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意的是,训练中应将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相互调剂、 相互促进。对于青少年的启蒙和初级阶段的训练,尤其要加强一般身体训练,以促使青少年的 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奠定好基础。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训练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它分为基础技术训练、基本动作训练和套路技术训练。基本技术训练:武术中的基本技术,是从武术运动实践中提炼出的规范化的常用技术,只 有将基本技术做得标准、规范,才能更好地保证套路完成的质量,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 内容。动作的发力顺序武术规则中强调动作要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发力完整。 而发力顺序则是劲力体现的重要所在。因此在训练中应解决动作发力的顺序性,使身体各部位 协调配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用力。动作技击特点:武术动作的技击特点是基本技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训练各种基本 技术动作时,要掌握并体现出左顾右盼、声东击西、指上打下、攻防兼备的攻防意识和动作 特点。八法的协调配合:武术运动中的八法,是指动作时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 力、功八个方面。要求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 要顺达,功宜纯基本动作训练:基本动作是指典型、常用、但又比较简单的动作。一般包括:手型、手法、 步型、步法、腿法、身法、平衡和基本跳跃等内容,并随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逐步增多。在训练中,对基本动作的姿势必须严格要求,做到一丝不苟,以便形成准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 演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套路技术训练:套路技术训练,是指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和水平,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机 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训练的形式有:分段训练:把整套动作分成若干个段落进行反复练习。主要是解决局部动作的技术和 节奏等问题,强调、改进段落的技术质量。根据训练目的和任务,可分为重点段、难度段、高 潮段、起势段和收势段来进行训练。整套训练:是把在单个动作和分段训练中获得的动作规格、速度、节奏及意识的表现 技能在成套训练中加以运用,增强高质量完成整套动作的能力。重点是要处理好整套的节奏和 体力的分配,使其表现出动静分明、刚柔相济、章法清晰的演练效果。超套路训练:是指上场完成一套以上数量的练习。其目的是增强“套路耐力”,提高无 氧代谢能力,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对练套路训练:采用的训练步骤和方法一般有单人基本方法练习、双人配合练习、先 慢后快练习、先分解后整套练习等,使之逐步达到方法准确、配合默契、攻防逼真的效果。3,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学生掌握 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 程。它主要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短期心理训练两部分。智能训练智能训练是指对运动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对运动行为的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等有机结合的方法方面的训练。它对武术技术的掌握和完善十分有益,训练中,教师要 善于分析动作内涵和技术原理,启发诱导,形象类比,以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 思维能力。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决策之一。训练 计划一般包括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日训练计划。多年训练计划武术的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 段。计划中主要有总任务、情况分析、训练指标和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打好武术技术基础体能、智力、心理的全面基础。内容以基本 功、基本技术、组合动作、长拳套路和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为主。专项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武术竞技能力,进行全面套路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所需的身 体素质与技能的训练。最佳竞技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武术竞技的优异成绩内容以“升华"专项技术为主线,进 行提高完成动作质量和演练技术,以及专项所需的心理素质和发展难新动作的训练。竞技保持阶段:主要任务是保持高水平竞技能力,进一步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技 巧,并进行创编适应个性的套路和比赛中心理稳定的训练。年度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主要是围绕年内的竞赛任务,来安排运动负荷控制、训练内容和手段。年度 计划一般划分为以下4个周期进行训练:准备期:训练内容以提高全面身体素质和机能,掌握和改进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术为主。 时间为4~5个月。基本期:训练内容以套路技术训练为主,着重专项素质和套路质量的提高,并安排适宜的 心理训练,时间为2. 5〜3. 5个月。竞赛期:训练内容是进一步精雕细划套路技术,提高难度的稳定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比 赛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促进竞技状态向最佳水平发展,参加比赛,创造优异成绩时间为1.5〜 2个月。过渡期:训练内容以整改、学习和一般性活动为主,进行积极性休息、调整,以便消除疲 劳,总结经验。时间为1〜1.5个月。周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是组织实施训练的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可把周训练分 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诱导周、比赛周和恢复周4种类型。基本训练周:采用最多的一种,主要通过负荷的改变促使机体出现新的适应,来提高竞技 能力。又分为加量周、加强度周、强化训练周等,根据不同情况用于准备期及竞赛期在内容上 应用节奏的交叉进行负荷训练,以利于运动员接受大负荷和负荷后的恢复基本功训练和身体训 练可着重训练部位的交替,套路训练可进行不同项目的交替。赛前诱导周:主要任务是更有效地发展参赛套路的竞技能力,在内容上以参赛套路内容为 主,在练习形式上更接近于比赛要求。比赛周:主要任务是根据比赛的时间调整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在比赛时发挥出最佳技术 水平在内容上以参赛的技术为主,重点是心理调整。恢复周:主要通过降低训练负荷和改变练习内容,消除比赛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疲劳。日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又称课时训练计划(即课时教案),它应根据各周的任务要求和训练内容进行具 体安排。一般包括每次课的目的与任务、日期、训练时数、训练次数、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 要求、运动负荷、课的组织等。(三)训练方法及要求训练方法是为完成训练任务、达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目的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1)身体、技术训练的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 渗透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 练习,每次(组)练习之间的时间间歇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 据训练任务、对象的情况,确定练习内容及数量,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之常练常新,不断 提高练习质量。间歇训练法: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休息,然后再进行 下一次(组)联系的方法。间歇休息以积极性休息的方式为好,可慢速体会动作、纠正错误, 或相互观摩、共同研究。由于间歇训练法是在运动员的机体未完全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故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训练法:指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改变练习速度、速率、时间、环境、条件等进行 练习的方法,变换训练法有助于技术的巩固、提高及运用,有助于在多变的条件下完成动作能 力的加强,同时还能激发练习的热情和兴趣。循环训练法:指将简单易行的练习,组成一定时间内固定不变的练习“程序”,按负荷方式 的因变关系循环练习这种方法对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尤其是综合素质,如力量耐力、速 度耐力等效果显著。渗透训练法;把基本内容逐步扩展,最终融会贯通于复杂的运动形式中的一种训练方法练习时,可以有目的地抽出武术基本内容进行专门训练,然后过渡到组合、分段及整套中,使所抽出的基本内容在整套中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
浏览8次