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礼并不停留于对文化内涵的解释,也实践于武术的各种活动中。在诸多武术活动、练习 场所等都需要使用到武术礼仪。在段位制课程内容中,如何恰当、规范、正确地使用武礼自然 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能够从武礼中学习到与长辈、同辈之间交往的规范礼仪,从 武礼做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武术活动场所的礼仪及布置武术竞赛场所(1)举行武术赛事或段位考评活动时,若有升、降国旗的仪式,在升国旗时应唱(奏)国 歌,全体在场人员应面对国旗肃立,行注目礼。(2)若无升、降国旗仪式,也可事先将国旗悬挂在赛场的适当位置。在武术赛事或段位考 评活动时,举行面对国旗、肃立唱(奏)国歌的仪式。武术训练场所(1)在适当位置悬挂国旗。(2)在适当位置悬挂中国武术协会会徽。(3)在适当位置张贴中国武术协会颁布的“武德守则”和“习武十戒”。(4)从武人员进入和离开训练馆时,必须向国旗行鞠躬礼;运动员(学生)还必须向教练 员(教师)行抱拳礼。二、教学礼节武术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学场所。师生要用武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技术教学课堂礼节(1)上课铃响时,班长或体育委员整队集合(同学间距约10厘米),清点人数完毕,向老 师(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抱拳礼。在老师向学生问候“同学们好!”的同时,行抱拳礼。在学 生回答“老师好! ”的同时,也行抱拳礼。老师向学生说“礼毕! ”,然后师生落手立正,上课正式 开始。技术教学课武术礼节(2)课中学生向老师求教时及学生互教互学时,都应行相应的礼节,并正确持械,力争注 目聆听,不能将械的尖、刃对着对方。(3)技术测验或考核时,学生进场前或退场前,都应向老师行“抱拳礼”或“持械礼”,老师 以“点首礼”答诺。(4)下课时,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答“老师再见!”的同时,互行抱拳礼。老 师向学生说“礼毕”后老师和学生落手站立,下课。理论教学课堂礼(1)当老师走向讲台时,班长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起立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已 行礼端正,亦行“抱拳礼”答谢。班长发口令“坐下! ”学生就座,开始授课。(2)课中,学生可举手注目示意,老师“抬手”表示予以答疑,学生先行“抱拳礼” (图 4-2-3)。(3)下课时,老师说“下课!”,班长发口令“起立,敬礼!”,学生起立行“抱拳礼”。老师看 学生都已行礼端正,亦行“抱拳礼”回谢。礼毕,下课。三、表演、竞赛、考段及社会活动礼节(1)表演者在表演开始前,都应向主席台的贵宾、领导、前辈和现场观众行“抱拳礼”或“鞠躬礼” 表演结束后,行“抱拳礼”或“鞠躬礼”(图 4-2-4) o2)竞赛时应按照规则中有关礼节的规定,严格 执行。(3)在段位考评或社会活动中,被到介绍时,应 行“抱拳礼”示礼。在交流技术、切磋技艺时,也应行 “抱拳礼”或“持械礼”。武林同道见面问候、告别时, 也应行“抱拳礼”,以体现尊师重道,礼尚往来。(4)递接器械是习武者外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 面。向对方递交器械时,刀尖、剑尖向下。切忌将刀 尖或剑尖指向对方。枪、棍垂直离地约20厘米时递 给对方。切忌枪尖朝向对方,勿失礼节。以上是中国武术协会规定的武礼规范,武术段位考试时武礼行礼不当会直接影响段位选 拔,这也是当前武术界比较公认的武礼规则,个别拳种(如五祖拳)除外。四、裁判(考评)员礼节裁判(考评)员穿着统一的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段位等级)标志。比赛开始,广播员介 绍技术监督委员会成员时,起立行“抱拳礼”;介绍仲裁委员会成员时,被介绍者原地行“抱拳 礼”;介绍总裁判(考评)长、裁判(考评)员时,被介绍者应左脚向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立, 行“抱拳礼”,礼毕,右脚后退一步,左脚向后与右脚并步站立。在比赛开始或结束时,当运动员向裁判(考评)长行“抱拳礼”或“鞠躬礼”时,裁判(考评) 长应点头示意,以示还礼。第三部分 技术规格木部分通过武术术语、套路演练两个章节,概括介绍《中 本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长拳、杨式太极拳、剑 术、短棍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技术4个 方面的技术术语,以及套路技术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 功法功力和有关段位套路综述的相关知识。学习目标:学习武术术语知识,掌握段位套路的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 拆招技术。了解武术套路演练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以及功法功力的 技术内涵。熟悉段位套路的长拳、杨式太极拳、剑术和短棍的基本 概述。