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须知习武者对武德的理解不应只是流于文字表面,更应该应用到实践习练中。武德守则与习 武十戒是在进行武术运动时必须牢记于心的自律准则具体如下:武德守则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弘扬武术,以德为先。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强身健体,文武兼备。遵纪守法,伸张正义;维护公德,尊师爱生。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团结友爱,谦虚谨慎。 诚实守信,知行统一;仪表端庄,礼貌待人。习武十戒不准有辱国格人格,危害社会治安;不准拉帮结派,搞宗派门户争斗; 不准宣传伪科学,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准搞非法敛财,牟取暴利; 不准淫乱、赌博、参与毒品活动;不准打架斗殴,恃强凌弱; 不准搬弄是非,破坏团结;不准营私舞弊,唯利是图; 不准酗酒滋事,制造事端;不准骄傲自大,出言不逊。习武安全武德的概念还衍生至练习过程中对自身及他人安全的重视。武术运动确实能够强身健 体,预防疾病,但不正确的练习方法和过激训练,以及使用不适当的场地或器械等都会导致身 体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器械伤身等。在上武术课进行武术训练的大学生应注 意习武的科学性和阶段性,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武术动作幅度大,变化多。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突然进行超幅度和 超强度的练习,身体各器官功能状况跟不上运动的需要,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在每次教学 训练课前,一定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使身体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身体体温上 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内脏器官功能水平提高、肌肉伸展性和弹性加强。一般性准备活动包 括体育游戏、慢跑、韵律体操等,这些活动可为专项准备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专项准备活动 通常是进行柔韧练习,通过压、翘、搬、下叉等练习方法,拉长韧带,活动关节,然后再进行踢腿、 抡臂、翻腰等动作。这样身体各个关节、韧带可得到充分的活动,再进行专项训练时就不易发 生损伤。基础训练不容忽视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是由各种不同的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等基 本动作和基本功所组成的,基础训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套路完成的质量。如踢功不好、韧 带不够松驰,在套路中猛然上踢腿等很容易造成韧带损伤。基础训练即把套路分解为单一动 作加以反复练习,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压腿、踢腿、甩腰、翻腰、压肩、抡臂及各种步型、平 衡、跳跃、滚翻等动作,能够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柔韧性,加大关节活动范围。这样 在练习套路时就不易出现拉伤肌肉和扭伤关节韧带的情况,同时还能保证套路演练的质量。注意武术动作、套路的练习需循序渐进 当代大学生对武术发生兴趣多是始于电影、 电视中的武打场面。他们往往只求多学动作,以便能很快成为电影中的英雄,很容易忽视甚至上海体育学院郭子禺创作. 根本不愿意进行基本的练习。如不进行认真的压腿、搬腿、翘腿的练习,就想把腿踢到前额。 这样,肌肉韧带拉长的范围超过了本身的伸展能力,从而造成拉伤。在身体疲劳时还进行难度 较大的动作练习,结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造成身体损伤。要避免这些损伤的发生, 在训练中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动作要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练习的 次数、时间和密度安排要根据身体状况而定,使身体各个部位有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能操之 过急。正确掌握技术动作,集中注意力 在武术器械练习和对练中,往往因为技术动作的不 规范、配合欠佳或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损伤。例如,“云刀”、“云剑”、“云棍”等这类器械动作 运行路线是与地面平行的,而“舞花棍”、“腕花”等动作器械运行路线是与地面垂直的,器械稍 有偏差就会碰击地面或身体,从而造成损伤。因此,对打项目,只有在个人动作掌握好的基础 上,才能进行配合练习,并且注意力要绝对集中。练习前要检查场地、器械 武术训练要求场地平坦,训练前应把场上的石块、杂物打扫 干净,以免练习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应尽量避免在较硬的地面上练习震脚、跳跃及跌 扑滚翻,以防止过硬的地面对关节、软组织造成损伤。练习器械之前一定要对器械进行检查, 如刀把端的固定螺丝是否牢固,枪头是否稳妥等。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武礼“学拳先习礼”、“为武师,须教礼”,中国武术素有重礼节、讲礼法的传统。武术礼仪(武 礼)是武术活动中礼节的一种重要标志,亦是习武者品德修养和武功素养方面的重要体现本章将详细讲解习武者的习练过程、交往过程中的诸多礼仪,具体包含礼仪的名称、动作要领、 内涵要义等几个方面。