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在校大学生较为适宜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谈到传统的体育养生功法,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就创编了一套模仿动物动作的体育运动一“五禽戏”,当时他就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消化,疏通气血,增强体质,减少疾 病等功效。就此开创了传统体育养生的先例。随后,又不断有人吸取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出许许多多流传古今中外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太极拳、气功、八段锦、扇子舞、龙游龟缩功、少林内功一指禅、抗癌健身法等。

(一)五禽戏

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经常练习可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华佗认为人体必须经常运动,使食物容易消化,血脉流畅,才能健康无病。他创编五禽戏后,不断身体力行,坚持练习,而且广为传授。 因行之有效,故备受后世养生家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辗转传授,形成了各种流派的五禽戏,流传至今。五禽戏中的虎形可益肺气,有补肾健腰、增长体力的功效:熊形能舒肝气, 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关节等功效;鹿形健胃气,有疏通气血、健壮腰肾的功效;猿形固肾 气,可增长臂力、健壮脾胃;鸟形调心气,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壮腰肾。可见,五禽戏对五脏均有良好的作用,四季均可锻炼。大学生如果为了提高某一种运动素质或针对某种疾 病,可选练禽之戏,如肌肉无力可多练熊戏,动作迟钝可多练猿戏,平衡失调可多练鸟戏等。

(二)八段锦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起源于宋代,距今有800多年历史,用各种颜色的丝编织呈的十分完好美丽的丝织品称为锦,古人常把优美的事物比作漂亮的织锦,八段锦是指八节编排得十分完好的锻炼动作。这套体操是由经过精心选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呈,故称 “八段锦”。八段锦的优点是能加强臂力和下肢肌力,发展胸部肌肉,调理内脏,并有助于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态。八段锦是一套全身运动锻炼方法,有增进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等良好作用。练八段锦取坐位和站位两种姿势,可根据自己的体 力条件来选择,但尽量采用站式为好。八段锦的意念活动除做动作时要集中思想,排除杂念外,还要想着动作的要领。大学生每天可练1〜2次,一般练到出汗为止。

(三)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起源于宋末明初,形成发展了清朝,后来逐渐发展成诸多太极拳门派。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精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 内流动气血,协调脏腑,故不断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 众所喜爱,是一种传统有效的传统体育养生法。太极拳以“太极”为名,系取《易•系辞》中:“易 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说,“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 练习太极拳时,两臂、手腕、肩、 背、腹等全身肌肉都放松。柔和的动作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从而使大脑皮质得到安静休息。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运动,能使人体各大肌肉群和关节都参与活动,因此,有助于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各关节韧带的弹性,增强肌肉的张力,对关节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大学生在练太极拳时,呼吸应匀细深长。又由于各个动作以腰为轴,腰的活动多, 能加强腹腔内的血液循环,消除淤血,促进胃肠蠕动,对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发挥有效作用。 大学生打太极拳每日可1〜2次,以自觉发热微汗为宜,不要活动过久。

(四)练功十八法

练功十八法是防治颈、肩、腰、腿痛的一种锻炼方法,能维持颈、肩、腰、腿等软组织及其他沸官的正常活动功能,并能锻炼关节、筋骨和肌肉,改善肌肉弹性,提高关节灵活性, 从而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作用。练功十八法共有6套36节,此套功法动作简洁、易懂易学,它还有利于调动患者体内的抗病因素,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若干套练习或做全套。每节动作均重夏4〜8次。每个动作尽可能做到位, 如弓步要做到腰直、腿直、体前屈时尽量两膝伸直,手掌触脚背。

四、大学生应注重传统体育养生

一、保健与养生是高校的重要内容

现今各高校都编有体育教材,而教材中的保健与养生内容却极少。教师一般都重实践而忽视保健与养生的教学,认为保健与养生不是体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保健与养生是今后学生 在生活当中自我完善生命的过程,所以,很少有教师对它研究和重视。其实,体育教师正像 一个生产汽车的工人,他应该不仅会生产汽车,同时也应该懂得保养汽车和维修汽车。人体 在生命消磨之中,必须不断地加强保健和养生才能使生命得到延续,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本身也是一种保健的形式。大学生身体处在青年旺盛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往往不注意身体的保健与养生,青年人喜欢动,但伴随学业的结束,年龄的增长,保健意识就会更加突出。 如果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薄弱,健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危机,结果导致学生毕业以后,更注重的是自己思考的养生之道,甚至融入我国千百年的养生之道中去了,而体育所给他们的能 力,对却在日后的生活中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了。锻炼和保健的结合才是健康的前提。许多长寿人的秘密都是在保健和养生上有独到之处,加上适当的锻炼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为此, 高校体育应把保健与养生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建设,只有强化了大学生的保健和养生意识, 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体育是一个有系统对健康有指导意义的身体实践和养护的学科。

(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华民族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经历了数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反复验证。经过如 此循环往复,才得以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现代体育运动的冲 击之下,传统的体育养生文化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能遗忘前人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作为一名接收高等教育的高校大学生,有责任去推广传统的体育养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二)注重自身的体育养生运动

《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之论。“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运动可以疏经活血,促进肌体 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生命活力。但是连续剧烈的运动,会降低免疫力,易发生感冒。大学生带伤进行体育运动,会发生肌肉,韧带,关节劳损。过度运动还会使女性月经紊乱,甚至发 生不育症。博戈莫列茨院上说:“机体中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都不要过度负荷到筋疲力尽, 否则必然要未老先衰”。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结合传统体育养生的养生原则:强调适度, 不易过量。生命在于运动,其含义应该是“生命在于适当的运动”:生命在静养,其含义应该是“生命在于适当的静养工归结起来,生命在于动静结合,动静平衡,科学地动养和静养。 过动则损,过静则废,动静交替,脑体交替才是养生之道。

科学地动养和静养的总原则,应该是:平口活动多者,适当以静养调节,平口不活动者, 适当以运动调节。体育专业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具体的情况,适当调节动与静的平衡,以自身保持健康快乐为度。

第二节大学生认知养生的必要性

保健按摩法、气功导引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方法具有练习简易,运动量控制自如,活动场所不受限制的优点,特别符合当前国际流行的中小强度有氧健身的原则,并能有效地达到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效果。资料表明,国内学者对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哲学思想、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及对身体康复治疗效应、延年益寿等方面,而针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报道较少。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往往需要每天伏案苦学,并要承受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等重重压力,导致许多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媒体不断报道有大学生沉溺网 上、就业压力大、自杀等现象。借鉴中华养生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不妄作劳和劳逸有度 的原则,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纳入中华养生理论与实践内容,但是许多高校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深入研究传统体育养生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功效,在高校体育课中广泛开展传统体育养生,引导大学生养生、健身,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走上社会的终身体育具 有重大意义。

浏览10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