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是演练武术的宗旨。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其生命力决定于它社会价值的大小。社会效应大,就能被社会所承认,被群众所接受,从而发扬光大。武术是由人所创造, 之所以创造武术,乃源于保命之需求,有了需求才有武术活动之研发。中华武术来源于实践, 经过加工、提炼,筛选、然后再用于实践,成了武术发展的轨迹。武术在演练中都着眼于切合实用,不论是拳或是器械套路的一招一式都强调它的实战性,反对花架子。下十年苦功, 方能功力深久,以达到“如水生波,如火生焰”的“神化”水平。强调基本功,强调切合实用是 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在训练士卒中要求做到“按一字对戳一枪,每字经过万不可失”,最后才能“方可随意应敌,因敌制胜此种“知行合一”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武术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用、在实践中学,要领会武术的真谛同样需要实践。武术的一招一式,进退开合、闪展腾挪等,是可以传授的,可以观摩习练的。但中国武术的意境、神韵,武术之道的精微与真谛,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 太极大师杨澄甫分析练太极拳的难度时指出:“历史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妙者,比比皆是。”说明要掌握中国武术之道,确非易事,只有在日积月累的长期锻炼中去体验。
总之,“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几千年来,神州大地, 从官府到平民,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从世俗到僧侣,武术之花遍地开放。达官贵 人、老幼妇孺,人人喜爱。其因果关系是它自身的价值、自身的魅力。它能助人强国保家, 它能助人健身强体、修身养性、其乐无穷。“知行合一”这个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武术中大放异彩。它指导和影响着中华武术口益枝叶繁茂。
第三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中华武术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演进,集攻防技击、娱乐观赏、修身养性、教育和竞技比赛等诸多功能于一身,其内容之丰富、理论之精深是毋庸置疑的。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它的内容和形式有很大发展变化,由于人们对武术认识的角度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有按性质和功能进行分类的,也有按运动形式进行分类的。这些分类方法不仅有利于展示现代 武术的基本内容,区分武术技术特征的不同,而且揭示武术运动的某些规律和所属技术间的 相互关系。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间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武术是现代武术的活水源头,现代武 术吸取传统武术的技法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异。随着武 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武术的竞技价值和健身价值显得更为突出,也需要对其进行多元化分类。
(一)按照功能分类
武术根据其体育属性和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群体武术、实用武术、学校武术。
1.竞技武术
竞技武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的运动潜力,展示出精湛的技艺,争取优异成绩、获得成功为目的。不仅具有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所共有的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化、 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的特点,而且自身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运动强度大、时间短、速度快、节奏分明,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在1分30秒左右;其次是动作难度大、变化多、技术复杂;追求难美、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高度统一,充分展示了武术的表现力,形神兼备的典型特征和竞技美。而专业性和竞争性是竞技武术最为显著的特点。
竞技武术大致包括竞赛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以竞技武术为形式的国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洲际性武术比赛。竞技武术在国内是以全运会为最 高层次,以全国武术锦标赛和个人冠军赛为龙头,以武术套路、散打为竞技主要内容的结构模式。武术套路竞技内容在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其他拳术和其他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等。其他拳术按类别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形意拳、八卦、 八极;第二类:通背、劈挂、翻子;第三类:地躺拳、象形拳等;第四类:查、华、炮、红、 少林拳等、其他器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单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对 练项目可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项目则是按规则进行徒手、器械或徒手加器械的集体演练习;散打竞技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11个级别而进行的实战比赛, 以决胜负。散打经过30多年的总结、改进和发展,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已成为一项以踢、 打、摔为技术内容,以双方格斗为形式的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竞技体育项。在技术发展 方向上,武术套路是以突出竞技特点、提高技术水平和鼓励发展创新为基本内容思想,使技术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散打技术发展是强化体能、技法全面、突出个性、快狠 巧准。竞技武术发展的最高标是进入奥运会。
竞技武术具有以下特征:
⑴竞技武术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并必须执行武术竞赛规则和规程,以提高技术水平和鼓 励创新为指导思想。
⑵ 竞技武术以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
⑶竞技武术与其他竞技体育一样,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2.群体武术
武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人体运动。一般来讲,只要进行正常的人体活动,就可以增进健康、达到修身长寿之日的。武术是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体基本,群体武术是以普及为基础的,旨在强身健体而开展的群众性武术活动,有助于现代群众习武消除畏难心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它的特点是大众性、广泛性、自觉性、灵活性、 娱乐性,群体性武术健身,达到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为目的。健身武术涵盖的内容广泛。“源流有序,脉络清晰,风格各异,自成体系”的拳种至少有一百多种,还有流传民间的不同风 格的套路以及各种功法等。健身武术的内容也包括针对武术普及和全民健身计划制定的“段位制''和“健身养生”锻炼方法。健身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武术广泛普及, 推进了武术的社会化。
3.实用武术
以个体间格斗为特征的武术早于军事产生,内在动力是保障个人利益和维护安全的需要。 虽然,古代凭借士兵武艺技能的作战手段被现代化的先进武器所替代,然而,在公安、武警、 特警、保安等准军事的特种职业中,对徒手搏杀技能的要求仍然极为重视。实用武术是以部 队和公安武警为对象的实用武术。它的特点是简单实用,讲求一招制胜和力法、技击方法等攻防技能。特警部队、防爆警、公安等在训练内容上主要有四科,即射击、奔跑、游泳和擒拿格斗,其中擒拿格斗技术将散打规则中禁止部位作为重点攻击点,鼓励狠招,以实用武术 为主。武术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需求,在当今社会,武术仍然在公安、特警、治安等公职部门和民间发挥其自身作用。防卫功能是武术存在的基础,是武术的主要功能所在。
实用武术具有以下特征:
⑴ 实用武术武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武学修为,在技艺上终生口味,品行上注重修养, 蓄养浩然正气。
⑵实用武术讲求功力、拳理,动作朴实无华,注重''练''与“打”的高度统一,注重技击实战。
⑶ 实用武术 武术注重“养生”,拳谚日"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讲求内外兼修,可以终生研习不止
4.学校武术
学校武术主要体现了武术的教育功能。是系统传授或介绍武术基木功和技能的学校。如: 普通大、中、小和一些武术学校以规定的武术教学内容,以及军事院校、公安学校以擒拿、格斗、搏击为重点的教学内容。
学校武术的主要特点:
有组织、有计划、有大纲,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对象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从中不仅掌握一些武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质(武德)。
(二)按照运动形式分类
武术运动按照运动形式分类,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按照演练形式分为: 单练、对练、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浏览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