、 法与势、势与理,必须相合贯通。这样才符合剑法清晰,身械协调,动之有理,运之有法的剑术耍求。

(三)刚柔兼备

刚与柔是武术劲力法则的两大要素。形成剑术流派和风格不同,劲力的运用往往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一般说来,剑术的劲力法则应该是有刚有柔,刚柔兼备,相互运用。刚柔兼备 是指剑术动作中刚柔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出动作劲力的变化。刚中有柔,柔中见刚,相得益 彰,以达到整体的和谐。

“剑器轻清,其用大与刀异''(《手臂录》)周易《系辞上传》中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剑术运动的特点,大都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剑似飞凤,宛若游龙”。它的吞吐转换、倏 忽纵横、闪赚迭逞,无不以刚柔参互。

(四)气韵生动

气韵,顾名思义就是指剑术运动中的节奏、气度。剑术运动应气度宏大,泗脱自如。动价、疾缓、升降、进退、转换等等,无不要求有鲜明生动的多种节奏变化,起承转合尤应注重韵律。剑法“似凤、翱翔谐宫商: 这就是说刚柔、张弛、轻重、伸缩、起落、移步换形、 招势迭逞等应似飞凤,翱翔天空,富有音乐的旋律。练剑要内外贯通,神形达化。

三、枪术的基本技术分析

枪术,由于拳种和流派的不同,其风格也是多样的,但基本技术和运动方法一般有以下六点。

(一)持枪稳活

持枪既要稳又要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活变化不快,发力僵硬,会成“死于工 前于如管、 后于如锁,是持枪的基木方法。

浏览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