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运动是指在剧烈运动后通过放松运动使身体的体温、心率、呼吸、肌肉的应激反应恢 复到日常生活水平。从预防损伤和长远的健身的角度来看这与准备活动同样重要。根据不同内 容的锻炼进行不同内容的放松运动,可防止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以及损伤,使心率降低到安 静时的水平,呼吸恢复到锻炼前的频率。而且对精神压力的解除也有很大的帮助。(3) 自身保护除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外,也应该了解和懂得初步处理训练后肌肉酸痛、关节 不适的方法。早期可做温水浴、物理疗法、自身按摩。如果疼痛继续或加重,应去医疗机构进行治疗。(4) 安全环境格斗锻炼时的器具、设备、场地及周围环境等在练习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如果在 高低不平的软垫上练习时易发生踝关节的扭伤;运动护具的大小应适合练习者个人情况;女学 生为防止不必要的损伤,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练习时不宜佩戴。另外,还应根据个人选择 服装、鞋具,如通常要求平底鞋,鞋底有一定的软硬度。光脚练习时应在垫子的保护下,或确 认场地内无玻璃或金属钉之类物品后进行。护具的使用可使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如果护具质量低劣,不配套或者已有破损, 其防护功能会受到影响。防护器材主要保护的部位是头颅、耳、颈部、肾区、两肋、胸部、生 殖区等,也包括肌肉少的部位、关节、大腿前部、牙齿等。容易受冲撞打击的部位,对抗练习 应该养成使用护具的习惯。第四章武术教学、训练及运动员选药第一节武术教学一、武术教学的原则与特点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它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以及对学 习效果及时评价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通过武术教学活动,要使学 生掌握武术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促进他们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使 学生有所体验,得到发展。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中要根据武术教学特点、教材内容、 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武术 教学除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外,同时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武术教学的原则在遵循一般 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遵循以下原则:教师的主 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区 别对待相结合;巩固提高与训练相结合在上述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武术教学还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武德是习武者必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 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培养学生养成尚武崇德的精神,习武者在坚持不懈的武术锻炼中,体 魄不断强健,攻防技术不断提高,这是“尚武"能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武术传习中, 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也就是说,习武者不以武力伤人,不以语 言中伤他人,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武术教学要结合武术的特点及教学规律,首先重视对学 生进行武德教育,明确习武目的,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刻苦磨炼的学风;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习尚,加强遵纪守法的道德教育。(二) 注重以领做为主的直观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如不同风格的拳术与器 械,每一套都由十多个或数十个动作组成;二是方向路线多,变化多,往返折叠左旋右转,路线复杂;三是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协调一致,内在的精气神与外 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此外,动作之间的前后衔接、连贯和节奏等,都给教学带来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注重直观的演示,多以领做为主,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较快地掌握动作。(三) 结合攻防技术进行讲解示范武术的套路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攻防含义进行讲解示范,使 学生明确动作的用法,加强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习武术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和—80 —攻防意识的培养。(四) 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武术教学中,当学生初步学会套路动作后,教师应进一步要求动作要做到工整、准确,强 调动作的规格化、标准化,要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和要求。除了方法明确之外,还必须 突出劲力和精神要求武术的一拳一腿、一招一式,如没有劲力,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武术的技击 特点。另外,在掌握外部形体动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手眼配合与内在精神表现力的培养。精 神状态不仅体现在攻防动作中,而且贯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样演练套路才有气魄五) 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武术技术不仅要求手、眼、身、步的外部形体动作协调配合,还要求内在的心、神、意、 气相合。只有内外相互依存,使之“心动形随"、“势断气连”,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才能充分表现武术的技术风格和运动特点。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兼顾武术内外两方面的 要求,尤其是对精神的要求,从示范到领做,到组织学生练习,始终置身于一个战斗的场合, 精力集中,神采奕奕,意识配合动作,气势贯通;即使是太极拳也要求全神贯注,做到“外示 安逸,内宜鼓荡”。总之,内外兼修是武术运动的特殊功用和要求,在教学中须十分重视。二、武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 点、学生实际、作业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简述一些武 术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的运用。(-)讲解示范法1.讲解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 不同的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1) 讲解的主要内容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要求,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攻防含义:讲解攻防含义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和使 用方法。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向 前冲拳定势时总是拳背(平拳)或拳眼(立拳)朝上;又如,冲拳、推掌总是要求拧腰、顺肩; 再如,拳收到腰际时总是拳心朝上。关键环节:讲解掌握动作的关键,是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动作。易犯错误:对易犯错误的动作进行讲解,可以提醒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2) 讲解的方法顺序化讲解:武术动作的讲解,一般先讲下肢步型、步法,再讲上肢手型、手法,然后讲 上下肢配合方法。术语化讲解:武术动作名称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 全貌,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讲解时,把动作规格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形象化讲解:指以常用的自然现象比喻动作形象,如讲“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将 “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单字化讲解:指把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如“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四个字讲解。口诀化讲解:指把动作要领或动作顺序编成顺口溜进行讲解,如讲解弓步,口诀为“前腿 弓,后腿绷,挺胸、塌腰莫晃动讲冲拳、推掌的高度,口诀为“冲拳不过肩,掌指齐眉尖示范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示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优美,并突出武术特点。它 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概貌的主要手段。完整范完整示范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对新 授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能帮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对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