式礼的种类武礼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者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传 统武礼与现代的形式略有不同:先左脚上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直,意为视对方为尊,再步上前, 以表示敬仰;左手四指伸直意为练武之人应该艺德齐备,拇指弯曲意为不逞强不做大,掌为文、 拳为武,右拳紧握抵于左掌中指端意为武不犯禁,勇不滋乱,就文止武;两臂平颌环抱当胸拢成 圆,意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两手手心向上外推,意为有缘相会是朋友,来请师友前辈指 教,拳眼向胸意为友情记心中;两手高举过头为至礼,表示对对方佩服得五体投地;两手相抵, 出声为响拳,表示心急意切,情绪激烈。抱拳四面环绕为罗圈礼,是对众人的大礼;若抱拳于左 胸为武礼,意为晏文就武,以拳说话,准备开打了。而现代的武礼则经过了进一步规范化以及 简化,可以分为徒手礼、持械礼、递械礼以及接械礼4类。徒手礼抱拳礼 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中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抱拳 礼”,已成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礼法之一,并被赋予新的涵义。运动员在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场和退场时必须向考官行抱拳礼。该礼仪动作的具体含义如下:其一,左手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是指不自大,不骄傲,不以 “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 束、节制勇武的意思。其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 团结,以武会友。其三,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因此,看似简 单的抱拳礼,其中蕴涵了深刻的武术精神,同时起着规范行为举止的作用。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 左指尖与上额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 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武术散手在戴拳套练习和比赛时,可模拟似 地行抱拳礼,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注目礼 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勿低头弯腰,表示对受礼者 的恭敬、尊重。若表示对行礼者答诺或聆听指教受益时,可微点头示意。鞠躬礼 该礼仪可以在见到师长或前辈时、表演和比赛演练结束时以及不适于应用抱 拳礼的正规场合使用。行礼的方法:并步站立,两手垂置于体侧,手心向内贴于腿的外侧;上体 向前倾斜15。持械礼此类礼是习练武术器械时所施行的礼节,礼仪内涵同“抱拳礼” 抱刀礼 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横于胸前,刀身斜向下,刀背贴附于小臂上,刀刃向上,右 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在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 目视受礼者。持剑礼 左手持剑,屈臂,使剑身贴小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刃朝上下,右手拇指屈拢成 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肘略低于手,两臂外撑,目视受礼者 。持棍礼 右手握棍把段(靠棍把1/3处),屈臂于胸前,棍身直立,棍梢向上,左手拇指 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 同高,目视受礼者。持枪礼 右手握枪端,屈臂于胸前,枪身直立,枪尖向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 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其他器械的持器械礼,基本方法与刀枪剑棍礼仪相通。递械礼递刀礼 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刀前身,使刀平衡于胸前,刀刃向里,目视接 刀者。递剑礼 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剑前身,使剑平衡于胸前,剑尖朝右,目视接 剑者。递棍礼 双手靠近握棍于把段(靠近棍把段约棍身1/3处),左手在上,两臂屈圆,使棍 竖于体前,棍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递枪礼 双手握枪于把段处,左手在上,两臂屈圆,使枪垂直于体前,枪尖朝上,目视接 枪者。其他器械的递器械礼,基本方法与刀枪剑棍礼仪相通接械礼接刀礼 开步站立,左手掌心朝上,托刀于递刀者两手之间,右手手心朝下接握刀柄, 目视右手接刀。接剑礼 开步站立,左手掌心朝上,托剑于递剑者两手之间,右手手心朝下接握剑柄, 目视右手接剑。接棍礼 并步直立,两手虎口朝上,上下靠拢,左手在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接握,目视 双手接棍。接枪礼 并步直立,两手虎口朝上,上下靠拢,左手在上,靠近递枪者手下部接握,目视 双手接枪。其他器械的接械礼,基本方法与刀枪剑棍礼仪相通。
浏览4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