华东地区教学实验学校授牌仪式暨教学通段展示活动(复旦大学) (摘自:《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第五章武术术语武术术语是指描述武术动作内容名称及要领、要求、特点的专门性语言。武术术语最初来 自于生产斗争实践,取之于周围的客观事物J1〕武术术语的特点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太 极拳动作名称中的“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如封似闭”与动作形象相得益彰。这些名称都 是对周围事物的形象借喻,听起来非常生动,学起来很容易被理解。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武术术语的广泛运用,具有便于交流及资料保存,便于记忆 及理解动作,便于科研及教学训练等良好效果。术语不仅是对内容、动作的描绘,而且较确切 地指出了其结构的基本特点,所以对术语的要求是准确、简明。武术动作术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为传统的语言,借助于周围的客观事物来说明该 动作方法形态的总体内涵,如各类套路中的“白鹤亮翅”、“倒撵猴”、“野马分鬃”、“乌龙摆 尾”、“乌龙缠柱”、“鲤鱼打挺”等,使用较生动形象的语言,精练地叙述其动作内涵。另一类是 较为现代的语言,其构成是:描述方法的术语,如踢、打、摔、拿、刁、锁、扣等;描述形态的术语, 如拳、掌、勾、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刀、枪、剑、棍等;描述形态与方法相结合的术语,如 冲拳、劈拳、震脚、云棍、扎刀、刺剑J、抡枪等。在描述动作时先方法而后形态,如穿掌,“穿”是 方法在前,“掌”是一个手型,形态在后。在描述整体动作时则是先下而后上,如弓步冲拳,“弓 步”属下肢或下盘,要先描述;“冲拳”则属上肢或上盘,要后描述,其他依此类推。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扩容,武术术语也逐渐科学化、规范化。武术段位制的制定初衷是将 武术文化加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因而对武术术语的定义范畴尤为重视。本章根据目前普 通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及学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与场地器械等状况,列举《中国武术段位制系 列教程》中徒手类的长拳、杨式太极拳,器械类的剑术、短棍项目,从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 套路、拆招技术4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讲解武术术语的正确名称及应用场合。(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第一节长 一、基本形态(一至三段)1.静型1)手型定位术语(1)拳:四指并拢握紧,拇指压在第一、二指节中节上,拳面要平。拳面朝上(或下)为平 拳,拳眼朝上(或下)为立拳o[动作要点】握拳如卷饼,五指紧握。(3)勾:五指并拢,手腕内扣。动作要点】五指指尖捏紧,屈腕用力。2)步型定位术语(1)并步:两脚靠拢,两脚掌内侧贴紧,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为并步直立,常用 于套路演练中的预备式和结束动作;两拳收抱腰间,拳心朝上为并步抱拳,常用于 套路演练中的起势和收势。(2)开步: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宽。左脚向左打开为左开步,右脚向右打开为右开步。两拳 抱于腰间,常用于长拳基本动作练习中的预备式。(3)弓步: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屈膝,大腿近水平,小腿与脚面成垂直;后腿蹬直,全脚掌着 地脚尖向前内扣;拧腰转髓。[动作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胸收腹不晃动。(4)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相距脚长3倍,屈膝下蹲大腿近水平,两脚尖内扣。【动作要点】脚尖正踩,膝盖内扣,挺胸立腰。(5)虚步:两脚前后站立,重心于后腿屈膝下蹲,大腿近水平,前腿屈膝脚尖内侧点地。[动作要点】头上顶,挺胸立腰,虚实分明。(6)歇步:两腿前后叉步屈膝全蹲,前脚全脚掌着地,后脚前脚掌着地,臀部落坐后脚跟上。[动作要点】前脚脚尖充分外展,两腿紧密折叠。(7)仆步:两脚左右开立,一腿直膝,脚尖内扣扑地并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屈膝全蹲,脚尖 稍外展。【动作要点】髓关节松沉,平仆腿伸直外蹬8) 丁步:一脚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支撑;另一脚脚尖着地贴近支撑脚内侧虚点地面 【动作要点】重心偏向支撑脚,上身正直。3)平衡定位术语:提膝平衡,即支撑脚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屈膝上提过腰,小腿斜 垂里扣,脚面绷平回收。[动作要点]头上顶,膝高提,支撑脚五趾抓地。

 

浏览4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