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单有效,突出地表 现了武术的技击性和对抗性: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单人防技术动作,还是双人攻防技术动作, 都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指导练习,最后达到在实战中运用的目的。集体模仿学习单个动作, 分别学会各方的动作。实用攻防基本动作包括基本姿势、基本步法、基本手法、基本腿法等。 在传授基本动作时,先由教师对基本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领做,学生跟着慢速模仿学习。初学 时不要过分追求动作的用力,重点领会动作的运行路线、攻防方法、击打部位及力点,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动作的规格要求、运行路线和技击用法后,再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地纠正错误动作, 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要求基本动作贯串完整。在学生初步掌握正确基本动作的基础上, 着重改进动作技术细节,教师的示范领做速度相对加快,逐步变为正常速度,并带领学生把基 本动作连贯起来完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协调性。两人慢速对招配合练习。当学生掌握攻防动作以后,可以进行配对练习。配对练习要求学 生慢速对招体会动作技术,并按照攻防先后的顺序,一方采用“喂引"的方法,给另一方体会 动作运用。例如,甲方按照规定的学习动作慢速进攻乙方,而乙方要有条件地提供甲方的攻击 目标,以便甲方能更好地体会动作。又如,甲方在学练左格右冲拳动作时,教师或配合练习的 一方,由慢速逐渐过渡到较快速给甲方送出有直拳,甲方反复不断地做左格挡接冲右直拳的练 习,逐渐提高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的准确性。两人配对互换练习。在双方学生都能连贯完整地掌握各自的攻防技术后,可以互换角色, 学习和掌握另一方的动作,并对每一个攻防动作反复进行攻与防的换位练习,这时学生之间可 以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教师可以轮流到各组进行具体的指导。条件限制的攻防练习。所谓条件限制的攻防练习,也就是练习双方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假 设性的对练。例如,指定一方按照规定使用的动作进攻或只能攻击对方允许攻击的特定部位, 而另一方只能防守,这是实战运用的初级阶段,通过条件限制的配对攻防练习,可以逐步提高 学生的攻防的动作质量及反应速度,克服攻防对抗中的惧怕心理,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精神。.指导模拟实战练习,复习巩固。实战练习是提高攻防技术的重要环节一道过以上几个步骤 的练习,学生能够较熟练、正确地运用攻防技术,但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还有一定的差距。例 如,手的高矮、强弱、进退、距离、攻防时机等因素都对动作的运用起着一定的影响,要想在 复杂的实战环境中发挥最佳水平,教师可根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反复进行模 拟实战练习,不断分析和总结实战经验,才能较快地提高运用攻防格斗技术的能力。
2.实战攻防技术的教学要求
实战攻防技术是一种竞争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因此,教师要根据该项目特点,加强对学 生进行武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杜绝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苦练武 艺的良好学风。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安全措 施,严格检查,杜绝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要检查练习场地是否安全, 然后检查学生的服装内是否有伤害身体的物品;配对练习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配对练 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注意慢速轻打,点到为主。在模拟实战 中,用力要掌握分寸,不要过于用力,避免伤害对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做到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加强非对抗条件下的技术练习,逐步过 渡到对抗实战。根据教材内容,应科学、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负荷。合理配对,具体指导。实战攻防动作主要足以两人为一组,通过一攻一防对练的形式来学 会和掌握攻防技术。因此,配对练习时,首先应考虑男女学生身体条件和生理上的差异,采用 男女分组形式进行配对;其次要注意学生身材高矮不同,采用身高相近的学生进行配对;再次, 尽可能采用体重级别相当、学生基础和技术水平接近的学生进行配对。在配对教学过程中,教 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努力提 高教学质量。
(三)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武术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当前武术教材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及攻防练习三个部分而这些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内容丰富,注重基本练习。武术教材的内容较为丰富,有基本功练习,也有套路练习;有 单练,也有对练;有徒手练习,也有器械练习。而这些内容的共同点就是突出基本练习,如基 本功中强调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基本腿法;套路中多次出现弓、马、虚、仆、歇等基本 步型,拳、掌、勾等基本手型,以及冲拳踢腿等基本招法。这些都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套路短小精悍,易学易记。武术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的,套路一般由十几个动 作组成,短的套路如“三连腿”只有3~4个动作,学生易学易记,2〜3个课时即可学成,不像 竞赛套路及传统套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套路长、动作多、难记忆。招式攻防含义明显,武术项目特点突出。武术教材内容体系注重突出武术的重要特点,即 攻防含义。例如,健身拳中的单练套路,每一动作都含有进攻与防守的招法;又如“对练拳" 更是攻防的组合动作。这样的教材内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强身的本领。2.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武术教学必须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法和手段才能 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次体育课一般安排两个项目,武 术运动中步型、步法较多,下肢负担大,所以另一个项目应以上肢运动为主,在使学生上下肢 都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时数。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易兴奋、好动,但不能持久的心理特征,每节课 中武术教学时数不宜过长。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准备活动要安排一些与本节课教材内容有关的动作,如基本手型、 步型的转换与变化。这样既可节省整个教学时间,也加强了教学的连贯性。以集体教学为主。武术教学因为人数多,学生好动,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应 以集体教学为主,便于全场控制,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面。突出难点、围绕重点,精讲多练。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在练习时应以教师 领做为主,使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武术风格的形成。静耗动作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由于学生肌肉纤维较细,力量弱,耐力差,易于疲劳的生理 特点,对静耗动作如马步、弓步站立时间不宜过长,每段练习后,要采用原地踏步或便步走的 形式,使肌肉得到适当放松。加强安全教育。攻防是武术的核心,能培养人勇敢顽强、御敌防身的本领,具有一定的国 防意义。在学习攻防动作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学手段,而且还要向学生提出要求,以避免伤 害事故的发生。培养骨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骨干,让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并提出要求,以便在课堂中 协助老师,发挥武术积极分子作用。注意武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体的青春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自制力不强,容 易冲动,需要我们加强武德教育.引导他们的正确发展。第二节武术训练一、套路运动训练训练内容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和训练目的,训练内容可分为: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 和智能训练。身体训练身体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为技术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它包 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而其中又以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其他运动,如各种跑、跳、举等练习方式进行 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指与武术专项技术有直接联系的身体训练。采取与武术技术动作结构、动 作方向、速度、幅度及用力性质有关的练习手段,来增强学生机体的武术活动能力,为学习、 改进、提高武术技术动作提供直接的身体条件。武术基本功是训练专项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 其中的腰、腿、臂、桩凹功对身体主要部位的素质训练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